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
【摘 要】分層教學,是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核心,將課堂教學始終圍繞學生的學習、發展而開展。分層教學模式根據高中語文教學的需要,從學生、教師以及課堂教學形式等方面突破與創新,力爭為高中語文教學助力,不斷在新理念之中闡發出新的極富改革性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高中語文 分層教學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23
教育改革必將是從批判舊有的已成體系的教育教學模式而開始,其發展過程是一個自我批評、自我否定,甚至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過程。新一輪具有21世紀創新精神的教育改革,在具體的教學中得以實踐。在這場浩大聲勢且影響力非凡的新課改中,眾多一線的語文教師更是先聲奪人,積極回顧與審視高中語文教學的情況,反省耕耘多年的語文園地。不少教師具有銳意進取的勇氣和決心,不懼怕新課改給原有的已經輕車熟路的教學帶來巨大的沖擊,而不斷剖析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在教學實踐中正進行著點點地前進。
高中語文教學,在經過新課改的洗禮之后吸收許多教學模式、方法以及手段,其中對分層教學的吸收,就為課堂教學帶來無盡的變化。其實,在分層教學尚未形成嚴密科學而系統的教學模式之初,部分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早已采用了帶有分層教學色彩的教學方式,這部分教師是具有民主意識和科學教育理念的教師,正因為其具有以生為本的理念和意識,并積極學習,故而在教學中先人一步,實現教學創新。
一、學生對分層教學模式的渴求
學習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目的,但是學習并不等同于直接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學習具有自主意識和主動性,是學生在積累經驗、掌握認知規律、自我形成知識體系以及豐富情感世界的自發性和感知性活動。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尤其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個體需要的滿足,是其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是必須要實現的。所以,學生帶有自主性的學習,是學生的需要。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發展,綜合能力的發展,是立足于需要之上的實現。學生的需求是其心理圖式的反映,而需要的實現是學生經過自己長時間的實踐而達成的。因此,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更要考慮學生群體的差異性特征,才能確保每一位學生的需要訴求得到滿足,進而使之全面提升與發展。
分層教學,從學生出發,詳加考慮學生的不同需求,尊重學生需求的差異性和個性化,力爭實現高中語文教學的科學性、全面化和個性化。針對不同的個體,語文學習的目的應該是不一樣的。分層教學模式,是實現語文教學多樣化、學生學習個性化的重要模式,這也意味著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了自身需要的知識,體現了教育的公平原則。學生通過分層教學,確定適合自身的學習目標,并選擇切實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獲得學習成就感。在分層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學的效能等問題,也將隨之迎刃而解。分層教學模式會貫穿高中語文教學的始末,將給高中語文教學輸送全新的“血液”。分層教學的意義也并不局限于此,其與創新后的教學評價也是相協調的。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經過學習之后,也會得到更為準確而全面的評價,使其更為全面地認識自己,調整學習進程。
二、分層教學對教師的啟示
不少教師在面對新課改時,一時難以適應。不少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反倒不知道怎么上課,這樣的問題不在少數,可知新課改給教師帶來不少難題和困惑。生本意識,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已是教師之共識。但是如何將此觀念意識如何具體化,是當前的主要障礙。而分層教學模式,亦是體現學生中心的教學模式。分層教學可以為教師提供一個可操作化的范本,并且亦給教師留有可發揮的空間。傳統高中語文教學多少帶有教師“包辦”的性質,學生的自主權少之又少。教師勞心勞力,卻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其問題的癥結在于,教師往往是在“好心辦壞事”,剝奪本該屬于學生的課堂自主權。學生可發揮的空間和機會不斷被剝奪和壓縮,學生在心理長期被壓抑,導致教師勞而無功,深受其弊。
分層教學讓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得到明確的分工,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不至于師生二者屬性的混亂。分層教學將課堂的所屬權給予學生,教師更要在課外下工夫。開課準備,需要教師花心血和精力去認真準備。首先,教師首要任務就是為學生劃分層次。分層教學,既要考慮學生的橫向層次,也要考慮學生的縱向層次。橫向層次,就是劃分出屬于不同能力水平范圍的小層次;縱向層次,注重各個學習小組內的成員應該包括各個能力層級的學生,實現組內帶動,共同進步。其次,根據教學內容,確定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習目標、學法、檢測及評價。教師應該具體制定出解決教學難點的可操作性策略,力爭讓難點通過小組內部交流與討論能夠化解。最后,就其教學難點,尋找分解途徑,盡可能在全班交流與討論階段就能得到解決。課內,教師更多的應該發揮監管作用,適時引導、規范學習進程,保證課堂教學秩序與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分層教學與高中語文教學的特殊性
分層教學是一套系統嚴密的教學模式,可應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并且因學科的性質而改變其具體操作。分層教學之于高中語文教學,要將語文素養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教學是動態化的,期間會生成出不可預知的教學情況,教師要及時針對這些情況做出判斷,適時調整教學方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條哲學原則,應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得到遵循,才能靈活應對語文教學中的突發性事件。語文學科更多的是學生內在的積淀和感知,對于學生學習的結果的檢測十分不易。因此,教師應該選擇恰當的評測手段,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學情況。針對高中語文教學的特殊性,分層教學中更要注重課堂的互動活動。語文就是在言說思想、表達觀點,所以不論是書面上還是口頭上都要注重學生的互動性,讓學生進行充分有效的表達訓練。
針對一段時間的教學實際情況,教師應對分層教學做適當調整和改進,及時調整各小組成員組成結構,或者提高教學進程。分層教學模式也并非完美無缺,還需要結合高中語文教學多年所總結的經驗和有效策略,依托情境的創設、朗讀的實施、氛圍的營造,讓教學更具開放性和活力。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模式在國內外的教學實踐中煥發其強盛的生命力,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亦是具有極為廣大的研發空間,應用得好,勢必會將高中語文教學提升至更高的檔次。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分層教學也將會啟迪更多的教師運用智慧,為高中語文教學事業盡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