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穎
摘 要:應《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的要求,眾多高校已著手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有效地對課堂和課本的內容做延伸和補充。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外,更要具有信息化教學能力。因此,培養高校英語教師信息化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有效進行的必然要素,包括要引導教師樹立信息化意識,使教師靈活、恰當地將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中。然而,英語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是運用信息資源于英語教學的前提和必要條件。為此,對高校英語教師的信息素質的現狀展開調查,并針對調查中反映的問題,嘗試性地提出具體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高校英語教師;信息素質;現狀及原因;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6-0122-02
一、研究背景
1992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定義為:“信息素質是人能夠判斷確定何時需要信息,并且能夠對信息進行檢索、評價和有效利用的能力。”對英語教師來說,信息素質主要是指能把英語的教學過程當作是外語信息和文化信息的收集和處理,以及對學生傳遞和交流這些信息的過程,并且能運用一定的信息化技術,比如說多媒體技術、流媒體技術、微課制作技術等,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起到優化英語教學的效果。2012 年 3 月,教育部正式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方針為:“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創新。”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及信息化時代的來臨,英語教師除了符合上述要求、具備上述素質外,也要具有信息素質。具備了相應的信息素質,他們的各種能力和知識才能更好地服務于英語教學,使大學英語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我國英語教師信息素質現狀及原因分析
通過對高校英語教師的信息素質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目前我國高校英語教師在信息素養的四個方面都有待提高,包括信息意識薄弱、信息知識和能力不足、信息道德層次不高。其特點和原因分析如下:
1.信息技術的使用目標不明確。一部分英語教師不習慣或者說極少使用信息技術,他們滿足于現有的書本和黑板教學,照本宣科地把現成的一成不變的書本知識說給學生,不去學習、了解、吸取新的與課本知識相關的、有利于英語教學的信息,使英語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止步不前、故步自封。問及一些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使用了信息技術,但當問及原因時,他們回答:為了吸引學生上課注意力;學校要求的;可以使講課比賽更出彩。對于信息技術的使用度、遵循的原則以及與課程目標之間的關系時,他們的概念是模糊的。高校英語教學中不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導致教學方法守舊、課堂乏味無聊、學生學習興趣低下、英語教學效果欠佳;但若是教師的信息意識沒有改變,只是隨意、無目標地使用信息技術,也會使得英語信息化教學無章可循、盲目進行,信息技術用于教學也只是花哨的一種可有可無的教學手段,勢必影響學生信息素質提高及獲取更多信息的能力。
2.信息技術的使用比較單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使用某種信息技術時多局限于其某種功能。以微信為例,許多教師認為,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信息傳遞,用于傳遞圖片、聲音、視頻等信息。而教師可能不知道可利用微信平臺發布課程補充信息,讓學生課下擴充知識面;不知道可組建微信聊天群,鼓勵學生們在群里練習英語口語,微信及時語音的功能使學生避免了面對面說英語的尷尬情緒,以便更自如地練習用英語交流;不知道可利用微信平臺讓學生上傳作業,教師可以在線修改,及時指出錯誤,這樣使得對作業的評估及時高效,也讓學生印象深刻。
3.信息技術的保障缺乏。大部分英語教師是在從事工作后參加的計算機培訓,可在實際教學中運用時卻犯了難,比如說,如何在PPT中加入超鏈接,如何做視頻、音頻剪輯,如何制作教學微視頻,如何進行人機對話,如何進行機輔翻譯。查找其原因在于,培訓往往側重傳授計算機技術本身,而缺少對教師運用計算機技術在英語教學的指導。
4.提高信息素質的精力不足。因高校擴招使得英語教師短缺的現象在各高校中普遍存在。多數英語教師是每周12課時的教學量,有的教師實際上課量甚至超過了16節。而英語的教材隨時代發展更新很快,備課內容不斷變化,高校英語教師在從事繁重教學任務的同時,很難有精力和時間再從互聯網上、一些公眾號上獲取更多更新的相關信息。同時,教師們也很少有時間去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并結合搜集來的最新資訊,應用于輔助英語課堂教學。
三、高校英語教師信息素質的培養策略
應外語教學信息化的要求,高校英語教師的信息素質亟待提高,其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應并駕齊驅、兼而有之。但是,如何培養高校教師的信息素質呢?筆者基于對高校英語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問卷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嘗試性地提出一些舉措。
1.培訓內容實用有效。為了促進高校英語信息化教學的進程,加強英語教師的信息意識,提高其信息知識儲備,鍛煉其信息化能力,使其在教學中創造性地、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是對教師信息化培養的主要任務。所以培訓高校英語教師時,需強化教師對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掌握與運用,對一些教學軟件應用、具體的教學技術等進行應用性的培訓,并在培訓過程中給予教師足夠的練習和實踐的時間。然而,很多英語教師盡管參加了信息技術的培訓課程,但仍感覺無法將培訓的教學技術運用于英語教學。這是因為培訓往往只注重信息技術的傳授,而忽視信息技術與教學實際的結合及教師信息技術的實踐能力,也就是說忽視了如何操作的過程,比如說用具體的某個信息技術用來做個課件、做個教學微視頻等。因此,想要提高英語教師信息素養,必須構建有效的培養內容體系。各高校可要求英語教師在接受培訓后,必須使用一些信息化方法于教學過程中,讓教師能確實地演練、運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并借此打造個性化的信息化教學風格。因此,不能讓信息化教學技術的培訓只停留在理論和信息技術層面的講授和理解,應讓信息技術走進課堂,用于教學實踐。信息技術的培訓可以通過課堂信息化技術的現場指導、某個信息化教學技術的專題講座、對成功使用信息化技術的教學課堂進行觀摩等方式,以提高對教師信息化的培訓效果。
2.自發研修同時進行。自發研修指的是高校英語教師在不影響、不暫停教學的同時,通過樹立正確的信息觀念,增強其信息意識,自覺地進行自主學習、自主研究去提高其自身的信息化能力。“自我研修是最具生命力和活力的一種教師信息素養培養方式。”互聯網上有相當豐富的技術指導視頻可供教師們自己學習。比如說,如何做高效的PPT,如何做英語課程微視頻,以及教育部組織的高校教師在線培訓課程等,都為教師的自發研修提供了有效多樣的資源。另外,英語教師可將自己制作制的教學課件、教學視頻、作業布置與批改等活動放在教學博客、QQ空間或微信朋友圈上,并在這些信息化的平臺上設置疑難解答、微信英語角、自主測試等內容,為學生提供了及時、必要的信息資源,拓展英語課堂教學的廣度。在這種情況下,信息化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加強師生的交流與互動,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實現英語教學的翻轉課堂,提高教學效果。
3.支持環境良好。高校的相關部門應制定有效的管理和獎勵機制,為教師信息素質培訓提供良好的支持環境。第一,建立激勵機制。可將教師參加培訓的情況加入個人業務檔案,作為教師教學或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或把培訓的課時抵消相應的教師授課課時,以激勵教師自覺地學習。第二,對教師的信息培訓成果采用形成性評價,并開展課堂觀摩、教學技能比賽等。通過課堂觀摩和教學比賽,如課件大賽、網頁制作大賽、Flash動畫大賽等活動,對于能在教學中運用到培訓中所學的信息化技術、在比賽中取得課件制作或信息化教學成果的教師,予以相應的獎勵。這樣就能有效的激勵教師提升自身信息化素質。第三,為英語教師提供好的軟件環境。當前普遍存在的現象是英語教師的教學任務過重,平均周課時量最少也是10節,而且學校也給教師布置了沉重的科研任務。教學和科研任務的繁重使英語教師身心疲憊,意識上并不想主動去提高自身信息化技術,事實上教師們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參加信息技術培訓。因此,高校應減輕英語教師的教學任務、提供其信息化技術的培訓機會。第四,對教師采用綜合評價,動態全程評價教師。如通過督導聽課評教、學生評教、同事互評、自我評價、課堂反思等相結合,對英語信息化課堂教學進行針對性的反饋指導,以更有效地促進教師的信息化教學。
4.信息化交流。教師信息素質的培養需要廣泛交流。如可搜集、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和力量,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多媒體教室、機輔翻譯室的優勢;可走訪兄弟院校,使本校教師打開眼界,突破本校信息化教學的模式;可讓信息技術卓越的教師幫帶一般教師或年輕,全面提高本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可推薦本校優秀教師參加省市級講課或多媒體教學技能比賽,促進教學信息化技術的交流和學習,提高教師的信息化能力。
四、結語
將信息化技術運用于大學英語教學能有效地增加教學信息量,增強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質量得以保障。這種適應信息時代的新型教學模式要求高校英語教師必須多學習、多接觸、多交流、多借鑒信息化教學手段,及時運用信息技術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高校教師應通過參加信息化技術培訓、進行自發研修、走訪并學習兄弟院校的信息化教學形式,取長補短,切實地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及時獲取、整理新信息,對課本知識進行有效的補充,逐漸提高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Z].2012.
[2] 戴曼純,張希春.高校英語教師素質抽樣調查[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3).
[3] 韓梅.我國信息素質教育研究綜述[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5).
[4] 譚文芬.大學英語教師的信息素養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8,(32).
[5] 王玉明.試論教師信息素養及其培養[J].電化教育研究,2004,(2).
[6] 吳嵐.知識經濟時代與教師的信息素質[J].電化教育研究,2001,(1).
[7] 于勇.在職教師信息素養培養課程與途徑探討[J].中國電化教育,2003,(4).
[責任編輯 劉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