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萍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語文可以說是最為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語文學習包含基礎的聽、說、讀、寫四個部分。這四個部分相互依存、協同發展,共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提升。結合有限的教學經驗,對聽說讀寫教學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聽說讀寫;有效教學
小學語文學科,本質上是一門語言學科,因此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仍然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尤其是針對小學生來講,基礎的聽說部分更是語言發展的關鍵。只要形成一定水平的讀寫能力,才能有效地輸出閱讀和寫作。本文就從這四個方面談一談具體的教學措施。
一、提升學生“聽”的訓練
在傳統教學中,我們往往都以教師為主體,一整節課下來幾乎都是教師在講授不同的新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出發點當然是好的,希望所有的重點內容都能被提及,然而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導致課堂低效。要想改變這樣的情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聽”的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可以根據本冊的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編排,先從比較通俗易懂的故事或者寓言開始,引導學生復述本篇課文的重點內容,從而加強學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在此基礎上,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回答,對回答比較完整且有條理的同學給予獎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通過這樣的引導,讓學生學會傾聽也是健全人格的首要因素。
二、規范學生“說”的方式
上文提到的通過不斷地傾聽來增加學生的輸入量,具體可以通過“說”的形式進行檢驗。當學生根據自己聽到的內容進行回答,也就是“說”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直觀清楚地了解到學生究竟學到了多少。那些能夠將自己所想到的內容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學生,就是真正有所提升的學生。但是在引導學生進行表達的時候,千萬要注意規范學生的內容,簡單地說就是提升學生說的內容的合理性和邏輯思維的完整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這一部分的教學改革中,以班級為單位是最好的方式。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我們可以在每周抽出一個固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看圖說話的訓練,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不限制內容,只是鼓勵學生勇敢地說;而在小學中年級階段,教師則可以在每一節課的開始都設立一個“一分鐘演講”,讓每一位學生都上臺進行表演,不限制內容,只是希望學生能多表達自己;而針對高年級,則可以在課文結束的末尾,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辯論和闡述,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擴展學生“讀”的內容
閱讀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的重點組成部分。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良好且充沛的閱讀能力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更有利于其他相關學科成績的提高。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和閱讀材料的引導。而對于閱讀材料的要求,則不限制題材,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古文、故事,亦或是報紙雜志,只要是內容積極向上,語言文字優美動人,都可以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學習材料。當然,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多查找一些學生比較喜愛的閱讀材料,從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促進學生的閱讀。
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度挖掘,例如故事類課文,就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通過語氣的不同,讓學生感受其中的差異,從而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四、夯實學生“寫”的基礎
寫作可以說是語文教學中綜合水平的最終體現,寫作的詞語匱乏、行文雜亂,則語文水平相對較差;辭藻豐富、行文流暢,則語文水平相對優秀。這不僅考驗了學生詞匯語言的積累程度,更加考驗了學生邏輯思維的縝密程度。語文寫作教學中沒有什么捷徑可以走,只能通過反復的練習來夯實寫作基礎,提高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
寫作能力提升的前提,就是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可以簡單地說一說今天發生的事,也可以敘述一件完整的事,如果實在沒有什么內容可以寫,還可以從自己看到的書籍和閱讀材料中摘錄一段優美的文字。此外,寫作是一件比較枯燥的事情,教師還要善于在情感上對學生進行鼓勵,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也就是說,要對寫作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并對寫作上有所欠缺的學生進行指導。
語文學習不僅僅是小學階段學習的重點,更是一個人一生語言文字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筆者真心希望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都能做一個教學中的探索者,真正用心去研究教學,鼓勵學生發展,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尋找最佳的教學點,讓學生能更好地將語文運用到生活中去。但是,語文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見效的,但持之以恒,一定會收獲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1]阮菊紅.加強聽說讀寫能力訓練,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2013(3).
[2]于紅梅.有效教學策略:談小學中高年級“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