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蕙蘭
摘 要: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感,就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語文知識內容,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也有著巨大的幫助。鑒于此,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感培養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并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策略提出幾點看法,希望能夠為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提供一點理論支持。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感;培養
語感的培養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而言有著重要意義。所謂的語感,就是指讀者在人講述或閱讀之下對語言的直接感知,提高這種能力有利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同時能夠對其進行合理的運用。語感是否良好直接反映了一個人語言水平的高低。因此,為了使語文能力得到提升,就必須重視語感的培養。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感培養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培養對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而言有著重要意義。在理解課文字面意思的過程中,良好的語感可以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與作品、作者產生共鳴,有利于學生對其情感的認知與理解。在日常學習中,學生應不斷積累詞匯,對文字保持高度敏感,如此才能展開想象,使認知能力得到提升。作為感覺的一種,語感注重心靈相通。在教學實踐中,為了使學生健康的審美價值體系得以形成,就必須培養好語感。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溝通與交流都需要語言作為工具,因此,語感的培養也能使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策略
1.強化閱讀指導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創造空間與平臺,讓學生充分領略到閱讀過程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與思想。通過閱讀,學生就可以更好地積累語言材料。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確保學生有充裕的時間進行閱讀。然而,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閱讀指導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很多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特點,對學生自主閱讀與分析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在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大多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講解,導致課堂教學乏味無趣,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基于此,教師必須積極轉變理念,突破傳統教育的束縛,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凸顯,如此學生才能自主地參與到閱讀當中,進而對所學的知識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入的感悟與認識,如此才能使良好的語感能力得以形成。例如,在學習《鋤禾》一文時,教師可以采用拓展式的閱讀教學策略,輔以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了解農民勞動,從而予以情感引導,讓學生感受到農民伯伯勞作的艱辛與不易,如此一來,在課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的領悟就會更加深入,自然而然其對課文的語感就能得到增強,進而更好地提高對課文的認知與學習水平。
2.強化口頭表達
口頭表達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并朗誦,學生就能更好地吸收課文輸出的內容。隨著知識的積累,學生的語感水平自然就會得到提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口頭表達訓練中去,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知識積累來理解與認識課文。例如,在《荷花》一文的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引導,促使其展開閱讀,然后以此為基礎,讓學生在對課文有所感悟的情況下進行分析與探究,并將自己的想法與認識表達出來。如此一來,學生對課文中一些陌生詞匯的認識就會更加明了,不會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他們對作者對荷花采用擬人化手法的理解就可以更加透徹,從中感受到荷花的勃勃生機。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合理運用這一策略,讓學生積極發言,表達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想法與認識,如此就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語感,提高知識積累水平。
3.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熟讀
在教學實踐中,熟讀課文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并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熟讀,提高對所學知識的認識水平。如此一來,學生的潛能才能得以激發。因此,在培養學生語感時,教師應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反復誦讀,通過這一方法,使學生對詞匯、語句的積累得到增強。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會對作品的精妙之處有所感悟。例如,在《燕子》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對文中描述燕子外形的部分進行反復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學生腦海里自然而然就會聯想到燕子的身形與特點,進而對燕子的具體形象有一個更好的體會。同時學生對課文的語感也能得到增強,進而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點,提高知識積累與語言水平。
綜上所述,良好的語感有利于小學生對語文知識有一個更好的理解與認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注重學生語感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實際出發,采取豐富的教學方法,加強語感培養,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以此提高教學質量,推動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雷榮國.小學語文語感教學之我見[J].大江周刊(論壇),2012(1):118.
[2]劉欣.培養學生語感提高教學效率:淺談小學語文中級階段的語感培養策略[J].新課程(教師版),2010(10):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