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光日
【摘要】傳統教學只關注共性,忽視個性,求同排異;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謀求共性與個性的結合,求同重異。廣大教師不想放棄每一個學生,不以犧牲一部分學生的利益換取某部分學生的“成功”,就需要不斷地研究、學習多元智能理論,運用這一理論改進我們的教學,促進教學內部發生深刻的變革。
【關鍵詞】多元智能 多元化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8-0023-01
美國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教授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至今在教育界影響之大、范圍之廣,伴隨新的智能觀而來的是新的學生觀、教學觀、人才觀、評價觀等。這些觀點的轉變正是多元智能理論所產生的更加深層次的意義所在,它迫使我們對教學進行重新定位,對教學的內涵進行提升。多元智能理論與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精神是密切相通的:新課改要求學生能夠在多方面得以發展,培養全方位的綜合素質。
一、多元智能理論對教師的影響
多元智能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多方面的啟示,林鳳嶺認為,教學應該為學生的多元智能而教,教學目標要反映學生的多元智能;教學模式要實現多樣化與個別化相結合。王小平認為,多元智能理論的精髓之一是以人為本,尊重人,重視人,發展人。首當其沖的就是要轉變學生觀、教育觀和評價觀。倡導“愛生”理念,應重樹“學校里沒有差生”的學生觀;因材施教,對癥下藥,重構教育觀;注重過程,多元切入,擯棄“一張考卷定終身”,重建評價觀。綜合多位學者的觀點,筆者認為多元智能理論對教師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等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課程內容多元化,豐富課程知識
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課程內容不只是局限于教材,而應該是生活性的、游戲性的和綜合性的。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中,應該關注能引發學生多個智能領域得到發展的內容。課程內容選擇前應調查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興趣可以通過培養產生,并且可以發展為愛好。因此,課程內容選擇應考慮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多樣化和綜合性,培養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
2.教學方式多樣化,個性化教學
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智力特點、學習風格,選擇適宜的教學方式、手段,創設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促其與學生的優勢智能傾向和學習喜好與發展偏向吻合起來,并將其優勢智能領域的特點遷移到弱勢智能領域中去, 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對每個知識點的講解幾乎是千篇一律的,一些學生也許適應這種講解方式,可這種方式對有些學生也許不太適應,如果針對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會促進教學效果。對一些知識點也可以采用分小組學習的方式,不同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這樣可以發揮每位學生的優勢智能,個性化學習,又可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尊重學生差異性、主體性,因材施教
學生之間差異的存在是對教學最大的挑戰,而這也是教學最具魅力的地方。應當指出:多元智能理論不可能達到在教學中的每一時刻都可以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每一種不同的需要,但只要教師能根據每項智能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生就可能有機會利用其最為擅長的智能進入學習。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從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情感等實際出發,因材施教,使教學適應學生,要讓學生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探索來激發學習興趣和創新熱情。
4.評價多元化,注重過程性評價
評價多元化不僅僅是指評價方法的多樣化,更應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層次化。筆者認為,在教學評價中,要注重發展性、過程性的評價,而不僅僅是看考試的成績,還要看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及表現;評價內容更為全面,不但要評價對所學知識點的掌握,還可以評價在學習該知識點時,其它知識或能力的掌握;評價手段更為多樣,除了教師評價,還可以進行學生互評和自評;評價標準更為科學,要擺脫不僅僅把分數當成評價標準的理念。
二、多元智能理論對學生的影響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特殊性和個性,每個學生擅長的智能也不一樣,所以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在某些方面的特長不一樣。此外,學生在探究式教學中應該選擇自己喜好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在學習過程中要積極參與,發掘自己的智能潛能,全方位發展。
1.改變“差生”的觀念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及相對缺乏的方面,學生應該樹立“沒有差生”這一觀念,即不應該看不起成績不好的學生,也不應該因自己學習成績較差而自卑。努力發揮自身的長處,促進不足之處的發展。
2.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有的喜歡協作學習,有的喜歡自主探究,有的喜歡借助書本學習,有的喜歡進行網上學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可以提高學習的效果,發揮學生的特長。
3.教學過程積極參與,發掘自身潛能
多元智能理論表明學習不只是注重學習的結果或成績,而要重視學習的過程,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活動中,不但可以使學生的特長得以發揮,也可以發掘學生潛在的智能,全面發展。
總之,多元智能理論讓我們認識到學生智能的多元化,也對我們教師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影響與啟示,讓更多的教育教學者重新思考教學觀念,并試圖改變現存的教學方式來發展不同學生的智能,實現個性化教學。
參考文獻:
[1]林鳳嶺.多元智能理論:數學教學課程改革的新支點[J]. 57-59.
[2]王小平.多元智能理論對新課程的啟示[J].課改實踐. 西和縣盧和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