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玲
【摘要】教授小學生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英文學習也不例外。本文主要從英語課堂上的教學策略出發,針對小學生的注意力、興趣、英文識讀、對話應用等方面展開討論,旨在形成高效的英語課堂。
【關鍵詞】小學英語 教學策略 學習興趣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107-02
心理研究表明,語言發展最快的階段是3-6歲,對于步入小學的兒童來說,他們學習語言往往是最關鍵的時期。因此,提升小學英文教學凸顯重要性。
如何發揮小學生的語言學習優勢,將英語教育與生活融合,讓第二語言像母語一樣活學活用。引導學生與他人進行交流,在生活中學,在生活中用非常重要。當然,真正學好一門外語,離不開老師的引導。下面就小學英文學習談幾點策略。
一、以游戲開始,將情境對話貫穿課堂
小學生都喜歡玩,他們對于游戲都是無法抗拒的。那么我們小學英語的教學就可以利用這點,從游戲切入,幫助學生激發出他們的興趣是關鍵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天性,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設計出符合這個年齡段的英文游戲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可以設計出多種形式的游戲。比如利用一些道具,幫學生認識物體的英文名字,可以用“蒙眼識物”的方式,增加課程的游戲性,趣味性。
在蒙眼識物中可以讓學生在學中玩,他們是非常享受的。如:將Apple 藏到身后,問學生Where is the apple?學生回答在身后,老師引導,Its on my back,OK, now,whats this? Its an…。然后引導學生大聲喊出:apple的名字。
二、結合道具,將教學融入情境
根據兒童教育專家皮亞杰的認知發生論,兒童還處在具象化發展階段,兒童在這個階段,需要通過具體經驗思維解決問題,能使用具體物的操作來協助思考,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是他們對于具體可見的事物更易接受、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身心發展所處階段,充分考慮到教學設計中,可以利用道具,將學生引入每個特定的情境展開教學活動。
如教師制作很多生動的圖片,幫助學生學習英文,并一定要用中文說出單詞在生活中用在哪些方面,制造一個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識記。創造情景法進行教學設計,如在教授bike、bus給大家展示一個可愛的猴子騎車、乘公交的圖片。學生將會十分開心,因為靠情緒記憶學來的知識記得最牢。并且要用英文描述一下圖片上的情境:In this picture,the monkey is riding a bike.通過這種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語感,可以更好的掌握課程內容,達到預期目標。
三、聲情并茂,利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
其實在看一些美國大片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許多老外在語言表達上,都會有豐富的表情、語調、肢體動作。作為英文的教學,也要學習這樣的聲情并茂的演繹,因為想要有效的學習他們的語言,必須要模仿他們的表達方式,所以作為小學英文教師可通過表情、語調、肢體動作讓學生更易于領會,更加被課堂吸引。在教授一些動作的詞匯時,可以先用肢體動作表演一下,一下就讓學生產生頓悟,心意相通,這樣的教學會有最好的效果。如:在教授sing這個單詞時,老師可以先哼一段小曲,然后提問學生what I doing now? 引導學生猜出老師想要教授的內容。
采用這種方式教學可以激活大腦的多神經細胞,使理解記憶更為牢固、印象深刻。通過肢體語言也能更好的表現內部情感,比單純的聲音更能給學生以視覺方面的刺激。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視覺器官接受信息占比最高,接近80%左右。因此,教師一定要利用好Seeing is believing,以這種方式應用于教學,往往能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活學活用,以生活化的方式進行教授
語言本身就是一門工具性學科,一定要邊學邊用。小學英文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也要注重生活化,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如學生最喜歡的動物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大家的喜好不一,但是老師要記住某某喜歡的東西是什么?以游戲化、生活化的提問方式教授。
如認識水果的課堂上,李明告訴大家自己最喜歡桔子,這時老師可以提問“What is Li Mings favorite fruit?”然后拿出桔子的道具,教大家一起喊出:“orange”這個單詞。
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能夠有效激發出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增加對英文學習的興趣,進而主動、積極的探索與思考。學生只會學不懂用,只會寫不會說都是不行的。學來的知識一定要學會運用,生活是運用所學所知最大的舞臺。如在教師教授過馬路的對話時,可以創設一個生活中常見的情境,再現所學、所教。
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比如看到一些外包裝上的英文,看到商店的LOGO時,都要對英文產生學習的好奇,追問家長或老師自己看到的是什么?
作為英語老師,自身也要學著去收集生活中常用的英文詞句,將生活化的英文字詞帶進課堂。比如小朋友愛吃的KFC,牛奶包裝上的MILK,商店上印著的SHOP等等。這樣以來學生就會利用課外去增強英文識記,感覺到英文就在身邊,英文用途多多等,更加增加了英文學習的效率。教學想達到的效果也自然得到了實現。
其實,多一些生化化的設計,可以讓學生較為形象直觀的學習英語,在學中用,在用中學,興趣也會因此大大提高。在這樣的課堂設計下讓學生感到英語就在我們身邊,學生的思維往往會非常活躍,效率也大大提高。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為我們的生活服務的。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英語,并將英語知識生活化使用。通過雙邊教學,使學生在能學以致用,學中用,用中學,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掌握真正有生命力的語言。教師要努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用生活理念構建英語教學大課堂,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機的結合起來,真正地實現語言教學走向生活,服務生活。不過,英文教學還需要我們長期的進行探索,這條路還很長,我們還需要不斷的努力,相信隨著實踐與理論的循環往復,教學一定能有更多的新思路涌現。
參考文獻:
[1]徐曉敏,布魯納認知-發現學習理論與幼兒教育[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
[2]劉莎,龔少英.小學英語情境教學模式探討[J].《中小學教材教學:小學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