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益維
【摘 要】由于小學生所在年齡階段的特殊性所導致的注意力時間短大約為15到20分鐘,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所以課堂對于他們來說是學習新知識的主要陣地。而課程的開發又要從學生本身入手,如何將新知識精煉簡潔地在有效學習段學習,如何在使她們注意力渙散階段不覺乏味。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和提高對學科的興趣和老師如何提高課堂效率,通過以下幾點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效率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89
一、有效的課堂設計,提高課堂效率
由于小學生較強的模仿性,知識面淺薄導致的學習方法單一,通常不能正確把握知識的重難點,注意力低下、好奇心重、所以老師要根據這些特點去精心設計課堂內容與教學方法,使學生勤動腦善思考。利用其好奇心,選擇有趣的教學內容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與課題教學效率。
(一)精心設計問題,利用好奇心,激發興趣
如:在“分數的認識”時,教師導課時出示趣題:“暖羊羊班長今天做了3大個蛋糕,但要分給美羊羊、沸羊羊、喜羊羊、懶洋洋和自己5只羊,但要平均分配不然懶洋洋又要說不公平,問怎樣分懶洋洋才不會爭吵?采用數學的方式表達出分配的方法。”這時,學生就議論開了,因為可以將3個蛋糕平均分成5份,這樣每只羊便可以吃到3份一樣的蛋糕,但是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呢?不可能用3來表示因為總共才三個蛋糕啊。此時的課堂氛圍應該達到了,這時老師可以利用其好奇心問到:“你們想知道怎樣表示嗎?學了今天這一堂課,同學們一定能解答出這個問題了,好了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新知識分數的表示”。
可見,設置有趣的問題引入課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動手操作,激發興趣
小學學生心理都處在一個正在發育的階段,具體形象思維與數學本身的抽象邏輯思維的一個矛盾點,所以加強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探索發現每個知識點,使學生思維與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參與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為180°”的推導過程中,學生通過從特殊三角形中直接計算出內角和為180°,到任意三角形中采用動手畫一畫,剪一剪、移一移等方法進行操作,探索與之前所學有關角知識的聯系,大膽推測出任意三角形內角和為180°。當學生通過割補法把三個的角剪下拼在一起,問:大家認真觀察,割補后的三角形三個角與之前學的那個角有哪些聯系?根據上面的發現,你能確定任意三角形內角和為定值且為180°嗎?已經明確了兩個角間的內在聯系,總結方法以便衍生到其他內容中,這樣不僅可以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還可以交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方法,使課堂教學也更加有效。
(三)創設趣味情境,激發興趣
在課堂中,有趣的教學內容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和更加深刻理解新知識。如:在教學“坐標的認識”時,老師可以設計“王子救公主”等類似的情境練習,如王子披荊斬棘終于來到囚禁公主的地方了,但是老巫婆為了困住公主,將公主放在了一個沒有樓梯的高層建筑中,并且規定:“只有回答正確她出的題,樓房才可以下降一層即向正南方走一步,如果回答錯誤樓房就升高一層遠離地面即向正北方走一步。”在如此有趣并且熟知的童話中,時刻將數學引入應用并且鞏固。
古人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大量實踐也證明了題海戰術,并非長久之計,因為它不僅不能使學生的思維靈活,反而由于大量機械盲目的練習題目,使學生的思維會變得單一加上那么多的作業,擠掉了他們正常的自由活動時間和休息時間,阻礙了他們身心的正常發展,使他們在學習中處于被動、精神處于游離狀態容易導致學生疲勞學習甚至厭煩。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依據學科的特點和教學要求以及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精選習題,并有計劃有目的地讓學生練習,使學生基本功扎實,這樣才能使每個人獲得必需的知識,同時也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習成績與課堂效率。
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設置了分層練習,“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定義定理——習題拓展”,力爭讓課堂教學更加精簡有效,學生參與其中。
二、聯系學生生活經驗,提高課堂效率
生活處處充滿著數學。在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加強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的意識。在生活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應用與鞏固,讓他明白知識是有用處的,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如在“計量單位的認識”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的購物;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可讓學生先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再引入到數學教材中來學習數學中的圖形;在“圖形面積計算”的教學中,可讓學生測量、計算生活中常見規則與不規則圖形的面積等。
三、重視課堂評價,外驅動力,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在學生課堂中對學生的態度與學習過程中積極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以致一生的發展都至關重要。評價的形式多種多樣,例如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句話語……都是對學生行為的評價,但在教學中使用率最高、對學生影響最大的必定是課堂語言評價。由于小學生所處年齡階段具有特定的心理生理特征和認知水平。因此,課堂上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口語評價時,應特別注意用語能否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和需求,是采用直接的獎勵方式還是用代幣法,在評價時應該注意獎勵與懲罰的及時性與合理性。同時在班級平時也應該設立各種獎項如,每周之星、勤勞之星、進步之星等等。
如學生在計算方面,發現有學生的算法與眾不同,或者計算迅速,應馬上表揚他:“某某同學真聰明!”考試時常不及格的同學,經過努力后取得高分應及時鼓勵他:“你這學期的表現真棒,像這樣努力以后肯定非常優秀!而不是懷疑成績的真假性……這些簡短的話語使學生倍感自豪,并從中體驗到了快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善于觀察發現,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老師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們通向知識的彼岸。因此,教師的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句話,都可能導致許多未知事件的發生,引出不同的絢爛。這些事件的發生,雖然無法預期,但可以捕捉。也許我們不是千里馬,但我們需要練就一識別千里馬的一雙慧眼,善于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使每個孩子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因為沒有絕對的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所以,時時事事細心發現課堂中非預期事件,及時加以發現并運用,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當然,把握教學任務、了解重難點、并且善于運用現代高科技教學等對提高課堂效率都很重要。重點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善于根據不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因教施材,利用各種有效途徑,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