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亞
【摘 要】游戲是兒童的第二生命,它有益于兒童身體、智力和品德的發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每天的戶外自主活動中,孩子們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自主選擇、自由探索、自發交流。但我們發現同伴間的合作意識、分享意識、規則意識都較弱。那我們該如何指導幼兒游戲呢?
【關鍵詞】自主 游戲 興趣 分析 創造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205
一、把握游戲特點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幼兒在游戲中產生各種體驗,這就是游戲的“靈魂”。戶外游戲活動不僅有利于鍛煉幼兒的機體,還有利于幼兒智力的發展,更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意志品質。游戲中,幼兒體驗著愉快、合作、交往、自主,其中游戲所帶來的對自主的體驗超過一切其他目的,正由于有了這種自由感,所以兒童感到快樂、滿足、充滿成就。
二、確定游戲材料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生活方式,幾乎所有的幼兒都喜歡。幼兒是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是通過游戲材料在游戲中學習的。在實踐研究中,我們通過查閱資料、調查分析、尋求朋友等方法,得出結論:材料投放時要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水平,找到最近發展區,不斷提高材料的難度和深度,每次投放的數量和種類要適當,不宜太多或太少,投放太多會使幼兒偏重于游戲材料的感官刺激,太少的話會降低幼兒對游戲材料間的探索,于是,我們對已有的材料進行了歸類整理。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由此可見,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的關鍵因素是游戲材料的投放,投放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材料,不僅能激發幼兒的好奇,更能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深入探索創造。
三、分析游戲情況
在幼兒游戲中,教師是幼兒游戲的引導者、解讀者、支持者,要對幼兒的游戲進行有效的指導,就必須以有計劃的觀察作為指導游戲的前提,這樣教師才能深入了解幼兒游戲的興趣和需要,才能有的放矢地知道幼兒的游戲,只有在觀察的基礎上,才能制定出適合幼兒需要的、有針對性地游戲指導計劃。幼兒游戲時,教師應觀察幼兒的游戲情況:幼兒喜歡哪些器具;在游戲時說什么、做什么;游戲中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解決了沒有,怎么解決的;幼兒是怎么玩的等。觀察后教師應對游戲情況加以分析;材料投放是否合理;該怎么投放孩子感興趣的材料;當孩子們遇到困難時,該怎么介入;介入后要用什么方法、策略引導孩子等。
案例:甜甜正在拍皮球,看到地上擺了很多呼啦圈,就拍著球過去了。可是,球總是被碰跑,怎么也拍不過去,試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剛想放棄,我便走了過去,說:“甜甜,怎么了?”“謝老師,我想把球從這個圈拍到那個圈,可是,總是拍不好,該怎么辦?”“那你是怎么從這個圈到那個圈的?”“我可以跨過去、跳過去。”“嗯嗯,我覺得球也可以這樣過去的,要不,你試一試!”甜甜又一次嘗試,一個圈、兩個圈……“哇!我成功了!”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要適宜,要給孩子提供合理的幫助,使得幼兒在游戲中充分發揮自主性,有效促進幼兒的個體發展。
蒙臺梭利認為:“每一個幼兒都有一種創造的本能,一種積極的潛力,能依靠他的環境,構筑起一個精神世界。”案例:戶外活動中,孩子們選了竹竿和紙球,玩起了打球、跳竹竿的游戲,有的頂沙包、有的墊沙包(把沙包放到墊墊樂上再往上拋接),一直持續著。忽然看到,馨樂把墊墊樂和竹竿組合成一把雨傘正給大家表演呢;子墨和莜涵兩人把竹竿當成了火車開了起來,司機一邊開一邊說:“上海到了,請乘客做好準備下車。”吸引了很多乘客上車;宇昊和語暄忙著為火車搭軌道…… 這次活動,讓我很意外,孩子們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自然地融入到游戲中,豐富了游戲內容。對兒童而言,游戲是真實的生活和想象世界的統一。生活的真實為幼兒的游戲表現提供了條件,虛構的童話使幼兒游戲充滿想象和創造。
四、制定游戲規則
讓游戲真正成為幼兒生活、發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就要充分發揮游戲規則的積極作用。游戲規則的制定和開發不能由成人來包辦,而應該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讓幼兒獲得充分的自由,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孩子們在游戲中碰到了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應以普通游戲者的身份參與其中,發表一些參考性的建議,供幼兒參考,但不發表決定性的意見。案例:甜甜成功后,便邀請我一起游戲。其他孩子看到了,都湊過來,說:“我也要參加!”“我也要參加!”莜涵說:“要不,我們來一場比賽吧!”“好好!”“該怎么比呢?”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著,“我們可以分為兩組,每組要一樣多的人,不然就不能確定輸贏了。”珈珈說。“那誰來決定輸贏呢?”我補充到,“對哦!還得有個裁判。”說完,孩子們就開始確定每組人數和裁判了。“裁判到底該怎么判斷輸贏呢?”“我們得商量一下。”“我們來比誰拍的快,好不好?”“還要有個起點和終點吧!”“是的,我們趕快確定一下哪邊起點,哪邊終點。”
一談規則大家就會認為沒有創造性,事實上,兒童對規則的認識是兒童創造性發揮的前提,它在某種程度上為幼兒創造性的發揮提供契機。一方面,幼兒可以通過對游戲規則的認識,在某種情況下變通游戲的規則,擁有意外的收獲和發展。另一方面,我們要認識到,規程促人創造,規則的不同,決定了游戲的“玩法”,決定了游戲的多樣性,游戲多樣性的形成時期就是幼兒創造性發揮的時機。高質量的游戲過程是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發展的過程。
戶外游戲中,我們和幼兒共同成長著。作為幼兒的引導者,在活動中要做個有心人,時時注意幼兒的實際需要,科學合理的安排每一次活動,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不斷地調整、不斷地總結,讓幼兒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學習,得到最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幼兒自主游戲的探索與實踐》(陳琦2009年)
2.《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培養自主探索能力》(劉慧2012年)
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教育部 2012年9月)
4.《論幼兒教育中游戲自主性能力的培養》(葛慧芳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