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芬

【摘要】 目的 探討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的價值。方法 100例異位妊娠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 各50例。研究組接受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 對照組接受甲氨蝶呤治療。對比兩組妊娠包塊最大直徑、血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血β-HCG轉陰時間、治療成功率、不良反應。結果 兩組妊娠包塊最大直徑及血β-HCG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0.14、1.48, P>0.05)。研究組血β-HCG轉陰時間(22.13±2.77)d短于對照組(24.38±3.04)d, 治療成功率92%高于對照組78%,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研究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 VS 4%)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療效肯定, 安全性好。
【關鍵詞】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異位妊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075
近年人工流產及剖宮產率的增加, 造成異位妊娠的發病比例逐年提高。異位妊娠是受精卵著床于子宮體腔以外部分的妊娠, 90%以上的異位妊娠發生在輸卵管[1]。在婦科臨床中較常見, 如處理不及時或判斷有誤, 嚴重者可導致患者生命危險。治療異位妊娠的藥物種類繁多, 藥理學機制不一[2]。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藥物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高滲葡萄糖等。本文擬收集2014年3月~2015年1月本院異位妊娠韓, 探討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的治療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3月~2015年1月本院100例異位妊娠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 各50例。研究組平均年齡(29.5±7.4)歲;未產婦 28例, 經產婦22例。對照組平均年齡(28.8±8.1)歲;未產婦 27例, 經產婦2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入選標準 ①患者自愿參加試驗。②停經、腹痛史, 確診為異位妊娠, 生命體征平穩。③異位妊娠包塊直徑<4 cm。
1. 3 排除標準 ①肝腎功能不全者。②包塊破裂、活動性出血者。③伴有其他急慢性感染者。
1. 4 治療方法 基礎治療為臥床休息, 嚴密觀察腹痛、陰道流血等癥狀, 每周復查血常規、B超等項目。
1. 4. 1 對照組 給予甲氨蝶呤(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1020644), 使用方法:劑量單次肌內注射50 mg/m2, 連續使用6 d。
1. 4. 2 研究組 甲氨蝶呤使用方法同對照組, 加用米非司酮(北京紫竹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10633), 使用方法:早晚服用米非司酮75 mg, 連續服用6 d。
1. 5 觀察指標 對比:①兩組妊娠包塊最大直徑及血β-HCG。②兩組血β-HCG轉陰時間及治療成功率。③兩組不良反應。
1. 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妊娠包塊最大直徑及血β-HCG比較 兩組妊娠包塊最大直徑及血β-HCG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0.14、1.48, P>0.05)。見表1。
2. 2 兩組血β-HCG轉陰時間及治療成功率比較 研究組血β-HCG轉陰時間(22.13±2.77)d短于對照組(24.38±3.04)d,
治療成功率92%高于對照組78%,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2. 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研究組治療期間出現1例惡心, 1例白細胞下降,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對照組治療期間出現1例惡心, 1例嘔吐,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異位妊娠是婦產科常見的疾病, 以往受限于檢查設備和檢查技術的限制, 一般患者因急性腹痛、陰道流血而入院, 多需要采取創傷性手術治療, 術后容易發生感染、盆腔粘連, 而且會影響患者再次妊娠的幾率。隨著目前B超技術和血β-HCG檢查的普及, 大多數患者可以在早期得到確診和治療。
與手術治療相比, 藥物治療創傷小, 在保留輸尿管功能的同時, 對患者心理創傷小, 藥物治療后患者恢復快, 不影響患者再次生育。因此尋求殺胎、抑胚藥物, 同時副作用少的藥物成為治療的重點。
甲氨蝶呤在臨床上主要被用于治療腫瘤相關疾病, 甲氨蝶呤可以通過對二氫葉酸還原酶的抑制達到阻礙腫瘤細胞的合成。研究發現甲氨蝶呤與滋養細胞結合后, 可以停止胚胎發育, 生長受阻。但是甲氨蝶呤在服用中會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 如口腔潰瘍、白細胞減少、消化道不適等[3]。
米非司酮作為受體水平的抗孕酮類藥物, 靶器官是蛻膜, 服用后能使蛻膜變性、水腫、出血、壞死。同時促使黃體生成素下降, 使依賴黃體發育的胚囊壞死, 此外還有研究指出米非司酮可以減少前列腺素脫氫酶合成, 促進規律宮縮[4]。當聯合使用甲氨蝶呤時, 可以使子宮對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增加, 使胎囊更容易排除[5]。
本次研究發現, 兩組妊娠包塊最大直徑及血β-HCG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0.14、1.48, P>0.05)。研究組血β-HCG轉陰時間(22.13±2.77)d短于對照組(24.38±3.04)d,
治療成功率92%高于對照組78%,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研究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 VS 4%)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療效肯定, 安全性好。
參考文獻
[1] 謝幫芳.甲氨蝶呤單用或聯合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臨床療效比較.現代醫藥衛生, 2008, 24(2):204.
[2] 徐靜.米非司酮聯合氨甲蝶呤與單用氨甲蝶呤治療異位妊娠療效觀察.鎮江醫學院學報, 2001, 11(6):760-761.
[3] 王瑛.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與甲氨蝶呤治療異位妊娠的比較分析.中國臨床醫藥研究雜志, 2008(14):13-14.
[4] 王丹丹, 吳志峰.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與單純甲氨蝶呤保守治療異位妊娠對比觀察.中國社區醫師, 2007, 9(21):84.
[5] 胥慧穎, 胥振生.米非司酮與甲氨蝶呤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對比觀察.中華現代婦產科雜志, 2005, 2(7):613-614.
[收稿日期: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