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 要:閱讀是語文的一個重要構成因素,只有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能,才能在語文學習中如魚得水。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加強重視。當前在農村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培養方面存在明顯不足,為此,教師應該加強重視、優化方法,促進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農村低年級;閱讀能力;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0-01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0.090
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相比,其教育環境相對較差,家庭對于學生的照顧偏少,學生日常學習得到的關注不夠,尤其是在閱讀方面更是缺少必要的關注,使得農村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習慣普遍較差。因此,教師需要重視當前低年級學生在閱讀能力方面的不足,改進教學方法,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加強培養,使農村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水平得到提高。
一、農村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存在的不足
(一)教師缺乏重視,學生興趣不足
農村小學在師資力量、辦學條件上相對較差,教師數量不足、水平不高的問題尤其明顯,這就導致農村小學的教師往往需要同時教授多個班級的課程,甚至還要教授不同年級的課程。語文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單純應付日常教學任務就已經分身乏術了,自然也就沒有更多的精力投注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上。教師沒有在閱讀教學上加強關注,學生自然也就不會重視。加之學生家庭在教育方面的關注不夠,部分學生還是留守兒童,從而導致學生缺乏閱讀習慣培養的氛圍和條件。
(二) 教學方法不當,教學效果不理想
閱讀能力培養不同于識字造句,不僅要對文字的表面意思形成認知,同時還要對文字背后的意思形成了解。所以,閱讀教學不單單是讓學生進行朗讀、誦讀,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朗讀、誦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分析文字背后的含義。但是就目前實際情況而言,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不當,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第一,部分教師將閱讀等同為了朗讀,在課堂上讓學生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進行朗讀,沒有對文字作出分析思考。第二,閱讀教學沒有針對性。閱讀過程可以分為幾個不同的環節,鑒于農村低年級學生閱讀水平薄弱,因此應該針對不同的環節作出針對性教學,逐步夯實學生基礎。但是目前閱讀教學較為籠統,導致學生在不同的環節存在問題。
(三) 學生沒有形成習慣,難以持續閱讀
閱讀能力的培養鍛煉需要學生不斷地進行閱讀,但是就目前實際情況而言,農村低年級學生并沒有形成閱讀習慣,只是在課堂中,在教師的引導下才會展開閱讀,在其他時候則很少開展自主閱讀,這就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能實現持續性保持和提高。
二、農村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措施方法
(一)加強重視,積極開展閱讀教學
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一定要重視起來,在日常教學中積極開展閱讀教學,在教學中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同時,教師在此過程中還需注意對學生的興趣進行激發,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閱讀教學之中。
比如在講解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特殊的考試》這篇文章的時候,文章內容主要是講述了動物電視臺為了招聘主持人,在正常面試環節之外設置了一個特殊的考驗——地上的果皮,來參加招聘的有小熊、小猴、小狐貍、小白兔,只有小白兔把果皮撿起來扔到了垃圾桶里。在教學中,教師就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閱讀,然后讓每個小組進行分角色表演,演一演小熊、小猴、小狐貍以及小白兔的面試過程。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學生自然可以對課文內容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同時自身的興趣也在表演的過程中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二) 優化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方法不當是導致學生閱讀能力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對教學方法做出一定的優化,以更貼合學生實際的手段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切實得到提高。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采用層次化教學、鄉土化教學等手段,將閱讀能力融入其中,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
層次化教學,主要是指將閱讀能力分為幾個不同的目標層次,逐步展開教學。對于閱讀而言,識字斷句是最基礎的,然后是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最后是通過文章了解其背后的深層次含義。將閱讀分為三個層次,閱讀能力培養也可以從這三個層次出發逐步展開。比如針對《特殊的考試》,教師首先可以針對課文的陌生字詞引導學生查閱字典,弄懂這些字詞的意思。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幾個小動物的面試過程。最后,讓學生思考這篇文章講述了什么道理——要愛護清潔衛生,做好環境保護。通過這種層次化的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鄉土化教學,是指教學活動可以通過農村特有的一些鄉土元素來展開。例如在講解《迷人的夏天》之前,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在周末進行一次鄉土夏日行,帶領學生去水溝捉螃蟹,到田里捉蝴蝶,一起吃西瓜等。然后再回歸課堂,讓學生根據實際經歷對比課文進行閱讀。學生自然可以對課文內容形成更加深入的認識。
(三) 持續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想要讓學生閱讀能力不斷提高,就需要讓學生長期保持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可以開展“閱讀漂流”的活動,在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和不同學生之間漂流,讓學生有機會接觸閱讀到更多的課外書籍。其次,教師還可以在班級設置“閱讀角”,在教室后邊的空位設置一個小書架,擺放一些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的書籍,同時也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書籍放到書架上分享給其他學生。最后,可以組織趣味閱讀,如連環閱讀、接龍閱讀等,讓學生在這些趣味閱讀活動中對閱讀產生興趣,從而愿意配合教師進行閱讀,逐漸形成閱讀習慣,促進自身閱讀能力不斷提高。
三、結語
農村低年級學生在閱讀能力上還存在一些不足,這和農村小學本身的教學條件有限有直接關系。對此,教師應該加強重視、積極開展閱讀教學,同時優化方法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高,最后還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 吳永林.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J].文學教育(上),2017(02):73.
[2] 李蘭.小學語文低年級自主識字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16):108.
[3] 劉艷芳.淺談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3(43):242-243.
[4] 郭舫.有效激發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三法[J].學周刊,2012(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