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一完
【摘要】閱讀是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的最佳途徑,它不僅有助于小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還有利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為了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吸引學生們積極參與到閱讀中。本文具體介紹幾種閱讀教學的方法,以此來探究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影響。
【關鍵詞】閱讀興趣;語言能力;心理健康;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我們最基本的學習能力,更是獲得知識的最佳途徑。增長文學知識的途徑不能靠補課和增加作業量,最好的方法是增加閱讀模式和途徑。但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其他的視覺娛樂項目,如網游、影視節目、網絡媒體等五花八門的娛樂形式直接沖擊著小學生們的視線,更淹沒了小學生的讀書興趣,使得小學生對閱讀不感興趣。因此,作為小學教師要加大閱讀教學力度,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閱讀教學在當前的狀況
(一)學生對閱讀不感興趣
在當代社會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人類的閱讀呈現多樣化的途徑,小學生除了在語文課堂接受閱讀教學以外,還可在的圖書館內借閱豐富的館藏書籍,也可通過各類電子數碼移動終端閱讀電子圖書。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娛樂形式變得多樣化,亦因此淹沒了小學生的讀書興趣。
(二)教師對閱讀目標不明確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課中,我們遇到最常見的問題是沒有通過一堂閱讀教學課明確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因為沒有對每堂閱讀教學課做出真正意義上的明確細分、更沒有層次的遞進,并且教師指導過多,教材內容有限,都是致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難以有效達成的原因。長此以往,弱化小學生們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從而扼殺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
(三)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培養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不僅是學校教師的責任,家長也應該積極配合。目前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很少會標注重點,也很少有讀書后主動寫出心得讀后感,所以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做讀書筆記或是摘錄的好習慣。
二、閱讀對學生的影響
(一)有助于小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
閱讀課上,通過學生對課文的閱讀,準確獲取更多詞語的儲備,為平素能良好交流和表達自己豐富的思想,為提高寫作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日常的交流中,通過對文字語言的準確組合,不僅可以順利地進行交流,還可以保證優秀的思維能力,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課中,更要重視鍛煉小學生對語言的邏輯組織和表達能力。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小學生文學綜合素質的關鍵因素,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學生自身特點開展實用教學。
(二)讓閱讀滿足小學生的興趣
僅僅靠課文中的閱讀滿足小學生的知識積累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有目的、有意識地給學生推薦不同風格文體的文章來開展閱讀,從而使學生真正知道自己需要閱讀資料,培養起個人的閱讀愛好與興趣。 教師還應注意性別上的差異,推薦文學作品。如歷險記一類的圖書可能更加吸引男孩子,可以推薦《湯姆索亞歷險記》嘗試著讓他們閱讀,雖不一定讀懂,但也足以培養小學生的興趣與愛好了,使他們通過閱讀學會去理解和思考。對女孩而言,她們的情感更加細膩柔軟,可以推薦《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女生普遍喜歡童話,將優秀的童話作品推薦給他們,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愛好進行針對性的引導,還要經常和他們在一起閱讀,幫他們分析作品,讓小學生定期地把讀書心得分享給大家,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快樂和尊重感。
(三)閱讀有利于心理健康
課外讀物閱讀對于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有著重要意義。首先,閱讀是可以調節人的情緒的,特別是對消除不良情緒、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有著引導作用,使學生可以用積極的心態應對學習中的壓力。其次,可以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這是因為閱讀大量書籍,可以從中吸取真誠善良的品質,學習堅強的意志品質,培養自己的道德歸屬感、自尊心、自信心等。最后,可以減緩壓力、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并培養抗挫折能力,減少在面對挫折時的消極態度和不正確的行為。
三、開展閱讀教學的方法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上閱讀課時,教師在學生自己完成閱讀過程中,應起到引導和組織的作用。幫他們選擇合適的讀物閱讀,并且在閱讀時盡量不打斷,當學生有需要時再進行科學的閱讀指導。對閱讀中的內容感興趣時,很多學生還會進行交流和探討,在不影響其他同學的情況下,教師不去阻止。在班級中還可以放置圖書種類多樣化的小書柜,以便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需求。并且還鼓勵他們自帶圖書,主動交換閱讀,以此擴大小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能力,增長知識。
(二)豐富多樣的閱讀方式
小學的語文課文中所選擇的課文極其適合孩子們的學習,有著豐富的文體,例如童話、寓言、故事、戲劇、詩歌、散文、記敘文等結構。所以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閱讀方式,比如通過演講比賽的方式,讓小學生積極地展現自己的閱讀能力和知識結構,鍛煉他們的應變能力和抗壓能力,從而增加強孩子的自信心。
(三)鼓勵小學生們積極參與
小學生的性格特征具有差異性,對于那些內向、害羞、不敢在眾人面前開口講話的孩子,教師要鼓勵他們積極參加閱讀朗誦活動,逐漸修正恐懼心理和表述障礙。例如教師可以讓這部分學生誦讀一些較為簡單的文章作品,讓他們能夠輕松、完整地讀完,通過這些簡單的閱讀訓練后,逐步加深閱讀難度,并讓他們有條理有層次地講述出來,最終增強孩子當眾表達的自信心,提升孩子們的綜合學習能力。
四、結語
總之,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其一生都是有利的,無論工作學習都離不開閱讀能力。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在小學階段就培養出讓學生受益終生的好習慣,使學生從小就有健康的心理,用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
參考文獻
[1]孔祥福.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語文建設,2014(26).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