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時,教師是猶如指明燈般的存在。只有教師為學生指明正確的方向,才能使學生少走彎路,并有效地進行思考與學習。在一堂美術課中,幫助學生發現作品的內涵,激發學生對審美對象的思考,引起學生對所學事物產生共鳴,打開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求知欲,是教師應當在一堂課中擔負起的職責。因此,教師如何在教學中發揮其自身的主導作用,是本篇文章的思考內容。
關鍵詞:美術;審美對象;主導作用;教學手段
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一堂美術課中,面對相同的作品,不同的觀察對象會有不同的感受。當代大學生是一群善于動腦,樂于觀察的知識青年,他們能夠將思維發散,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無邊的想象,同時還會觸發內心不同的回憶與情感,引發不同的思考。因此,如何在不同的思考模式中,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作品,鼓勵學生更深層次的了解作品,是教師在一堂課中應解決的問題。本篇文章將從一堂美術課的構成出發,逐步分析如何將大學美術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行最大化發揮。
一、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它不僅能夠讓學生快速的投入學習中,還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刻的了解課堂內容。如果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那么毫無疑問,這堂課是失敗的。因此,教師在每堂美術課的開始,都應該加入情境導入,可以利用多媒體或者講故事等方式,而不是直接授課。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僅能從情境中抓到本堂課的學習重點,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通過興趣的引導幫助學生學習美術,往往比其他方法和手段更加有效。
例如,在學習后印象派作品時,教師可以先跳出定向思維,離開課堂,在課堂開始的前幾分鐘,簡單講述后印象派代表作家梵高的一生,通過梵高的生活經歷和創作手法,幫助學生更加貼近課本內容。同時通過介紹梵高悲涼又簡短的一生,既能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何為后印象派。這樣不僅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幫助學生自主思考,同時也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簡單短的故事,帶領學生走入知識的殿堂。
二、新課傳授不再拘泥于傳統教學模式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大學美術教師往往都會把當日所學的作品羅列,仔細介紹作者、創作背景和其引發的社會影響。但是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但卻未能把學生放在主導位置。因此教師應該在傳授新知時,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幫助學生去主動探索新內容。讓學生面對新課時會產生一種求知欲而不是被強迫感。取締過去的“填鴨式”教學,采用更直觀清晰的教學手段。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會體驗到學習美術的樂趣,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夠提高課堂效率,加速學生消化課堂內容,幫助教師使主導作用達到最大的發揮。
在日常的美術課堂中,臨摹是一堂課的重要組成部分。臨摹不僅僅能夠增強學生對藝術的認知,深層次的了解作者所賦予作品的深刻內涵,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認真、謹慎的思維方式。但是臨摹卻也是一堂課中最枯燥的環節,單調重復的機械學習,不僅使學生無法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同時還容易讓學生造成“逆反”的心理。那么如何讓學生轉變學習態度,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做到積極主動地臨摹作品,是教師應該首要解決的問題。因此筆者認為,在大學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指導,在繪畫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加入自己的想法,雖然不能太過于天馬行空,但是也可以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看法。這樣不僅讓學生抒發了對藝術的見解,同時還幫助學生獲得了藝術知識。這種不需要完全依照課本內容、取消條條框框的束縛的授課方式,才能讓學生真正的、自由自在的去體會學習美術的樂趣。
三、增添互動討論,融入社會熱點
在日常的授課環節,教師往往都是站在三尺講臺,這樣的授課方式會給學生帶來一種距離感。一旦學生認為師生之間存在距離感,那么在學習知識時遇到了問題,就不能做到疑義相與析。當教師縮短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彼此之間的關系后,課堂氛圍將大不相同,這樣將有利于教師授課,便于打開學生思維,同時,適當的增加互動環節,進行學生與學生之間,或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討論,融入社會熱點問題,幫助學生更好的消化當日所學的知識。同時將所學知識與社會實際相結合,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拓寬藝術思維,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當今社會的大學生對社會熱點新聞較為關注,教師可以適當選取與本堂課相關的社會藝術信息,與學生討論交流。在學生抒發自己觀點的同時,教師不僅能了解到學生對藝術的看法,同時還會清楚學生對本堂課知識掌握了多少。優秀的教師不僅會關注自身在一堂課中輸出了多少知識,同時也會注重學生在一堂課中接收了多少知識。教師在一堂美術課中具有著主導作用,只有教師主動關注學生的動向,才能使課堂效率提高。課堂討論雖然不是傳統教學模式中所具備的課堂活動,但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幫助學生更多的了解審美對象,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藝術創作,鞏固學生所學知識,達到更高層次的藝術水平。
四、鞏固與拓展知識,提高藝術素養
在一堂課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應該不斷幫助學生鞏固與拓展知識。鞏固,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復習,幫助學生思考這堂課學習了什么,這堂課學會了什么;拓展,是幫助學生發現,除了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還能發現哪些在堂課以外的知識,收獲哪些相關的藝術信息。鞏固,是幫助學生總結出現問題的所在,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將學習效果提高。通常情況下,由于每個人看待作品的眼光不同,使得學生每次完成作品時都會認為自身的作品完美無缺,同時也希望能夠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作為一名大學美術教師,面對學生的作品時,適當的進行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找到其作品中的優秀之處,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得自信心的,同時還能更加熱愛這門學科。但是一味的表揚并不能真正的幫助學生進步,適當的指出不足,才能讓學生認清自己的實力所在。不僅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在進行美術創作后也應該進行自我審查,善于從自身發現問題,及時的修改作品,讓作品更加完美。拓展,則是在一堂課即將結束時,教師根據本堂課學生的學習水平,適當的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幫助學生提高藝術素養,擴充學生的知識庫,讓學生明白藝術的美不僅僅只存在于書本中,還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在過去與未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藝術之美,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的同時,也能走入到更為廣闊的藝術殿堂。
五、結束語
作為一名大學美術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中幫助學生主動去思考、主動去發現,還要讓學生在課本之外體會到藝術的魅力所在。在一堂美術課中,教師具有著主導的作用,如何將這種主導作用充分發揮,讓每一位學生能夠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是今后每一位美術教師應不斷探索與思考的一個問題。
參考文獻:
[1]廖煒琳.試談高校美術教師的素養和作用[J].大眾文藝,2011.24.244.
[2]王莉.如何在教學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J].黑河教育,2015.08.043.
作者簡介:夏天明(1980年—),女,湖南益陽,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