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容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學生審美能力培養作為重點內容,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在美好的閱讀時光中,學生的心靈得到洗滌,情操得到陶冶,人格修養以及道德品質都會得到升華。所以說,小學語文閱讀審美構建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構建,進行幾個方面的研究和討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構建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閱讀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對其未來學習發展有非常巨大的意義,閱讀本身富有濃郁趣味性、人文性。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熏陶,學生的人文修養以及道德品質得到完善,同時語文綜合能力也會有明顯提升。構建小學生審美結構,還能夠激發小學生對語文的熱愛,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承。總之,是一舉多得的教學舉措。
一、小學語文閱讀審美構建的特點分析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極具創新性與人文性,對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培養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具有創新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會給學生展現語文內容還要對形式有所涉及,這其中對于教學方式還要有一定的創新,進而才能夠將語文中的美感傳遞出來。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讓語文中所具有的美展現出來,進而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來感受語文中的美,進而幫助學生逐漸構建審美,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使整個閱讀教學變得更加的豐富和多元。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具有人文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還需要對學生的道德以及審美進行相應的培養,在這個閱讀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對作品進行閱讀之后,去認真體會其中的語言的美,進而能夠受到美的感染,使學生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成為一個高素質的學生。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具有愉悅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可以讓學生獲得愉悅感和滿足感,體會到文章內容與形式美的結合統一。學生通過閱讀可以獲得想象和感知能力,培養學生的感知、想象及審美能力,讓學生的思維在美的情境中對美的事物有一個充分的認知,獲得審美愉悅的情感體驗。
二、閱讀過程中的審美構建
(一)自主閱讀
老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應該不斷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使學生能夠在自主的閱讀中逐漸感受美,進而能夠不斷使學生對于閱讀產生一定的主動性,能夠自發進行語文的閱讀,在不斷閱讀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同時也能夠使自己的情操不斷得到提高。
比如:老師在進行《楓橋夜泊》這首詩教學的時候,因為本身這首詩的節奏感就很強,其中還蘊含了很多情感,所以老師可以先讓學生針對這首詩進行多次的閱讀,在這首詩中強烈的節奏感下,學生在進行多次閱讀之后朗朗上口,能夠很好地進行記憶。同時這首詩具有很強的畫面感,這對于學生想象力的發揮有一個很好的培養作用,通過自己的想象能力對這首詩中的情境進行一定的還原,加上想象出來的情境,從而對自己的審美有一定的訓練。老師通過這種讓學生自主閱讀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審美進行一定的培養,同時還能夠使學生產生閱讀興趣,進而不斷養成一個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
(二)視覺形象
我們在感受美的時候,是一種由內到外美的體現。所以,老師可以利用這個特點,使學生能夠在閱讀中通過一些視覺形象進行美的發現,還可以讓學生展示一些美以及評價美,進而使學生能夠不斷進行美的構建。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的插圖,老師可以針對文章中的插圖進行相應分析。在講《恐龍》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利用文章中所出現的插圖,讓學生對恐龍仔細觀察,之后對恐龍有一定的形象理解,進而在自己的腦海中有一定的畫面形象,進而使學生能夠對課文有一定的了解。同時還可以播放一些圖片和視頻,使學生能夠進行直觀的感受,欣賞其中存在的美,進而不斷進行美的構建。
(三)閱讀分析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會有一些關于美的材料的內容,老師可以在教學的時候將這些內容與實際的文章內容進行聯系,使得文章在分析的時候會顯得更加具有美感,進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使學生對閱讀產生很高的興趣,培養想象力。
比如:老師在講《黃果樹瀑布》的時候,在聽到嘩嘩聲的時候,老師可以將這個與水聯系起來,這是一個充滿美感的句子。只有在文章內容與美學相聯系后,學生才能融入這種意境中,通過對這種美感的欣賞后,使學生能夠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在情感上產生一定的共鳴,為審美的培養奠定一定的基礎。
三、結語
總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強化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通過閱讀分析、視覺形象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從兩個方面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相關對策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的小學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參考文獻
[1]叢洪亮.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