徐家瑞



摘 要:通過試題示例,在命題內容選擇上,要側重生活題材,兼顧合理性;命題形式上,要體現靈活多樣,兼顧思想性;卷面設計上,要表達人文關懷,關注行為習慣;在后續工作中,要合理編排,反復斟酌。一份好的數學命卷需要教師“依標扣本”精心策劃,真正達到評價的激勵和檢測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命題能力;策略
一份科學、有效的試卷不僅體現教師對課標、教材的理解與把握能力,也體現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程度和研究深度。基于學生學業評價、思維訓練、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和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需要,小學數學教師要有一定的命題原創能力,掌握一定的命題技巧。我們不能忽視評價中的重要環節——命題工作,我們可以從內容來源、形式體現、卷面設計和后續工作等四個方面予以努力和關注,促進教師命題能力的提高。
一、內容來源選擇上,要側重生活題材,兼顧合理性
我們的數學試題內容一定要貼近生活。數學檢測命題要促進學生發展,命題素材就應接軌學生的現實世界。
1.回歸生活,不忘趣味性
我們可以設計新穎的數學試題,力求引導學生在數據、圖文創設的趣味情景中合理選擇相關信息,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例1(六年級):請根據圖意計算出瓶子的容積。
此題將學生愛用瓶子玩水的游戲融入數學知識的檢測中,有效地增添了數學命題的趣味性。數學命題要促進學生發展,命題形式就應富有創意。
2.鞏固知識,不忘地方特色
家鄉情結,人皆有之。編制適量有關地方特色的試題,能更好地激起學生關注的熱情。去青街漂流的租船問題、去南湖觀賞荷花的人數統計問題等素材都可以提煉成試題。學生解答這樣的題目后,不僅知識得以鞏固,還進一步了解了自己家鄉的特產和旅游特色。
3.關心時事,彰顯時代特征
2013年上半年的“神十”飛天事件,就可以提煉加工成這樣的試題:
例2(三年級):2013年6月11日,“長征”二號火箭點火升空,把“神舟十號”飛船送上了太空,這個月有( )天,這一年有( )天。
這樣,在試題中向學生傳達國家、天下時事信息,有助于他們開闊視野和胸懷,激發愛國情感。
4.情境數據,合情合理
試題的編撰不僅要有合理的情境,更要有符合實際的數據。如果只考慮情境的創設,而忽視相關數據的合理性,這無疑會對學生進一步建立數感、深入了解數學和生活的關系以及聯系實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產生負面的影響。
例3(四年級):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駛165千米。已經行駛了12小時,離乙地還有380千米。甲地到乙地有多少千米?
(一學生解答:“此車超速并疲勞駕駛,違反了交通法規!”)
這個案例給我們提示:我們編制試題時所選取的情境、數據一定要合情、合理且合法,也就是要注意編題的科學性。如果我們把“一輛汽車”改成“一列動車”,后面補充說明“以平均每小時165千米的速度行駛了12小時”這樣的情境設計,就合適了。
總之,在內容題材選擇方面,我們應在不減少知識成分的前提下,給純粹數學命題以生活化的包裝,把對數學知識的檢測放在豐富的現實生活情境中,使數學命題散發出濃郁的時代氣息。同時,我們選取的生活素材必須要符合數學學科特點,符合邏輯規律,相關數據要合情合理。
二、命題形式上,要體現靈活多樣,兼顧思想性
1.關注教與學方法與過程的考查
在數學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習的結果,又要關注學習的過程。在試題編制中,要考慮到過程性目標是否達成的檢測,促進有效教學。
例4(六年級):把一個半徑為4厘米的圓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它剪開,照下圖的樣子拼起來,拼成的圖形是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是( )厘米。
這道題注重對平時教學過程進行考查,圓轉化成長方形后,寬對應著圓的半徑,長對應著圓周長的一半。這道題給了我們良好的教學導向:需要教師平時上課時注重引導學生經歷體驗、探索的過程。
2.注重對學科核心概念的落實考查
數學學科素養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重視十大核心概念的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在試題編制中也要有所體現,下面列舉“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方面的試題予以分析說明。
(1)注重對空間觀念的考查
例5(六年級):王師傅用一塊長6米,寬2米的長方形鐵皮截取直徑為4分米的圓形鐵片,準備做水桶底(不拼接)。請你當一回“設計師”幫助王師傅算一下,這塊鐵皮能截取多少個這樣的圓形鐵片?
新課程重視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而命題中往往只停留在求體積、面積等計算上,忽視了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檢測。所以,命題應改變單純的根據條件計算,重視考查學生的空間意識和想象力,可以設計一些動手操作、發揮想象的試題。
(2)關注對創新意識的了解
例6(四年級):3位老師帶領52位小學生去參觀植物園,怎樣購買門票最劃算?這樣需要多少錢?
常規思維中,學生習慣于在2種購票方案(分別按成人兒童購票、團體購票)中比較選用其中一種的做法,而這道題通過“怎樣購買門票最劃算?”這一問題,引領學生發現組合而成的第3種方案(3位老師和7位學生購買團體票,另45位學生購買兒童票),并通過與前2種方案的比較驗證后,選用最佳方案。通過檢測,可以了解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案優化意識。
3.試題適度開放
學生在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角度更多地體現多樣化和個性化。這就要求我們在命題時要適度開放,讓學生在差異中求得發展,這才是真正地面向學習主體。
例7(六年級):六(3)班有男生22人,女生28人, ?
(補充成百分數問題,并解答)
通過這種問題開放的形式,這題可以補充成多個不同的百分數問題,以考查學生提出合適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補充解答問題過程中進一步掌握此類問題的結構模型和解題策略。
4.挖掘教育功能
例8(三年級):徐老師平均批改每本數學作業本需要2分鐘,能在2小時內批改完全班57本嗎?【悄悄話:老師改作業很辛苦,我們要及時改正錯題哦。】此題滲透良好學習習慣教育。
我們的思想教育不僅發生在課堂上,也可以有機地滲透在試題中。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還應結合現實素材,有機滲透良好學習習慣等思想教育,發揮試題的教育功能。
三、卷面設計上,要表達人文關懷,關注行為習慣
在命題過程中,我們應該把真情、尊重、理解、信任融入命題,逐步實現基礎性、感情性、人文性的統一。
1.精心設計卷首語,揚起學生自信的帆
為了激起學生的自信心,可在試卷的開頭送上一段類似這樣熱情洋溢的話語:“親愛的同學們,這學期你一定掌握了許多新的知識和本領吧?開動腦筋,認真答題,那你就一定會有出色的表現。請鼓足勇氣、充滿信心,輕輕松松做題吧!”或“小朋友,一學期過得真快,你一定有不小的收獲吧。請你認真思考、細心做題,相信你是最棒的!”另附旁注:只要認真書寫、卷面整潔得2分。
這樣的卷首語,如春風細雨般滋潤著學生的心田,既給學生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2.精心設計卷尾語,體現師生平等對話
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檢測命題也必須體現平等對話,凸顯師生的平等地位。為此,在試卷的結尾處可設計一段結束語。如:“題目都做好了嗎?是不是再檢查一遍,交上一份漂亮的答卷!”再如:“小朋友,再用細心和耐心檢查檢查,相信你會表現得更棒!”這樣的結束語營造了一種和諧、寬松的答題氛圍,使學生有了評價自己答題情況和對試卷命題提出意見的機會。 但卷首語和卷尾語要言簡意賅、清晰明快。
3.改變陳述方式,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
比如試卷的各大標題,可以這樣編制:認真讀題,謹慎填空;反復比較,慎重選擇;細致思考,動手操作……這樣能幫助學生在閱讀答題要求時喚起應有的良好答題習慣行為意識。
四、后續工作中,要反復斟酌,合理編排
一份試卷基本完稿后,需要我們再次、多次地反思琢磨,我們不能忽視試卷的后續修改完善工作。
1.充分利用雙向細目表,關注試卷的編排是否有層次性
根據命卷前擬定的雙向細目表,看看試卷中的題目是否按從易到難進行編排。當然我們還要看易、中、難三類題所占百分比的分配是否合理;審查各知識內容及各單元內容所占百分比是否合理。避免出現由于主觀隨意性產生的覆蓋面過窄、過偏,試題過難、過易的狀況。當一份試卷編排好以后,整合試卷時還要綜合考慮試卷的總體難度、區分度、題量大小等問題。不同的題目搭配在一起,由于相互作用,會使原來各自的難度和答題時間發生細微的變化,這時需要重新進行總體上的綜合考慮。
2.從整體入手,關注試卷的編排是否有科學性
看看試題表述是否簡潔、規范,符合學科的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風格;試題語言表述是否親切,能否給學生帶來信心與動力,同時應由命題人員單獨、正式地對試題作答,以便發現問題,加以改正。此外,還應檢查排版,看看圖案是否清晰、美觀,文面是否整潔大方,是否有舒適感。同時應多請幾個有經驗的老師看看,提提建議。
對命題編制工作的總體要求,可以用“依標扣本,精心策劃”來概括,我們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的考試目的進行全盤考慮、合理安排,真正達到評價的激勵和檢測作用。
參考文獻:
朱郁華.提高教師命題能力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