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娟
摘 要:新課標提出“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三維目標融入到各科的教學當中,而情感又是人對外界刺激產生肯定抑或否定的一種心理反應,是形成態度的主因,對學生的學習,尤其是對語文知識的探究發揮重要作用。圍繞指導學習,增進學生的情感體驗,精心選擇適當的“激情點”,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利用故事的吸引力,情境感染,增進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情感高度。從而有效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學;體驗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9-013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9.081
詩人白居易曾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以看出情感教育發揮的重要作用。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課程,語文教材中蘊含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和人類社會的精神財富,語文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傳承這些寶貴的精神食糧。在講授過程中,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不要將注意點僅放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上面,要積極引導學生,讓他們既能學習知識,也能很好地吸收文本內容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促使他們建立健康的人格品質,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指導學習,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操
開展情感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學會做人,將情感因素引入到文本的講述當中,再引導學生將文章中的情感體驗內化成為自己的情感,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打基礎。比如,教師要借助作品和高超的教學藝術來觸動學生的心靈。好的文本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認知信息,還能從方方面面反映出不同的文本作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領略和感悟等,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對文章中的關鍵字、詞、句、段、篇的解析入手,披文入情,以情共情,緊扣文章中的情感、情理間的內在聯系,科學引導學生學習,促使學生在吸收知識的同時豐富自身的內在情感體驗。
例如,在分析《過零丁洋》這首詩時,結合詩中的意境讓學生去體會詩人的壯志未酬以及報國豪情。在探究文言文《愛蓮說》時,結合文章中心讓學生去理解文章中那種清高氣節。在講完每篇課文后,教師也要及時布置一些和情感相關的小作文,目的是為進一步讓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與文本融合在一起,激起學生帶著情感去體會作者的喜怒哀樂。還利于將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學生更深刻、有效地理解文章語言的情感內涵。在此基礎上,讓他們更樂于接受、理解并運用所掌握的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正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有效途徑。
二、精心選擇適當的“激情點”,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語文學科既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學科,又是開展情感教育的重要環節。語文課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生深遠影響。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又反應生活;而生活的支點是感情,教材中選取的每篇文章都蘊含著獨有的情感因素。由于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欠缺,很難發現,教師需在教學中抓住每一篇文章的“激情點”,對學生進行情感引導。
說明文最大的特點是介紹一種事物的特征、成因等,學生往往很難對這類文章感興趣,這樣會導致課堂氛圍沉悶。例如,《蘇州園林》是篇說明文,但是,這是一篇描寫細致的優美文章,假如單純讓學生去領會文章所介紹的說明對象、說明特征、說明順序與說明方法等,很難體會作者的寫作本意,學生也很難體會到此文優美語言背后蘊含著的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豐富燦爛的建筑遺產。為突出中心思想,在教學中,可讓學生結合《蘇州園林》的介紹,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再融合想象畫出自己心中的蘇州園林的模樣,即使畫不成稿,也能在他們的腦海中呈現出自己認為的蘇州園林的風景圖。教師再從繪畫成稿的圖畫中選取有代表性的,結合多媒體將蘇州園林的真實面貌展現出來,再看看祖國的其他美麗風光,很多學生會發出 “祖國風光如此美妙”的感嘆。此時,學生們也會產生主動去維護祖國大好河山的責任感。這種教學也達到了此篇文章所要達到的德育教育之目標。
三、利用故事的吸引力,增進學生的情感體驗
情感教育是引導學生打開語文知識寶庫大門的金鑰匙,語文教材中很多文學作品都蘊含著美的情感體驗,科學指導學生閱讀文本,給他們帶來心靈上的感悟與享受,將無聲的文字轉變成有聲的語言傳遞給每一位學生。比如,教師可利用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的特點,再結合文章內容講述一些學生們愛聽的有趣的故事,以此為著眼點,導入新課,定能激發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課產生濃厚的興趣。精彩的故事加上教師繪聲繪色的介紹,使課堂教學顯得親切自然,又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到最佳學習狀態當中。例如,學習課文《阿長與〈山海經〉》時,就可以結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講述長媽媽所講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談談阿長本人的故事等,幫助學生在特定的氛圍中加強情感體驗,使其快速進入到作品構造的意境當中。
四、通過閱讀指導,提升學生的情感高度
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學還需要不斷拓寬學生的閱讀空間,讓他們能通過閱讀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情感高度。比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一些有益的文章、詩選,這些都能幫助學生找到更多與作者心靈溝通的契合點,通過閱讀更好地去品味世界上的種種情感因子,使學生的情感都能在優秀作者的引導不斷得以升華。為此,教師每周可抽出一節課作為閱讀欣賞課,先閱讀,再由教師做相關的點評指導,讓學生更多地感悟不同體裁下的作者呈現出來的情感人生,提升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獨特欣賞能力,豐富他們的思想情感,使其在知識上得以充實和延伸,在情感上得以熏陶和豐富,讓學生在良好的情感氛圍中感受真、善、美,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這樣也能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新課改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作為語文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講述知識的同時,也要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注意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讓他們都能在情的感召下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對知識的研究當中,將語文課堂變得更具活力,在促使學生吸收知識的同時,凈化他們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情操,這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最佳途徑。
參考文獻:
[1] 馮軍,薛新國.信息技術支持下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的實踐和探索[J].學周刊,2016(20).
[2] 汪昕雨. 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新發展——自主學習及情感體驗[J]. 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157.
[3] 劉兆亮.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生本”理念的實施[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