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萬平
摘 要 小學數學是最為關鍵的教學基礎,因此提升當前小學數學的學科關鍵能力可以讓學生自身的數學能力得到良好的培養并獲得堅實的基礎。因此小學數學的學科能力的培育就成為了我們教學的重點。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數學學科關鍵能力 小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1數學學科關鍵能力的內涵與特點
1.1數學學科關鍵能力的內涵
學科的關鍵能力其自身的定義就是在當前的能力當中處于核心地位的能力。對于小學數學來說就是指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對數學知識的積累、對數學解題方法的掌握與運用、以數學視角發現和思考問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學科本身的關鍵能力就是當前的教學素養核心。
1.2數學學科關鍵能力的特點
數學學科本身的核心要點集中在以下方面:①操作性;數學學科關鍵能力可以為解決問題提供思路,為知識的應用提供具體的操作方法,這種操作是建立在數學基礎上的,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②結構性。數學學科本身的結構性十分嚴謹,動態以及對應的靜態結構十分統一。③穩定性。數學和語文一樣也是一門偏向于積累的基礎性學科,在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會表現出很強的個性心理。
2小學數學學科關鍵能力類型
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往往較為簡單易懂,然而數學知識中涉及到的相關問題在小學數學學科關鍵能力的類型中都有所體現,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點。
2.1數學理解與數學表征能力
數學理解能力是學生對于數學核心知識內涵的理解程度,數學知識中的邏輯意義與知識背景、數學理性精神與思維方式的理解;數學表征能力是指通過符號,文字等方式對數學中的核心理論與數學關系進行表達,建立起數學知識以及針對性的問題的一一映射,把復雜問題進行拆解來進行問題的簡化。
2.2數學建模能力
數學教學其實就是模型教學。學生通過自我建構的認知,在具備數學知識基礎的情況下,利用數學思維思考和解決問題,不斷接納新的問題,累積解決策略,通過將生活中的問題原型簡化成數學問題,建立其可以反復應用的數學模型,這是獲得數學能力的基本方法,也是學習數學、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
2.3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邏輯是數學的核心構建體現。在數學學習中,通過對問題的分析推理,理清數學問題中的邏輯關系,尋求合理的解決問題策略,這是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體現。
數學問題的模型處理和解決都是落實在當前的數學情景當中的,因此如果想要進行學生自身的問題解決能力培養,就需要進行針對數學核心構建為基礎的引導模式,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身的應用意識構建,讓學生可以主動收集信息,自主尋找解決思路。
2.4數學推理與論證能力
數學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驗證和檢查。數學的推理以及對應的論證能力就是解決學科關鍵問題的重要能力。對問題的觀察分析與試驗論證,都是建立在數學推理與論證能力上的,只有獨立思考,并且不斷進行探索與嘗試,才能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
2.5數學交流與表達能力
數學的自身交流以及表達能力構建主要是體現在學生可以自行把掌握的數學知識基于口頭處理或者是書面處理進行呈現,這就是當前數學交流當中不可忽視的環節之一,培養針對性的數學交流能力和表達能力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并獲得數學思維的發展,完善認知結構。
3小學數學學科關鍵能力的培育
3.1以數學學科核心知識為中介
數學核心知識并非點狀散亂的,而是有著嚴謹的結構與知識體系。在數學知識的教授過程中,需要從知識的發展脈絡出發,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關聯網絡。然而在實踐教學中,為了便于學生吸收和理解,數學知識往往被劃分成各個知識點,以片段的方式呈現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數學關鍵能力,要求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很好的串聯起相關知識,構架系統的數學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將結構思維與系統希望與所學知識相結合,從而促進學生在認知能力和構建能力上的發展。
小學階段構建下的數學知識難度都不會很大,因此最為關鍵的核心知識就是數學概念和運算,也就是讓學生能夠理解運算規律與數量關系,通過對數學知識中重要特點特征,基本原理等內容的分析,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使得核心知識成為培育小學數學學科關鍵能力的重要載體。
3.2以數學問題解決為線索
數學學科關鍵能力的培養要營造合適的問題情景,比如在課程教學中,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系,設定合理的生活場景,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求學生進行
信息的對應整理以及獲得,同時讓學生進行有效信息的甄選并進行針對性的分類處理。當學生本身提出數學問題的時候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在積累的過程中就可以把數學問題的解決作為為線索,同時對數學知識體系的建構與數學方法的具體應用,通過長期的積累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成長,讓學生自身獲得探究的能力,并提升對數學的自主思考觀察力和小學數學的興趣。
3.3以數學建模為路徑
在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材都是按照一定的線索進度編排,一般都是“問題情境的設定—建立問題模型—對問題進行解釋—對模型求解—應用與拓展”。這整個的過程實際上是基于“觀察細節-簡化信息-抽象概念-建言修改-模型確定”的整個過程。學生在這一應過程中通過觀察物體,進行分析比較,完成對數學成份的抽象畫與符號化,最終建立起對應的數學模型,通過歸納總結,形成相對固定的思維模式,以便解決之后遇到的類似數學問題。在當前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當中,數學模型的建立是對學生自身的能力培養的核心過程構架。
3.4以思維和認知發展為宗旨
數學的學習過程伴隨著邏輯推理,抽象問題,符號應用,模型建立等各種問題,它們一同構成了學生基本的數學思想。數學學習實際上就是學生數學思維方式形成,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對數學知識的轉化,只有不斷擴大學生的認知結構,才能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要培養學的數學學科關鍵能力,歸根結底是促進其數學思維與認知的發展。
4結語
如果我們想要培養小學數學的學科關鍵能力,就要針對他們的心理年齡特點進行合理的方案制定,讓學生在合理教學心理規律的幫助下進行梳理分析,整合知識點框架,讓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完善并讓學生獲得更高一級的學習基礎。
參考文獻
[1] 蔡菲.探討小學數學課程的整合教學[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7(01).
[2] 中小學數學課程國際比較研究叢書[J].小學數學教師,2017(01).
[3] 馬楠.基于Scratch的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實例探究[J].中小學電教,2017(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