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摘 要:健康服務事業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發展,各類殘疾人、傷殘者的總數增加,康復需求的人也越來越多。怎樣對體育保健康復專業人才進行培養,成為人們思考的問題。“醫體結合”,指的是醫學院校與體育院校的結合與相互滲透,充分地利用醫學院校的自身優勢,同時也要結合體育院校的優勢和特點,將二者結合起來。探究解析在醫體結合下培養體育保健康復專業人才的可行性,以期為我國體育保健康復人才培養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醫體結合;高校;體育康復;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3-0149-02
隨著我國各類殘疾人、傷殘者的總數增加,具有康復需求的人也越來越多,體育保健康復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地位。體育保健康復專業是體育與醫學相結合的一門學科,融體育、健康、營養、醫學知識及體育文化于一體,以促進健康為目標,以運動項目練習為手段,使體育鍛煉促進人的健康更具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1]。我國高校體育保健康復專業教育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國內開設體育保健康復專業的院校大體有體育專業類院校、醫學類院校、師范類院校和其他綜合類院校,學制四年,畢業后授予理學或教育學學士學位[2]。在針對某些疾病專門性的治療,體育保健康復專業的學生要涉及各方面的知識以促進他們身體的康復。充分挖掘醫學院校與體育院校的各自優勢,并有效地結合和發揮以培養體育保健康復專業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實踐價值。
一、體育保健康復專業的發展現狀
體育保健學是體育科學的學科之一,是運動醫學的一個分支。追溯體育保健學的發生、發展要從運動醫學開始[3]。運動醫學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以前至20世紀20年代初,運動生理、解剖等基礎研究與運動傷病的防治等應用研究相互促進,產生了更精細的不同專業,形成了運動保健學,并逐漸被列入體育院校和醫學院校的課程。1982年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組織了全國部分師范類學校體育專業教師,編寫了第一本教材《體育保健學》[4]。體育保健學的發展需要從基礎醫學、預防醫學、醫療醫學和康復醫學等相關學科的新成就中汲取營養,同時又不斷地對它們提出新的課題、新的要求,從而促進醫學的全面進步和提高。體育保健學的課程主要在各體育類專業院校,也有部分醫學院校也開設了體育保健學課程。運動處方是治療和預防、康復的核心部分,各種疾病的運動處方等問題均將會研究得更加深入。隨著國家全民健身活動和健康事業的發展推進,體育保健學在我國的發展前景會更加廣闊[5]。
二、保健康復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招生情況。對體育保健康復專業的人才培養的學校,主要有四類,例如體育類院校、醫學類院校、職業技術學校和師范類學校。目前,我國培養體育保健康復專業的學校呈逐年增加的趨勢,能夠滿足一定的需要。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各方面的需要,由于我國開設體育保健康復專業較晚,又由于自身的原因,面對我國對康復人才的迫切需要,還不能滿足社會對體育保健康復人才的需要,還存在著需要和培養人才滯后的情況。我國高校對體育保健康復專業的招生,主要還是體育專業和醫學類院校,在對體育保健康復專業的培養上,開設了有關康復治療和運動康復的課程,但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體育院校和醫學院校的相結合資源共享,培養符合當今與將來社會需要和發展的人才,更好地為全民健身和健康事業服務。
2.用人情況。在對高校體育保健康復專業人才培養時,在許多方面還存在著問題。根據調查可知,有部分用人單位、對剛剛畢業的學生就業滿意度不高,學生不能直接上崗工作,而是要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崗位培訓后才能上崗,主要問題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不能和工作單位的需求有效結合起來,出現了教、學、工作、實踐脫節的現象,沒有建立一個完整的體系。
學生在工作單位的動手、實踐能力較差,在進行按摩時保健康復手法生硬,針對性地實行保健、康復推拿技術較差等等。造成的主要原因為,體育保健康復課程在整個學習中,開設學時短,對體育保健康復專業辦學目標定位不準確,應根據體育保健康復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有重點地因材進行培養,考慮用人單位的實際崗位能力的需要,不能重理論輕實踐,學生也應從思想上重視起來,實踐和實際的操作機會少,也是原因之一。
三、保健康復專業人才培養是我國健康事業發展的需要
1.醫體結合符合培養目標要求。從我國對體育保健康復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上看,以及主要職業能力和就業等方面看,需要“醫體結合”。體育保健康復專業的學生僅僅學習基礎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掌握運動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和實踐,掌握理療儀器的原理及其應用技術,掌握運動療法的技能和方法,運用各方面的體育、醫學、營養等等方面的知識,才能開具適合的運動處方,并指導人群科學健身。這些目標的培養離不開醫學院校的支持。
2.社會發展需要醫體結合。到 2020 年,中國將進入快速老齡化階段,全國60 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 2.48 億。國務院也非常重視健康服務業的發展,在 2020 年,基本建立較合理的完整體系,為人們服務,國家將加大對健康服務領域的投入[6]。這為我國培養體育保健康復專業的培養,帶來了生機和廣闊的前景,社會對康復專業人才的需要也大量增加,這成為了我國當前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伴隨著我國健康服務領域的發展,運動療法是康復醫療的核心和主要手段,利用運動加醫療康復結合的方法,能很好地為我國的人民健康做出貢獻,增強人民的體質,體育保健康復專業將成為我國健康服務的重要力量和人才來源。
3.預防治療康復需要醫體結合。隨著我國健康服務事業和全民健身的全面發展,各種醫療機構、省縣級的康復機構、運動隊等等的增多,都需要大量的體育保健康復專業人才[7]。各種疾病的早期預防,疾病的治療、控制和康復,殘疾人的康復治療等等,運動療法都是不可替代的手段,醫體結合培養體育保健康復專業人才,滿足國家和人民的需要。醫學院校可以借助自身的優勢,能夠為體育保健康復專業的學生提供很好的實踐基地,學生學習了醫學知識來做理論支撐,制定運動處方,要求學生要具備相關的運動人體科學知識、醫學科學知識和體育教育訓練學知識,醫學院校能很好地為體育保健康復專業的學生提供人文與學習環境。醫學院校不僅在醫學理論上有專家和學者,在實踐上也有著現代醫學的實踐者。醫學院校有先進的醫療器械和專業所需的實踐,能針對性地對某些疾病進行專門性的治療,以促進他們身體的康復。
四、“醫體結合”培養保健康復專業人才
充分利用醫學和傳統體育保健康復各自的優勢,將二者有利地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對體育保健康復專業人才進行培養[8]。醫學院校的先進的醫療器械、優秀的醫療人才、適合的人文環境,能為高校體育保健康復專業的學生提供服務性實訓基地,學生能在醫學院校實習和進行實際的操作、手法練習,為將來的工作需要積累經驗,將來在就業的時候,就能很好和順利地走上工作崗位,這樣有助于學校充分利用行業的人力、設備、技術等資源優勢,降低辦學成本,而且提高了教師的“雙師”素質,有助于更好地解決教學資源匱乏等問題。
根據體育保健康復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將來就業的要求,分層次、分功能、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培養,通過醫體的反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完善和改進,提高體育保健康復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質量[9]。醫校結合,必須創新教育觀念,樹立全新的人才觀。體育保健康復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將來能服務社會,這就要求體育保健康復專業的培養要與時俱進,創新教育觀念,使他們能在優勝劣汰的社會中、各種人際關系中和自我的融合中統一發展[10],在“醫體結合”下,更好地培養人才,為社會服務。
五、結語
隨著我國各類殘疾人、傷殘者的總數增加,有康復需求的人也越來越多,保健康復專業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地位,專業開展得較晚,在培養等方面還有待完善,實施醫體結合培養保健康復專業人才,發揮最大的優勢,對體育保健康復專業的學生進行培養,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和趨勢。
參考文獻:
[1] 體育運動學校體育保健學教材編寫組.體育保健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7.
[2] 王曉曦.醫體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1,(4):98-100.
[3] 鐘幫禮.體育保健康復知識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咨詢,2014,(35):99-100.
[4] 彭代斌,王健.對我國學校體育學教材體系及內容的分析與思考——兼談我國學校體育學學科群的構建[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
學報,2008,(1):65-68.
[5] 陳芳,袁建偉.體育社會組織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作用[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2,(2):10-12.
[6] 茍夢雍.山西省健康服務業發展研究——基于系統動力學視角[D].太原:中北大學,2015.
[7] 肖冰,崔明.高職體育保健專業“系所合一,零距離上崗”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19):6-8.
[8] 趙振浩.關“醫體結合”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可行性的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1):147-149.
[9] 王芳.我國普通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教學實踐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10] 吳初竹.體育保健康復專業人才培養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6,(11):97-98.
[責任編輯 劉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