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娜
摘要: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速度的日漸加快,社會經濟市場體制的逐漸完善,我國逐漸步入政治經濟飛速發展全新的時期。在新時期的發展背景下,加強完善同經濟發展水平相符合勞動保障系統,屬于社會穩定前進與國家久安長治的重點保障,也作為構建出更加和諧社會重要的基礎。在這些工作中,社會勞動保障體系的工作者特別重要,他們直接擔負著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有關勞動保障工作的重要任務,主要是將勞動保障任務建設成為人們滿意的工程,促使所有的勞動人民都能成為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實踐者。作為從事社會保障的相關工作者,不僅任務繁重,責任重大,并且對工作質量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我們對勞動保障體系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為勞動社會保障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積極的開拓勞動保障工作的新局勢。
關鍵詞:勞動保障系統;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分析
在新時期的歷史背景下,加強落實好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黨的光榮傳統。近些年來,隨著改革理念的逐漸深入,市場經濟體系的日漸完善,我國不斷的走進全新的正式經濟發展的時期。在此種歷史條件之下,強化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將勞動保障工作落實成為符合人民要求的工程,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有關社會保障的政策措施與方針,確保所有勞動者都能分享到社會經濟的發展成果,這也作為從事勞動保障系統思想政治工作人員責無旁貸的責任。然而,目前的勞動保障體系的思想工作當中依然具有不可小覷阻礙其發展的嚴重問題,需要工作者在實踐的工作中通過具有針對性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加以解決,以此來保障我國勞動保障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企業在建設中思想政治工作發揮的作用
我國政治體制和市場經濟具有緊密的聯系,促成具備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它具備的特點決策著企業的經營管理和在黨的領導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依存、相互幫助不可脫離的關系。伴隨著人們思想的不斷前進,利益關系的進一步調整,企業員工的思想方面也隨之發生較大的變化,在此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因此,對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加強完善與提高的要求。作為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對于企業的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首先,能促使企業內部的員工更加深刻的了解企業的各種改革策略,促使企業中員工思想能夠實現統一,以此提高企業的凝聚力,調動員工工作方面的積極性,聚集企業全體員工的智慧與力量,共同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作貢獻,為建設和諧的社會為努力奮斗。其次,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對勞動保障工作的發展具有一定良好的推進作用,落實好勞動保障工作是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也是能夠促使經濟協調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履行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的體現出人民群眾所獲取的利益,因此,在這一層面上,必須貫徹落實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徹底解決民生方面的問題。此外,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還能發揮幫助企業選擇正確的發展路徑,在全新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引導下,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二、企業健康發展與勞動保障工作之間的關聯
市場經濟的主導就是企業,和民生問題、就業問題、社會穩定具有息息相關的聯系,作為保障經濟穩固發展的重要基石。就業屬于民生之本,也是保障社會和諧發展的基本,在現代化的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社會關系就是勞動關系,勞動保障工作也直接關乎著人民自身的利益,也是人民最為關系的問題。如果企業想更加穩定的發展,應該重點從緊抓勞動保障工作開始,深入掌握勞動保障工作面臨的局勢,將人民群眾主要關心的問題解決好,以此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勞動保障工作也作為企業社會的責任,政府部門也十分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系列問題,為保護消費者與勞動者的權益,政府部門也利用不同的手段監督企業主動遵循自身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另外,開展勞動保障工作還能確保社會經濟更加和諧的發展,提高企業的凝集力與向心力,為企業的健康、快速、可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有力
的保障。
三、勞動保障體系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
(一)部分干部并未認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在勞動保障的實踐工作中,因為部分干部人員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認知方面存在偏離,潛意識中認為只要完成經濟指標就是硬任務,思想政治工作完全屬于軟行當。只要做好本職工作,提高保險的收繳費率,及時發放養老金,正常使用醫保卡,正常辦理就業登記、職業介紹等等,就屬于完成工作方面的基本任務,根本就沒有將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其實思想政治工作屬于一種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工作。
(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積極意識不強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化,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思想、價值取向都隨著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此基礎上,也逐漸泛起商業道德墮落等社會不良的現象,極少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全面掌握形式發展變化的需要,規行矩步、以不變應萬變,知識思想政治工作十分缺失前瞻性,最終陷入被動的局勢。
(三)創新意識不強、實效性較差
在國際國內非常繁雜的背景下,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正面臨著很多全新的挑戰與問題,在此基礎下,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順應形勢發展的需求,積極創新原有的理念以及方式,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夠順利的開展。但是,當前多數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傳統的教育理念占據較大的比重,通常都是就理論講理論、就道理講道理、就思想講思想,教育方式過于單一,內容缺乏新意,與實際思想的工作、生活實際具有很大的偏離,甚至很難徹底解決實踐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不具備針對性,并未做到有的放矢,最終造成做的人缺乏充足的信心,聽者缺乏興趣,嚴重的甚至還會出現干部員工出現反感的現象。
(四)以人文本的意識不強
目前,在勞動保障的思想政治工作之中,通常存在重物不重人,見物不見人的狀況,大多都只觀看表面現象;極少有人全面掌握干部員工真實的思想;普遍存在物質調動干部積極性的情況較多,耐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較少的情況。還有的甚至將市場經濟的原則搬到人和人的關系當中,并未進行換位思考,在這樣的情況下,嚴重極易產生不理解人、不尊重人、不關心人的問題。
四、創新勞動保障體系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
在企業中,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的發揮著研究解決問題的主要作用,作為企業工作人員長期堅守而且行之有效的傳統,作為經濟工作與其它工作至關重要的生命線,是實現建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重點支柱。在新時期的背景下,勞動保障體系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任務就是緊密環繞著經濟建設的核心,與勞動保障部門的實際工作進行緊密的結合,利用黨的基礎理論來教育企業整體的干部員工,利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艱辛創業的精神聚集人心,為勞動保障事業的持續發展與我國的久安長治供應強有力的精神動力與思想保障。
(一)加強轉變領導干部的思想觀念
要想落實好勞動保障體系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在于領導干部。首先,促使領導干部正確的認知勞動保障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間存在的聯系,以正確的方式解決軟任務和硬指標之間的關系,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覺性與責任心。其次,領導干部還要將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關責任機制與業務工作、管理責任機制進行分層分解、細化,落實到每個人身上,將以往的軟任務轉變成硬指標,和業務工作同時布置、同時落實、同時檢驗、同時考核等。
(二)提高素質作為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貫徹落實好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需要具備良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團隊。必須堅守以加強完善整體機制作為核心,通過規范流程與制定標準目標作為重點,從改善管理體制與優化服務流程著手,符合實際的提高員工的執行、學習、創新、服務等能力,逐漸形成綜合領導、明確事權分配、科學設置機構、合理配置員工等最佳的管理體制,還要形成運行通暢、服務質量高、操作規范的運營體制,進而培養出政治信念堅定、業務水平熟練、品格作風過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團隊。
(三)解放傳統的思想作為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動力
從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關工作者先要釋放自己傳統的思想觀念,以正確的角度面對現實的社會,從實際著手,利用實事求是的理念洞察與解決社會保障規范制度改革過程中,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這作為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式之一。
(四)強化溝通作為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方法
企業領導應積極的樹立出專心致志的為人民辦好事、辦實事的思想觀念,要用滿腔關懷的支持與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工作中以及生活當中的問題。在實際的工作中,應該細致的傾聽人民提出的意見或建議,還要積極的采納建議,對提出的意見進行仔細的斟酌分析,及時準確提出改善工作的有效方式。尤其是牽涉到領導干部員工自身利益重大決策與出臺重點事項的前后,更應該細致的搞好超前的指導工作。
(五)典型教育作為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獲得成功的最佳手段
勞動保障事業的持續發展不但需要黨的正確路線、重要方針的引導,并且還要具有榜樣精神與行動楷模的推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調動廣大員工積極的創新工作。
(六)強化研究作為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路徑
社會保障在我國屬于全新型的工作,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就不具備深刻了解勞動保障的相關政策信息,同時公眾也不具備較強的社會保障意識。所以,在新時期的發展背景下,進一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對策理論、運用理論等,并且逐漸形成具有科學性的理念系統。完善建立以上的一些理論,非常有利于從源頭上促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能夠進一步提高,也十分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中貫徹落實形式有變,理論不變的思想觀念,有利于合理的開展社會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時,在實踐中不斷地形成具有科學性的思想政治理論系統。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積極的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屬于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有利的治理支持與思想保障,勞動保障工作的積極開展主要是為企業提供可持續穩固的環境保證,這兩者之間不僅相互獨立,并且還具有相互協調的作用,共同推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任利軍.吉林省地稅系統思想政治工作領導模式創新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2]陸實.淺談新形勢下旅游園林系統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J].改革與開放,2011,10:37.
[3]張紅.和諧勞動關系視域下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研究[J].新聞世界,2013,06:36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