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貴法
摘要:在當下這個信息內容趨于多元化的環境之中,加強語文內容的教學力度,也成為了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作為基礎型的小學語文,可以說是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入門內容,而在小學語文中,朗讀則是最為關鍵的一項學習內容。在小學語文課本上所選用的大都是語言優美的文章,這就為朗讀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基礎。當然,在教學中,學生的朗讀水平也有著決定性的因素,所以,老師在幫助學生展開朗讀教學的時候,一定要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實際,努力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教學 實踐 思考
做為一門語言藝術,朗讀能把視覺上的文字語言轉化為聽覺上的有聲語言,通過創造性的朗讀活動,能讓學生從另一個角度上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深切思想。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朗讀教學的方法,能夠對老師的教學手段進行豐富,改變傳統語文教學課堂上那種沉悶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對語文教學,具備全新的學習體驗,使其在后期更為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來。當然,要想取得相應的教學效果,那么也必須要選用恰當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激發學生對朗讀內容的學習興趣
素教學的理念,主要強調學生在學習中,能否發揮最大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師生正共同營造出較為輕松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對語文朗讀教學進行重新的認識,消除以往緊張的學習情緒,變得敢于讀書,樂于讀書。在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朗讀的內容,通過影像、圖片、音頻等方式,來進行多元化的拓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在這樣一種寬松自由、平等合作的讀書環境中,學生才會變得喜歡朗讀,才會在學習的過程中,讀得生動,讀得愉悅。
例如,在對語文課文《威尼斯的小艇》的進行朗讀學習時,由于這屬于描寫類的文章,缺乏一定的故事性,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能不是那么的高漲。老師在教學中,要避免直接帶領學生進行朗讀學習的情形,由于缺乏積累,學生對自己所朗讀的內容沒有直觀的認識只是隨著老師的教學而被動接受,對于自己所朗讀的內容,沒有準確的了解,更別提進行深入的思考了。所以老師在進行朗讀教學前,不妨利用互聯網的工具,從網絡上收集一些和“威尼斯”、“小艇”有關的內容,幫助學生對“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古老的橋梁橫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碼頭上”等句子,有著更為直觀的朗讀感受。利用朗讀內容來對學生進行知識拓展,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開拓學習視野。
二、對朗讀內容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
關于朗讀教學方式的創新,老師在教學中需要注意,不能脫離一個“窘境”后,又陷入到另一個桎梏之中。在進行朗讀教學時,老師首先需要幫助學生明白,朗讀不是“說讀”,更不是“喊讀”。在對感情內容進行強調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傳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進行創新。力爭讓學生在有趣的學習環境中,對朗讀教學進行深層次的感受。增強語文學習能力,深化對文章的理解。
朗讀教學的創新內容多種多樣,老師在教學中不要受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比如在進行文章《陶罐和鐵罐》的朗讀練習中,老師不妨利用文章內容,創設出相關的朗讀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利用戲劇的形式,來對學習內容進行朗讀演繹。可以找出兩名學生,來扮演“陶罐”和“鐵罐”,鼓勵他們利用朗讀的方法,來進行戲劇表演,在表演中,老師要對故事人物的形象特點給予一定的引導,像“陶罐”的謙虛謹慎,“鐵罐”的傲慢無禮,通過學生深情并茂的朗讀,能夠讓大家對于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更深一層次的了解。在創設朗讀學習情境的時候,也要開放學習形式,為學生設計出較為歡快的朗讀方法。像分角色朗讀、競賽式朗讀等內容,都可以被運用進課堂。
三、設定出合理的語文朗讀學習小組
關于朗讀教學的內容,一些老師和學生認為是朗讀教學是一種輔助型的學習方法,這實際上是不全面,朗讀教學其實是幫助學生更深入了解所學內容的一種途徑,同時也是幫助學生在小學課堂上發展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所以老師在教學中,不能孤立學生的朗讀學習,不妨設定相應的朗讀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合作互動的環節中,對朗讀學習內容進行深入探究。
在小組學習中,老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出考量。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學生的朗讀能力存在參差不齊的問題,這樣很可能會導致一些學生在朗讀課堂上缺乏一定的學習信心,甚至是厭惡朗讀的教學環節。所以老師在幫助學生創設學習小組時,爭取讓各個階層的學生綜合到一起,對于朗讀學困生,在學習小組中主要幫助他們先大聲的將課文朗讀出來,建立積極的學習自信,同時在那些朗讀學優生的幫助下,對其朗讀能力進行提升。
四、注重語文朗讀課程的評價與總結
在朗讀教學中,對于學習過程的點評與總結,可以說是一項關鍵的學習內容。由于傳統的教學中過于強調了老師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所以對于學生自主評價和總結的內容有所忽略。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總結不僅僅是對課堂內容的回顧,同時也是對自己學習情況的總結,查漏補缺,完善學習過程。當然,在朗讀訓練中,老師也要引導學生,對于自己的教學情況,有個客觀的點評,這樣能幫助老師,改正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
點評與總結的活動不妨設置在課尾,讓學生結成小組的方式來進行展開,大家聚在一起,先對朗讀過程進行回顧,針對彼此在朗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對于個別學生的朗讀長處,也要進行及時的宣揚。同時還能夠根據朗讀的內容,進行組合練習,讓學生在愉悅式的學習氛圍里進行朗讀總結。老師還可以對表現較為積極的學生進行鼓勵,讓其到講臺上來分享自己的朗讀經驗,促進課堂教學的融洽性。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下的小學語文課堂上,對于朗讀這種學習形式,老師要開放自身的教學思路,鼓勵學生在朗讀教學的環節中做出更多的表現來,這樣既能夠刺激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程度,同時可以讓他們對語文學習有著更為全面的認識。
參考文獻:
[1]竇素平.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7,(08).
[2]張波.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
[3]齊敏,李維佳.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06).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魏莊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