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云
【摘要】新課標對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不斷添加體驗式活動。綜合與實踐活動內容的教學,教材提供的內容與通常意義上教學內容有很大不同。它不是對某一學科知識系統(tǒng)的嚴密編織,而是圍繞許多社會生活或自然界主題開展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框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綜合與實踐活動課程的教材不是書本,而是生活,是實踐。因此,綜合與實踐活動課程素材的自主開發(fā),入手操作,對于一線教師更具有現(xiàn)實性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綜合與實踐活動 素材開發(fā)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128-02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在數(shù)學課堂學習遇到的困難,往往源于平日生活的積累和體驗不充分。筆者認為:只有讓數(shù)學學習內容與生活現(xiàn)實全景整合,讓學生全方位體驗生活,才能讓數(shù)學學習更全面、更充分、更徹底地回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讓數(shù)學學習就像沐浴一樣自然、長線地浸潤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才可以讓生活更大程度上成為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的途徑。下面以“我眼中的壓歲錢”為例,談談如何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進行數(shù)學“綜合與實踐”素材的開發(fā)。
一、“實”為先——確定具體問題,明確實際任務
綜合與實踐活動必須要有明確的任務目標指向,而且往往需要在學生課內外的積極參與中自然生成。于是,筆者特意留給學生“我眼中的壓歲錢”寒假課外調查與研究作業(yè),讓學生在假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當數(shù)學家的樂趣,了解“錢”的前世今生,形成對“認識人民幣”素材的前期開發(fā)與后期加工。全年級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7個話題開展了實踐、調查與研究,具體匯報如下:
【研究活動一】關于錢,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關于錢的問題?(想一想,問一問,記錄自己的問題,看誰的問題多,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哦)
【研究活動二】我們都見過哪些面值的錢?(找一找,看一看,畫一畫)
【研究活動三】不同面值的錢可以怎樣兌換?(看一看,想一想,換一換)
【研究活動四】當當小小記賬員,陪爸媽去超市參加購物活動(購物,幾張,保存購物小票核算用了多少錢),請再獨立購物兩次,記錄10元或者20元錢能購買哪些東西。
【研究活動五】查一查,問一問,了解下其他國家的錢是什么樣的?分別叫什么名字?
【研究活動六】古時候錢是什么樣的?向家長、向書本了解一下錢的發(fā)展歷程。
【研究活動七】今年過年你得到多少壓歲錢?(用筆記錄每一筆壓歲錢,記住親人們的鼓勵和愛哦)你準備怎么管理這些錢?節(jié)約是美德,存小錢可以辦大事。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規(guī)劃一下,怎么開支管理這些錢。
從學生現(xiàn)場分享匯報、交流的圖中可見:學生眼中的壓歲錢,與我們課本中“人民幣的認識”存在很大的不同。只有來自于生活實際的研究,才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更好地積累經(jīng)驗,感悟,理解數(shù)學知識的內涵。
二、巧開展——創(chuàng)設主題活動情境,為學生培養(yǎng)興趣的土壤
接下來的開學第一周,教師在班級內開展“小蝸牛超市”,在圖書角的一個柜子上,陳列了款式和用途多樣的文具等學習用品,讓學生在教室里做起了“真買賣?!?/p>
錢盒子里擺放了不同版本,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學生可以在課后任意玩。當然,任何學生買賣任何物品都要自己登記數(shù)量、單價和總價,清楚地知道自己用了哪些面額的硬幣和紙幣。學生在模擬的購物情境中,在活潑開放的時空中游戲、學習、實踐、合作、體驗、應用了數(shù)學,初步學習使用人民幣,也為不斷獲取認識社會和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與策略做好鋪墊。
三、再發(fā)展——課堂與生活融匯貫通,將數(shù)學實踐活動生活化
學生經(jīng)歷了模擬的購物情境,顯然興趣正濃,教師在每個周末,特別安排了學生和家長一起出去購物一次。周末購物的要求是“真槍實彈”,與在班級里買東西的要求不同。教室里沒有任何認識人民幣的任務,只是一種常態(tài)的“熏陶”,但周末在家長的陪伴下購物,要重點認識一種人民幣,如認識不同面額紙幣、硬幣的長相;知曉它能購買哪些具體的實物;了解不同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系……,總之,數(shù)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數(shù)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的開展更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體驗,將數(shù)學知識理論一步步地分析出來,而不再只是以往通過教師授課,如同填鴨般獲得新知。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學生以往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完全轉變?yōu)橹鲃拥膶W習狀態(tài),讓學生學會在思考中學習,不但加強了對于數(shù)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記憶,還強化了學生自主學習及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并能將數(shù)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學以致用,更好地促進學生用數(shù)學的小眼睛去觀察生活,用數(shù)學的小腦袋去思考,用數(shù)學的語言去表達社會,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霞芬.小學數(shù)學“綜合與實踐”領域教學的探索與研究,寧波出版社,2013年P84
[2]于鵬.當現(xiàn)實照進課堂——例談小學數(shù)學實踐活動素材的擇取與使用,小學教學參考,2014年第10期
[3]李雪霞.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綜合實踐活動開發(fā)實踐體會, 時代教,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