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宗民
【摘要】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是語文教師一直在探索和實踐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構建高效課堂,使學生從語文基礎知識的累積、句法結構的掌握和駕馭,再到語言的應用能力,最終提高語文素養,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
【關鍵詞】語文學習興趣;語文素養;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學科,它是學好其他學科知識的基礎,又是高考必考的三大科之一。但就目前學生的重視程度來看,可以說是大科中的小科,遠遠比不上數學、英語重要,如果不看分值也不能與理化生相比。這是因為許多學生認為語文是我們的母語,語文學與不學水平差距不大,所以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很差,這就導致學生的語文素養不能加強。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對語文的重視程度,培養積極的學習興趣,這是許多高中語文教師所面臨的問題。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既解放了老師,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保證了教學質量。
一、整理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
很多高中生在語文學習上存在著知識系統不明確、基本功不扎實的現狀,如語法體系的認知不明確,導致修改病句時靠語感,大大降低了判斷的準確性;對歷史知識了解不透徹,對用典及文人作品不能做到知人論世,甚至出現張冠李戴現象。面對種種知識不系統甚至匱乏的現象,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耐心細致地整理語文學科的知識體系,逐漸由簡入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把知識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從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句法結構的掌握和駕馭,再到語言的應用能力,最終提高語文素養。
首先要讓學生多方面涉獵知識,有計劃地接受、理解、掌握和使用。其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建立學習計劃和學習檔案,定期檢查夯實,讓每個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加信心,從而變被動為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真正理解孔子所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而樂知即興趣的養成,所以在信心增強的基礎上,逐步使他們的知識系統化、博學化,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二、教師的博學多知,教法的靈活多變
“親其師,信其道”,要讓學生真正地提高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愛好語文,還需要教師有淵博的知識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正所謂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語文學科既是炫目的先秦繁星、皎潔的漢宮秋月,又是珠落玉盤的琵琶、高山流水的琴瑟,既是詩經楚辭,又是三國紅樓……語文有著獨特的魅力。愛因斯坦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老師的作用就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博學多知吸引學生,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徜徉在文學的海洋里,體會語言和文字的魅力,激發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熱愛,從而快樂地學習語文。
教師的知識水平需要教學能力去體現和實施。這就需要教師的教法要靈活多變,因材施教。如果沒有有效的教學方法,那知識的傳授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課前檢測、小組PK、知識接龍、頭腦風暴、即興演講等。我接手任何一個教學班,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摸底檢測,根據對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的了解,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之后的教學活動都在這四個小組的各項任務中去落實和實施。組長會帶領組員去完成學習任務,去和其他組同學競爭比賽。這樣,每組成員會根據個人能力,各盡其力,全員參與,共同進步,共同提高。每節課的課堂記錄既體現了學生的掌握情況和參與程度,也能很好地進行各組學生的成績和表現的對比,從而激勵學生進步。
三、師生互動,構建高效課堂
高效的教學活動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不僅是教導者,同時也是學生的朋友,應當和他們共同去克服困難,和他們喜憂與共。在高中的病句教學中,人人都知道病句必考的六大類型,應在互動的前提下總結一些小經驗應用于今后的實戰中。比如關聯詞的使用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1.關聯詞是否搭配;2.如果出現“不僅……而且……”等關聯詞看前后語序是否存在遞進關系;3.還要考慮同前異后的原則,即如果兩個分句的主語相同,那么第一個分句主語就放在關聯詞前,反之亦然。例如:(1)他不但學習好,而且品德好。(2)這件事,不僅他知道,你也知道。通過分析例句,這部分的知識體系會清晰地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學生就會主動地去消化知識、掌握技能,從而形成能力。師生在教與學中逐步總結適合自己的經驗,無論是結構混亂中的雜糅,還是表意不明中的歧義,甚至不合邏輯中的一面對兩面、主語顛倒等都是有規律可循的。
高效課堂往往是從導語設計開始的,導語設計要貼近生活。這就要求教師設計不同問題,創設不同的情境導入主題。但無論教與學,面對語文句法的繁瑣和浩瀚,都容易陷入無序和混亂。這就需要教師把知識點去繁從簡,高度歸納概括,使學生對知識產生立體感和畫面感,入耳即懂,入眼難忘。比如在講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時,提及四大美女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引出昭君的故事,同時知人論世,與杜甫的人生相比照,更容易深化主題,一個是絕代佳人入宮見妒,一個是才華橫溢入朝見妒。一個遠離漢宮身死異國,一個無辜遭貶漂泊西南,一個是千載之怨,一個是深沉怨恨。我先把故事情節去繁從簡,高度歸納概括后呈現給學生,通過分析對比,使學生腦海中產生立體感和畫面感。這就會強烈地激起學生的共鳴,從而饒有興趣地進入更深的學習。
正如孔子所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雖然教無定法,學無止境,但只要教師擁有有效教學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和方法,我們就可以保證語文的高效教學,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