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秀
【摘 要】在對小學數學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提問的方法和策略進行適當的運用,才能夠使得學生更為有效的完成對數學的學習。同時,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還要讓學生體會到小學數學的趣味性,這樣才能使小學教學變得切實有效。
【關鍵詞】小學數學 必要性 具體方法 提問技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77
我們的生活是和數學息息相關的,不管你是否特意去留意,數學它都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每天學生早上一睜眼,就差不多開始和數學打起了交道,如學生早上起來,去買早點吃,這個簡單的買賣問題,就暗含了數學加減法的基本運算。教師只要學會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就能夠讓學生合理的運用生活場景進行學習,誘使學生在極為自然的狀態下就提出問題,隨后教師在指導學生去對問題進行必要的獨立思考,這樣學生就能夠在不斷的思考中去對問題進行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光憑日常生活的引入僅能從一定程度上對自身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讓自己更加主動的去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學生要想學會小學數學,那么就還要能夠對數學原理有更為深入的理解,這樣才可以使學生真正的沉浸到數學學習之中。換而言之,學生在對小學數學進行學習時,會遇到大量的數學概念、定理、定律等,學生不能僅對其字面意思進行簡單了解,還要能夠更為深入的對其進行研究,弄清楚這些東西的來龍去脈,熟悉其中的一些推導過程,從而讓學生從根本上將數學知識學會。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推導過程進行反復的研究,并不予以直接給出相應的問題答案或結論,而是在進行了初步研究后再來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再讓學生來回答為什么會這樣,以此來得出相應的結論,并對結論的得出過程進行全面細致的掌握。需要學生特別注意的是,教師只要根據學生所要進行的學習內容來進行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帶著問題融入到學習之中,在輔以適當的解說或說明,就能夠讓學生對數學教材中的基礎知識進行深入學習,從而讓學生能夠將相應的數學知識基礎予以夯實。
正是這樣的一些原因,突顯出了課堂提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本文就從小學數學提問技巧入手,來進行更為深入的探析。
一、課堂提問的必要性
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是其重要的教學環節,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的有效性是極為重要的,其直接關系到教學效率及效果。換個角度來看提問的問題,實際上問題的提出是對學生創造性是否得到有效發展的重要評判標準,也能從側面反映出學生創造性及數學能力具體情況。因此,教師如果想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有效促進,使學生的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提問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引導方式,可以讓學生能夠迅速完成對知識的掌握,同時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均可得到有效的增強。這也從一個側面表現出了當前課堂提問對于學生的實際意義,以及課堂提問在小學數學中存在的必要性。
二、有效提出問題的具體方法
在小學數學課中,教師要想讓提出的問題具有高度的有效性,那么就可以嘗試著在教學中采取多種方法,以便能夠向學生提出更具針對的問題,讓問題的提出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第一,教師要嘗試著將數學原理進行廣泛的運用。在具體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要學會將教材中的數學原理予以簡單的統一,再將這些數學原理應用到不同的實際運用環境之中,從而對不同的定義或規律進行比較,讓學生了解到這其中的差異何在,借此來將學生引入到矛盾互相比較中來,特別是讓學生將一些相互之間有沖突的證明和理論進行比較。隨后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比較后,對學習中的問題予以發現和提出,使得問題更具指向性,也更為有效。
第二,教師要嘗試著在特殊數學題目中進行一般規律的總結,從而試著將這個規律進行擴大化的嘗試,將這些規律運用到一般領域之中,從而來判斷這些規律是適用于普遍情況還是特殊情況,同時教師還要找出將數學知識擴大到一般領域的方法。例如,小學數學中各圖形之間是存在一定聯系的,教師在對其進行分析后可以總結出一些一般的規律,進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不斷的引導,讓學生進一步的在學習中發現問題,使學生的目光變得敏銳起來,并開始對矩形的面積公式進行推導,然后再將推導的過程引入到特殊矩形——“正方形”。
第三,教師要開始在數學學習的問題中進行不斷的思考,從而開始積極主動的提出。如小學數學中能夠在日常運用的原理和知識、問題是否可以從正反兩面進行理解、條件變換的情況下結論會改變么的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為順暢,讓學生能夠在不斷的思考中將舊的知識予以公告,令學生能夠由舊知識引出到了的新知識。
三、小學數學中相關的提問技巧
教師在提出小學數學相關問題時,要能夠掌握一些必要的提問技巧,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數學學習通過提問得到良好的發展,從而取得不錯的進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提問的時機。教師要懂得在教學中找到提問的切入點,以此來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以便讓學生的數學學習得到有效的幫助。如在剛進入課堂學習時,學生的思維還在慢慢的從平靜過渡到活躍,這時教師可以主要進行一些回憶性的問題,可以嘗試著回憶一些前面已經學習過的知識,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喚醒,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全面激發出來;而如果學生的思維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下,教師就要適當的對提問的內容予以調整,多提供一些分析性和評價性的提問,讓學生能夠對所學的小學數學知識內容進行理解分析,從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強化,使學生的思維繼續保持在活躍狀態之下。另外,教師要注意提問的對象是全體學生,在進行提問時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不要只讓“優等生”回答問題,不要“后進生”回答問題,把提問回答的機會均等的分配給每一位學生,以此來將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全面的調動。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清楚地知道,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最為主要的用途是能夠為學生的生活進行有效的服務。所以,教師要在提問的過程中進行合理的把握,將一些生活情境融入到提問之中,讓教師用提問來完成對情境的創設,以便讓教師能夠更為有效的提出問題,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小學數學教學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