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
摘 要:近些年來,新課程改革在全國有條不紊地進行開來。在國際競爭激烈的今天,體育是體現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體育能力,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良好品質。小學作為學生學習體育的啟蒙性階段,為學生的體格成長和身體素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階段新課程改革給體育課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發揮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創新體育評價管理模式,關注學生運動主體的差異性,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評價,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評價;管理實踐;高效課堂
《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準》中強調,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堅持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不斷創新體育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組織各類體育活動課程,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而整個過程的順利實施,需要一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去支撐。在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安排大部分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由活動,更談不上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建設。這種傳統的體育活動模式根本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很難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所以,在小學體育新課改的背景下,建設一個完整的體育評價模式很有必要。本文通過分析三種建設小學體育評價管理的實踐模式,希望為新課改下的小學體育有效教學提供借鑒。
一、建設尊重差異的評價管理模式
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還有限,學生的個體差異也比較大,所以,教師在體育教學結束之后,根據學生活動能力的差異性建設一個尊重學生主體差異的、因材施教的教學評價管理體系,從而為新的教學提供便利。另外,教學評價的差異性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例如,首先要尊重學生興趣的差異。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把愛好籃球、排球、羽毛球的學生分別分在一起,給每個小組設置一個組長,組長帶領各組同學組織自己所喜歡的活動。比如,籃球組的同學組織投籃活動,比賽誰投得最多,最后小組組長會有獎勵活動;羽毛球組的學生在組織接球活動,即由一個發球技術高的同學給大家發球,比賽哪個同學在一分鐘內接的球最多,誰就獲勝;對于排球組的學生,挑選一個裁判,使兩個同學作為一個整體,比賽哪兩個同學接的球最多。另外要尊重學生的能力差異。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組織相應的練習,不能強迫學生做超出能力范圍的運動,促進學生平等發展。總之,在具體的練習結束之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差異性表現建立一個差異性的評價體系,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激勵的氛圍中共同進步。
二、建設競爭性的評價管理模式
在小學體育課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經常開展和課程內容相關的體育訓練和競賽,不斷激發學生的競爭精神,從而為專業課的學習提供良好的身體素質。而與體育競賽相關的競爭性評價管理模式也是需要激發學生的競爭精神才能逐漸完善的。所以在小學體育課教學管理中,建設競爭性的評價管理模式對激發學生的體育天賦、完善體育教學機制都有關鍵性的作用。
例如,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給學生組織一些體現團隊合作精神的合作比賽,比如“拔河比賽,綁腿比賽,五十米跑步接力賽,跳大繩比賽”等。在賽前先組織各個小組的學生進行基本的訓練,之后在小組之間進行比賽。拔河比賽最能體現學生的小組團隊合作精神,各個小組的成員都使出渾身解數,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與別的小組進行競爭;在綁腿比賽中,主要體現各個小組內部學生的協調能力,每個小組的學生都在認真準備練習,爭取為本組的同學們爭光;在五十米接力賽和跳大繩的比賽中,每個小組的學生都很賣力,都展現出拼搏的精神,在賽場上為自己的小組爭取最好的成績。這種體育競賽模式給建設競爭性的評價管理模式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教師根據學生在體育競賽中的表現不斷完善已有的評價體系,從而為新的體育訓練創造靈感,為激發學生的競爭精神創造條件。
三、建設多元化的評價管理模式
在傳統的課程評價體系中,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和分析。在這個整體中,學生是被評價的對象,而教師是評價的主體,掌握著評價的主動權。而現階段的小學體育評價體系是一個多元化的評價過程,不僅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包括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這些多元化的評價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從教學評價中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并及時作出調整,朝著新的體育學習目標邁進。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師及時了解自己教學的優點和不足,以便及時調整教學模式,促進小學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
在小學體育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創新體育評價管理實踐模式,關注學生體育運動的差異性,激發學生的競爭精神,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模式對學生進行新的評價,從而促進教師的高效教學和學生的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薛勝,李國巖.小學體育教師專業技能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D].山東:魯東大學,2014.
[2]賈浩.小學體育教師反思能力培養方案設計與實施研究[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