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萌+王思琦+童明漢+李麗麗
摘 要:哲學咨詢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歐洲,在當代逐漸得到關注和應用。哲學咨詢通過對話的形式幫助來訪者發現問題,提供哲學的指導,推動問題的解決。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大學畢業生的求職面臨愈發嚴峻的挑戰。合理地設計職業生涯、明確職業定位,需要哲學咨詢的引導和幫助。文章將通過對哲學咨詢在職業規劃中的作用分析來看哲學咨詢對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哲學咨詢;職業規劃;作用
一、什么是哲學咨詢
哲學咨詢又稱為應用哲學或實踐哲學,屬于哲學學科應用領域的一個分支。作為哲學在當代發展較為迅速的一支,哲學咨詢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歐洲。1981年,基德·阿肯巴哈在科隆創辦了一家“哲學實踐”(Philosophical Practices)機構,率先舉起了“哲學咨詢”(Philosophical Counseling)的旗幟。隨后,哲學咨詢開始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歐美國家得到推廣和應用。國外最有代表性的哲學咨詢則是法國哲學家蘇特開辦的“哲學咖啡館活動”,此項運動在法國已經發展到100多個。
1.哲學咨詢的基本形式
哲學咨詢是對世界觀的一種詮釋方式,是將哲學付諸實踐的有力途徑,其基本形式是在咨詢師和來訪者之間展開一種自由對話。來訪者通過與咨詢師的對話,不僅可以覺察出自己的核心問題,從而在對話的過程中逐步澄清思想的糾結,找尋解決問題的哲學思考方式,還能培養其哲學探究的傾向,使哲學始終成為心靈及行動的指導,進而保持心靈的寧靜。
由此看來,對話不僅是人與人溝通的重要方式,也是哲學咨詢的重要形式。除了上述來訪者與咨詢師之間的對話,這種對話還可以包括自我對話,即通過自我反省發現自身問題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文本對話,即在文本閱讀中澄清問題,重新建構自己的認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2.哲學咨詢的主要方法
哲學咨詢雖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但在古希臘哲學中已經有了應用哲學的表現。《理想國》中的蘇格拉底式的問答法是哲學咨詢的最初表現。在之后的發展過程中,相繼出現了眾多哲學咨詢的方法,如瑞比的“四階段法”、皮特的哲學漫步、黎建球的“西撒法”等。本文主要以蘇格拉底問答法為例做詳細介紹。
蘇格拉底式問答法所追求的是一種普遍性的知識。其步驟為:第一,決定要回答的問題;第二,搜集與主題相關的案例,需要每一個參與者提供與本人相關的過去的、已經結束的經驗;第三,小組內選擇典型案例進行深入考慮;第四,小組內討論給出合乎我們經驗的普遍定義;第五,審視并修正定義從而確定最終的定義。總的來說,蘇格拉底式的對話直接瞄準一樣事物,以個人的經歷作為基礎,發現身邊事物能被明確表達的普遍性定義。
因此,將哲學咨詢與職業生涯設計相聯系,能夠為求職迷茫的人們找到問題的終極所在,幫助其進行正確的引導與合理的職業設計,也使其擁有一個滿意的人生規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維護社會的穩定,推進國家的進步。同時,當前中國的就業形勢推動了我們進一步研究哲學咨詢指導職業規劃的具體作用和相關問題。
二、哲學咨詢進行職業規劃時面臨的問題分析
基于當前中國社會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嚴峻性,本次研究以當代大學生為主體,在研究過程中共發放問卷500份,分別為網上問卷200份,紙質問卷300份,實際有效問卷分別為200份和274份,共計有效問卷474份。本文將從職業設計接受度、被調研人群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式、哲學和哲學咨詢了解程度以及哲學咨詢的接受度和發展前景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1.大學生對職業設計的接受程度分析
根據調查顯示,針對“您在進行職業選擇時是否考慮過正規職業規劃”這一問題,選擇“是”和“否”的學生分別約占46%和54%。由此可以看出,幾乎半數以上的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沒有考慮過要進行明確的職業規劃,這也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一種迷茫狀態。大學生在面臨就業選擇時,應綜合專業方向、自身興趣等各方面為自己找尋一個合適的職業,同時大學課程的開設應包含有對大學生職業規劃和創新創業訓練的引導。
此外,在有意向考慮職業規劃的人群中,約70%的學生在職業規劃時愿意通過相關咨詢找到合適的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數大學生在選擇以后的工作時還是非常謹慎的,在職業規劃時會通過相關咨詢找到合適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大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式缺少一定的自主性,也說明有大多數人對自己的職業并無明確的規劃或是一無所知、沒有明確的認識。總之,大多數學生對職業設計的接受度較低,但愿意考慮職業設計的學生對專業咨詢具有很高的接受度。
2.被調研人群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式的分析
據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人群遇到問題時,一般都會自己解決的占73%,找別人幫忙解決占23%,其余少部分人選擇不解決。從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夠比較獨立地解決問題,這反映出目前大部分大學生的獨立自主性意識比較強;小部分人選擇尋找別人幫忙,遇到問題的難易程度或個人解決問題能力的差異許是以上兩種選擇的不同之處。
在面對求職迷茫、求職受阻等思想問題時,尋求專業咨詢的學生約占37%,找人傾訴的約占52%,其余則是放棄、不解決的態度。由此看出,當前大學生在面臨就業困境時大多會選擇一種自己認為比較合理的方式去排解情緒,“尋求專業咨詢”和“找人傾訴”選擇的比例大致相當,而小部分的學生選擇不尋求咨詢也不向人傾訴容易導致自身情緒的崩潰。此外,當前大學生在對自己的職業前途感到迷茫時,會有一部分人選擇尋求專業咨詢,以便讓自己看清自己選擇的方向,還有一部分大學生會選擇找人,這就傾訴來排解自己的苦悶情緒,而對于另外的小部分大學生,他們不尋求咨詢也不找人傾訴,則體現了消極對待問題的態度。
3.哲學和哲學咨詢了解程度的分析
根據調查顯示,在生活中有7%的人聊天會提到哲學話題,16%的人比較會,61%的人偶爾會,16%的人從不會。這說明哲學是比較被人忽略的。小部分會談論到哲學話題的人或許其對哲學感興趣或是與學習專業有關,從而也導致處于邊緣的哲學學科頗受冷落。因此,認為哲學能夠為日常生活甚至是職業規劃服務的學生占8%,“比較能”的占39%,“偶爾能”的占47%,“完全不能”的占6%。雖然有近一半的人比較肯定地認為哲學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實際作用的,但是持完全肯定態度的人群卻仍少之又少。
對于哲學咨詢以及其代表性的“哲學咖啡館”,大眾知之甚少,不了解哲學咨詢的超過半數,而非常了解的只有4%。與上面的問題相聯系,對哲學的關注度不高從而也就引起了對哲學咨詢問題的冷落。哲學咨詢在當代中國的社會實踐中不占主流,應用范圍不大,社會影響力較小,其所涉及范圍和研究內容不是社會所關注的重點,與生活關聯不大。因此,大多數群眾在認知過程中不感興趣;只有少數從事哲學工作的人才對其有深入研究。
4.哲學咨詢的接受度和發展前景分析
根據調查顯示,在哲學咨詢和心理咨詢的接受度比較方面,認為哲學咨詢比較容易接受的為12%,心理咨詢的為51%,都容易接受的為18%,都不容易接受的為9%。由此得出,哲學咨詢的接受度不高,與心理咨詢的接受度相差懸殊,這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人們對二者的了解度。此外,絕大多數人愿意同哲學專業的學生進行交流,這說明大家并不排斥哲學甚至是哲學咨詢,并不同程度地愿意接受哲學咨詢,這說明大家對這樣一種咨詢方法的出現持一種比較接受的態度,哲學咨詢的發展阻力不大。
針對哲學咨詢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問題,認為完全能發展起來的的有11%,比較能和也許能的有85%,認為完全不能的有4%。由此得出,認為哲學咨詢可能會發展起來的比重較大,大家對哲學咨詢在中國的發展持積極的態度,但只有少部分人對其持絕對肯定態度,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大家對哲學咨詢的了解有關。
總體而言,大家對于哲學咨詢有著比較高的接受度,但低于心理咨詢接受度,并且認為其發展前景良好,但持完全確定態度的人較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受大家對哲學咨詢了解度的影響,由此,哲學咨詢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推進大眾對哲學咨詢的廣泛認知。
三、哲學咨詢的發展建議
根據分析中所出現的幾方面的問題,大學生是否會考慮職業設計與自身意識和學校引導息息相關,是否考慮專業咨詢與個人性格以及自身解決問題的方式等息息相關;對哲學和哲學咨詢的了解度不夠則造成了哲學咨詢的接受度較低。但總體而言,大家對哲學咨詢的發展前景持一個樂觀的態度。基于此,筆者嘗試從以下途徑解決哲學咨詢在發揮其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所出現的上述問題。
1.職業設計接受度
通過問卷分析得出,當代大學生只有少部分人考慮過職業設計,可見大多數人對自己的職業方向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或只是按照專業去選擇職業而不考慮是否適合或是否是興趣所在。所以針對這一問題有以下建議。
第一,職業設計的重要性應該得到強調。大學課程中必須包含“大學生職業規劃”和“大學生創業就業訓練”兩門課程,通過相關引導,強調職業規劃的作用,增強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的意識,要求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時能夠從多方面仔細考慮自身素質,從而進行合理的規劃。同時,要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做跟蹤調查,統計大家對職業規劃的實現度,起到一個督促大家履行規劃的作用。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則要引導大學生分析就業形勢,了解相關就業政策,為由精英到大眾的身份轉換制訂合理的規劃。
第二,學校應針對不同時期的大學生做針對性輔導。首先要幫助入學新生完成角色和學習模式的轉變,這個時期的課程要引導大學生實現自我覺醒, 即自我認知和價值觀的建立。大二為定向期,要引導大學生進行合理的環境評價和職業探索。大三為沖刺期,應鼓勵學生考慮清楚未來是繼續深造還是要就業,輔導學生進行合理的職業定位并制定職業生涯實施的方案。大四則要指導學生對大學學習做一個總結,給自己一個準確的評價,結合自己的人生目標,制訂一個詳細的短期計劃。
第三,要推動專業咨詢的發展。學生進行職業設計時需要從自己的興趣特長、個人性格、專業等多方面去考察自身的素質,對自己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能輕易相信非專業的職業測試軟件。面對這些,專業咨詢的作用要凸顯出來。高校在進行職業規劃課程學習時,要同步推動專業咨詢對大學生職業設計的重要作用,幫助大家進一步解決各種認知不清的問題。
2.哲學咨詢了解度
根據分析顯示出來的問題可見,大多數人對哲學咨詢甚至哲學沒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只有小部分人擁有比較淺顯的認識。所以增加大眾對哲學和哲學咨詢的認識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中之重。
第一,推動大家對哲學的作用的認知。除去哲學專業和愛好哲學的人,大家對哲學的認識大概停留在“聽說過幾個哲學家”的層面。所以,大學課程的開展可以盡可能多地開設人文學科甚至是哲學學科的公共課程,強調跨學科的交流學習,以及開展專題講座和相關讀書交流會等,圖書館哲學類圖書資源也可以相應增加,引導大家對哲學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識。
第二,當代中國處于一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穩步上升的時代,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提高人們意識形態領域的認知成為社會之必須。因此,哲學應該成為引導大家思想的重要內容,國家層面應當認識到哲學學習的重要性,出臺相關政策給予幫助支持。
第三,由于哲學咨詢在中國國內還沒有正式發展起來,人們對哲學咨詢的了解度不夠,并且會把哲學咨詢和心理咨詢相混淆。針對這一現狀,我們應該借鑒國外哲學咨詢的開展形式并結合自身國情進行有效的宣傳。例如,以哲學咨詢的典型形式——“哲學咖啡館”為載體開展活動,給大家提供交流討論解決問題且具有良好環境氛圍的咖啡館。通過這一特色形式吸引大眾參與哲學咨詢,根據不同對象的不同問題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指導或者引導擁有相似問題的人展開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同時,要強調哲學咨詢的形式是自由的談話和討論,引導大家思考,幫助解決思想上的困惑,形成正確的“三觀”,以達到心靈的寧靜無紛擾,以此來區分哲學咨詢與心理咨詢的概念。
四、結語
當下,中國內地對哲學咨詢的研究和發展雖尚處于起步階段,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將面對越來越多思想方面的困惑和問題,這些都為哲學咨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未來哲學咨詢在中國內地以及在其他地區的發展將會呈現良好的發展前景,人們需要通過這種方式引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同時,隨之而來的,哲學咨詢不僅將應用于職業設計,在其他的各個方面也會得到廣泛應用和發展,哲學咨詢的形式也將更加多樣化。
參考文獻:
[1]黃冤基.論哲學咨詢的功能[D].長沙:中南大學,2011.
[2](美)馬里諾夫.柏拉圖靈丹:將永遠的智慧應用于日常問題[M].郭先上,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3]陳 紅.哲學咨詢的興起與發展[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
[4]衛春梅.柏拉圖《斐多篇》中的哲學咨詢[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