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梅
摘要: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這也是現代教育中的重要價值觀念和思維原點,只有正確理解和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論,才能夠有效增強教育的活力,從而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人才。我國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對于自身發展的教育觀念存在著巨大的弊端,這種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迫在眉睫。本文以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為基礎,論述了“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在現代教育中的啟發和策略。
關鍵詞:“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現代教育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知識往往是一種定論甚至是一種固定的教條,而認識是無止境的,真理不僅僅具有絕對性也有著一定的相對性。然而在傳統的教學中大多數的人卻將課本知識當成絕對的真理,將需要靈活應變的實際問題用課本知識去套用,嚴重影響了自身的認識。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習只是知識的一種傳輸過程,然而認識并不是簡單的復制,而且要基于人類本身的認識之上,學習也并不是簡單的知識傳輸,而是要以學習者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進行架構的。在傳統的教學中,因為過于強調課本和理論知識的權威和絕對,使得教師的威信發生了扭曲,教學也變成了一種知識的搪塞,學習者們對于被強塞進來的結論往往會保持著毫不懷疑的態度,嚴重影響了自身的獨立性和判斷能力。長期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學習者的思維能力逐漸減弱,甚至變得僵化而缺少活力,因為在傳統教學中,都是以知識為重,過于重視結論而忽視了探索的過程,因此嚴重影響了學習者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轉變教育觀念
(一)轉變重理輕文的觀念
只有將人文和科學相結合,才能夠達到相互促進的母的,一些科學上的偉大成果和發展通常都會引起人類思想上的變革,因此科學不僅改變這人類的物質文明,還會使精神世界發生巨大的變革,因此可以說科學研究的成果對人類的價值取向也有著重要的影響。而科學研究的對象都來自于自然環境,不過受人類主觀價值取向等主觀條件的限制,使得科學研究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可以說人文因素影響著科學理論的形成。兩者有著重要的關系,在教育中應當將兩者放在同樣的位置上,才能夠實現人類的全面發展。
(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師的教育作用必須與學生的內在需求和發展相適應,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是教育的基礎,因此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將提高學生自主性作為基本的發展要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學會通過自己的分析來解決問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應當是被動的,而是能夠自主選擇知識,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具有主體性和獨立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樹立教師的管理觀念
教育管理應當以人的自由發展為基礎,因此教育管理中應當將人的自由發展作為基本原則,充分發揮出人的主觀能動性。而在具體的學校管理中,應當落實全民參與的政策,從而反映出師生的需求,更好地為師生們服務,進而促進學校管理的效果。并且管理的過程中,應當充分遵守以教師為本的準則,因為教師作為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領軍人物,只有師生間的關系更加密切,才能夠使學校的規章制度更加適用于學生的自由、健康發展。
二、完善高考制度
目前的高考制度評價學生唯一的標準就是分數,這種方式嚴重阻礙了素質教育的發展和進步,“以人為本”理念的實現也受到了較大的局限,因此我國必須不斷的改革和完善高考制度,如一考定終身的高考制度應當廢除,轉變為更加多樣化的考試形式,將綜合因素和高考成績作為總分的共同參考因素,甚至可以加入實踐活動和面試等形式,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還可以建立起科學的命題和評分制度,前者可以將考試和教學的目標結合起來,考查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們的知識應用能力,制定的教學目標應當具有層次,并充分考慮學生所具有的學習能力和身心發展;后者可以結合目前的新課程改革特征,將過去量化的評分方式轉變為更加靈活的相對評分以及等級評分等方式,評分的內容應當具有更大的范圍性,甚至可以加入社會實踐、研究小組活動等多方面的因素,從而使評分方式更加的全面,使評分更加的公正、公平。
三、加大教育的投入程度
“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是以“人”為出發點的,核心內容是人的身心健康發展,核心思想是尊重人和相信人,可以看出,該教育理論非常適合當前的教育改革環境和背景。然而所有教育理念的實施都需要物質的保障,物質基礎是教育理念得以實施的重要條件,如中國現行的九年義務教育,讓人人都有了受教育的權利,真正實現了為了孩子健康發展而努力的目標。由此可以看出,九年義務教育得以實施真正有效的措施正是政府在財政上的支持,因此“以人為本”教育;理念要想得到實施和落實,就需要國家在財政上的大力支持。然而經濟發展畢竟涉及到了我國教育發展的根本,因此隨著各級政府對教育支持力度的逐漸增強,政府對于教育的支持力度和決心也受到了巨大的考驗,只有不斷完善相應的保障體系和資金投入機制,并健全和完善相關的法律保障,才能夠使教育經費隨著經濟的增長逐漸增加。
四、結論
教育的本質特征和根本任務就是培養人才,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中,對于人才的要求和標準也大不相同,要想培養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并且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就必須樹立起先進的教育觀念,結合國內外的教育經驗和方式,研究出最為適合我國教育發展的教學模式,并深化我國教育的改革和實踐研究,從而落實人才培養策略的實施,提高我國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