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彩金
【摘 要】本文基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加快閱讀速度、增加閱讀量、掌握閱讀技巧三個層面論述高中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為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能力的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B-0043-02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能力一般是指對語言文化的學習能力、獲取外部信息以及提高語言實踐的能力。高中英語新課標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后續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現階段的高中英語學習,一般是語言形式的學習,并未涉及閱讀技巧的學習,因此高中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如閱讀速度慢以及理解能力不足等。此時,教師就應當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一、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加快閱讀速度
部分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時,會將每一句話的每一個單詞都看清楚,要翻譯出句子的意思進行解題,這樣不僅不能提高閱讀水平,還浪費了英語閱讀時間。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到英語,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培養好的英語閱讀習慣,才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可從以下幾點進行提升。
(一)養成默讀的習慣
部分學生在閱讀英文課文時,喜歡將自己看到的英文單詞讀出聲來,認為這樣更容易理解,還有的學生雖然沒有讀出聲來,但在心中也是自言自語地將句型一句句讀出來。這樣的閱讀方法不利于學生快速地閱讀英文,只會將閱讀時間不斷變慢。為此,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默讀的習慣,通過視覺直接感知文字內容,避免看到英文閱讀時下意識地就讀出聲來,將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影響閱讀速度。例如在同樣的一篇英語閱讀中: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like you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Or are you afraid that your friend would laugh at you,or w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這是必修一的第一單元閱讀,如果學生使用朗讀的方式閱讀課文,需要花 15 分鐘時間才能夠讀完整篇文章,但使用默讀的方式只需要 6 到 7 分鐘就能夠讀完。所以教師要改變學生在閱讀時出聲朗讀的習慣,讓學生適應默讀形式,在考試中能夠合理安排好做題時間。
(二)養成限時閱讀的習慣
高中生掌握的詞匯量較少,但高中閱讀中的陌生詞匯較多,導致學生在進行閱讀時,會執著于陌生詞匯的意思,將時間花費在找到陌生單詞的意思上,浪費閱讀時間,而且學生在閱讀時不會產生一種緊迫感,覺得花 5 分鐘閱讀完一篇文章與花 10 分鐘閱讀完是一樣的,不會過多地重視閱讀時間。這種形式的閱讀會讓學生養成優柔寡斷、思維緩慢的習慣。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教師需要限制學生的閱讀時間,培養學生在閱讀時的節奏,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例如對于考試中的第一篇閱讀理解,教師只給學生 8 分鐘的時間閱讀,然后就要開始答題了。在這種要求下,學生會想盡辦法更好地理解英文閱讀中的意思,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潛能。在教師的不斷培養下,也能夠適應高中英語試卷中出現的不同閱讀題型,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英語成績。
(三)養成聯想閱讀的習慣
聯想閱讀指的是通過上下文給出的句型與單詞,猜測出自己不會的單詞信息,并將語句形成完整的語句,成組輸入大腦。使用聯想閱讀法進行閱讀,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還會讓學生在閱讀時對陌生單詞有一個下意識的聯想,改變學生喜歡用手指閱讀、用筆劃閱讀,害怕遺漏閱讀中的重要條件。學生很難對高中英語閱讀的全部詞匯都掌握,所以靠著聯想記憶法,就能夠將獲取的信息組合起來,快速地進行理解。例如在做這樣一道閱讀題時:“the translator's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tactics are the reflection of the purpose”中“strategy and tactics”學生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放到文章中,文章講的是紅樓夢,不需翻譯技巧,就可以聯想到這是翻譯策略和目的的意思,也就能夠順利地進行英文閱讀。
二、精選閱讀材料,增加閱讀量
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英語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能夠掌握所學的語法與單詞,還要讓學生發現英語與生活的聯系,能夠在生活中大膽地開口說英語,積累生活中的英語知識。所以,教師在教授學生英語閱讀時,不要一味地讓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閱讀背誦,應從學生的生活出發,找到有趣味的生活英語閱讀,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我們在進行精選閱讀材料時,可以按照以下幾個原則。
(一)廣泛性原則
英語是一門語言,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些名人傳記、有趣的故事以及趣味的英文電影,都是增加學生英文閱讀量的創新渠道。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通過利用便捷的網絡增加英文閱讀量。例如在英文課堂授課前,先讓學生觀看 5 分鐘的英文脫口秀節目,既提起了學生對課堂的熱情,也讓學生從觀看脫口秀中學習到了一些生活的詞匯,例如 Whats up!同時能夠學會在生活中對這類口語化的語言進行合理地運用。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不同的任務,在第一堂課的前 5 分鐘讓學生觀看脫口秀,在第二堂課的前 5 分鐘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學生可以說說自己身上發生的趣事,或是八卦、天氣、時事等,這都由學生自己選擇。在展示的過程中,學生會看不同的英文資料,也提升了學生英語閱讀能力以及對英語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在課堂中展示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雖然只是短短的 10 分鐘,但能夠讓每一位學生都提升自己的膽量與創意。
(二)時效性原則
所謂時效性,不光是材料要講究時效,還應該注意材料選用的時機,合適地多文本進行拓展,讓學生能夠產生共鳴。最好是選用學生生活中的英文材料,例如在學習“奧林匹克運動會”時,教師可以選用的英文材料為 2016 年里約奧運會我國奧運健兒的表現以及參加了哪些項目、獲得了哪些金牌等,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閱讀就在身邊,可能教師選取的閱讀材料較為復雜,學生不能夠一下子理解,但學生通過電視、網絡早已經了解到教師說的話題,對話題也會有親切感,在教師的引領基礎上,更好地完成多元化的閱讀。
(三)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選取閱讀材料時,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英語閱讀中來。首先基于高中生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基礎的英文原著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學生喜歡的《暮光之城》的英文原著小說,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看過了《暮光之城》的電影,教師讓學生有機會看到英文原著,學生會充滿熱情。教師不要認為看小說就是不務正業、影響學習,其實學生在讀完一本本感興趣的英文原著小說時,對英文的閱讀理解能力會潛移默化地獲得提升,有助于更好地在考試中交出滿意的答卷。其次,教師要與學生的家長共同努力,部分家長不理解為什么孩子在看小說,教師要與家長溝通,告訴家長英文原著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作用,可以讓家長在家中問問自己的孩子看到的小說情節,與孩子一起探討,增加孩子的閱讀熱情,更好地實現家校共育。
三、掌握閱讀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新課標對閱讀方法與技巧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讓學生能夠通過文中所給予的單詞猜出陌生單詞的意思,通過上下文理解整段話的含義,通過文中給出的線索完成閱讀答題。我們可從以下幾點讓學生快速地掌握閱讀技巧。
(一)尋找主題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高中英語閱讀出現的詞匯量大,但整體上還是能夠分清楚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邏輯,以及不同段落中的中心句。一般英文閱讀的中心句就是開頭的一句或是結尾的一句,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閱讀的技巧,讓學生找到英文中的主題句。還有一些英文閱讀是沒有直接給出主題句的,需要學生自己概括,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分析細節,歸納出不同段落的中心思想。例如:This paper argues that translation is not merely a matter of selecting felicitouse quivalent words,but it is a matter of making intelligible a whole culture.citing examples with respect to cultural contexts,this paper also reveals that translation is a kind of intercultural exchange,which bridges up the“gap”or“distance”between two different kinds of cultures。第一句就是整段的中心思想,后面的所有語句都是圍繞著這句話展開的。
(二)先看問題,帶著問題讀文章
閱讀理解中的問題也蘊藏著大量的線索,例如在閱讀理解中會問這篇文章的作者在哪一年開始寫作,或是段落一表達了什么含義,或是下面哪句話的表達是錯誤的等,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先看問題,看看問題都問的是什么,然后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能夠大大縮短學生的閱讀時間,在看到問題的答案時能夠直接進行解答。在高中英語閱讀中,一般一問對照一個段落,第一問的答案一般都在第一自然段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掌握閱讀理解的出題規律,提升閱讀能力,更快速地找到問題的答案。
學生的閱讀能力決定了學生的英語能力,英語閱讀也是高中教學的重難點,在考試中占分較重,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要在教學中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精選閱讀材料,掌握閱讀技巧,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