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
摘 要:當前社會開始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學校開展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科,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干擾,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沒有取得較好的結果。所以,文章認為應把團體心理輔導的相關原理和技術運用到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能有效提高高職學生的健康心理教育效果。
關鍵詞: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團體心理輔導
近幾年來,因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水平在提升,各方面師資力量都在增強,同時也局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所以,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把團體心理輔導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及技術都運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進行高頻次的互動和交流以及探索,可要求高職學生實際互動的過程中,在體驗中共享,不斷完善自我健康內容。
一、什么是團體心理輔導
團體心理輔導就是針對個體而提出的一種心理輔導教育,即在團體活動條件下,一部分接受過專業教育的領導人,按照成員之間的類似情況,為全體成員提供一個好的認知以及行為方法。團體心理輔導是個體在團體之中經過學習、體驗以及觀察,進而正確認知自我和接納自我以及提高自我,從中學到全新的行為方式,進而實現助人與自助的方法的心理輔導形式。
二、團體心理輔導的作用
首先,團體心理輔導能夠彌補個體心理輔導的不足。在社會以及學校,因為求助人數比較多,而專業性的心理咨詢人員有限,導致大部分存在心理障礙的人接受不到有效的心理輔導,然而團體輔導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其次,團體心理輔導能夠激發個體內在的潛能,創建積極的自我觀念。因為在創建團體的時候,成員相互之間坦誠相待,說出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而可以減輕心理負擔,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最后,團體心理輔導可以避免走入心理誤區,培養健全的人格,且能夠提升個人的人際溝通能力。
三、針對高職學校學生團體心理輔導的具體應用
運用團體心理輔導方式,與高職相關教育實踐經驗結合起來,可以嘗試把心理健康學科分成3部分和6模塊以及9個教學專題。
1.導入部分
首先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進而開展心理健康導入理論知識學習,其次,進行專題講授。比如,走進心理健康課堂,這是讓大學生充分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基本準則,樹立一個較好的心理健康觀念,讓學生自我調節不良心理狀態,進而維護自身心理健康。讓大學生深入了解大學生的一些常見的心理疑惑以及異常心理,了解各種心理疾病,從而進行自我調整或者心理咨詢。
2.基礎部分
這一部分是為了讓高職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我,進而發展自我。當今學生進入大學階段,這是其人生的重要階段,這時的學生會更多注意自身的內心世界以及外在社會對自己的評判。高職學生因為自身高考分數比較低,所以也就被列入社會傳統觀點認為的不好學生或者壞學生行列。因此,學生內心對自己的肯定與外界對自己的負面評判產生了很大矛盾,導致一些高職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這就需要高校多開展大學生人格發展和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其目標是讓高職學生能夠了解人格方面的基本知識、當代大學生的人格特點以及自我人格發展情況,了解大學生人格缺陷形成的因素。
3.提升部分
這一部分是為了提升高職學生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所以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著手,對大學生非常關注的問題開展心理學詳細分析,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大學生合理和科學地規劃自己的人生,應合理安排學生的自我管理實踐,并且讓學生學會學習、人際溝通和交流能力,學會最基本的生活知識,促使學生成為自己的主人。
在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運用團體心理輔導方式可以拓寬教學渠道,豐富教學手段,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和以往的教學方法相比較,運用團體心理輔導方式更具有效性。相關實驗表明,采用團體心理輔導方式給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研究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思路,也為教學改革提供了必要的依據。因而,團體心理輔導的運用對提升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非常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1]張海燕.團體心理輔導在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4(8):183-184.
[2]朱小根.團體心理輔導在高職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教育與職業,2012(30):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