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摘 要:在初中階段,政治課程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提高思想意識、進行德育培養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使其獲得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所以,初中政治教師應當建立科學的教學觀念,運用合理、多元、有效的方法進行教學,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初中政治;高效課堂;政治教學
由于初中生的年齡、人生閱歷和生活經驗限制,他們在初次接觸政治學科時,往往會因為知識抽象性高、綜合性強等原因發生學習困難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構建高效課堂,需要初中政治教師充分結合初中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學習規律和教學內容,以學生為角度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課堂。
一、營造民主愉悅的學習氛圍
在傳統的初中政治課堂中,教師占據了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教師“一言堂”的教學中被動地接受著知識的灌輸,其思維的創造性和活躍度受到了抑制。加之教師的教學方法單調、枯燥,因此,他們容易受到思想和行為的束縛,學習質量低下,高效課堂的構建無從談起。盡管有的教師意識到并運用新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可是因為放不下自己“師道尊長”的地位,學生在教師的權威下學習也不過是在這個過程中隨聲附和、逢場作戲。
所以,構建初中政治高效課堂的首要前提,就是教師從講臺上“走下來”,使自己的身體和心靈走到學生中間,樹立并鞏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地位,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進行知識的傳授,通過營造民主、平等、和諧、愉悅、輕松的課堂氛圍,消除師生間的隔閡,用自己的關心、愛心、耐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在放松、歡樂中實現思維發散,從而為高效課堂的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初中政治教師通過激發學生對政治知識產生興趣,可以讓他們在興趣的帶領下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深入的學習。即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生困難甚至失敗,也能夠在興趣的激勵下擁有解決困難的意志,以及潛心學習的毅力。教師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高效課堂的構建成為可能。
三、聯系現實發揮學科價值
所有的學科知識都是源自現實世界,是對現實生活、社會的總結和歸納。初中政治學科也是如此,教師將政治的知識和現實世界進行有機的結合,可以讓抽象的知識點變得形象和生動,使學生在觸手可及、喜聞樂見的事物中對知識擁有具體化的認知,并有效提高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習效率,實現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
例如,在講解“過富有情趣的生活”時,教師可以結合于敏、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在為國家乃至全人類做出巨大貢獻后依舊保持著簡樸平淡的生活。隨后,教師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分析自己現在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的生活方式分別是怎樣的品位。在這期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進行問題的分析和探究,不僅讓知識變得觸手可及,也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實現了教學的高效。
四、多元活動提高綜合能力
實現初中政治課程的高效教學,不僅需要日常的教學,教師還應當組織多元化的課堂活動,讓學生以活動為途徑進行知識的深入探究。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自己擅長的活動中實現政治知識的學習和靈活運用,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還能夠在活動中實現綜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課堂辯論會的方式,將教學內容作為論題讓學生進行辯論,諸如“獲得發展究竟需要合作還是競爭?”“互聯網讓我們之間的距離更近還是更遠?”“全球化會讓中華文化獲得發展還是遭遇滅亡?”都是和教學內容非常貼合的論題。學生在辯論之前都會提前對知識進行深入的掌握和研究,并且辯論活動還可以對他們的思維敏捷、合作互助、口語交際和集體榮譽感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進而實現課堂的高效教學。
總之,實現初中政治高效課堂的構建方法不一而足,這需要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多元、針對性強的措施進行教學,從而讓學生獲得知識的有效獲取,綜合能力的真正提升,最終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侯西讓.探索構建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課堂的途徑[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2(6).
[2]廖信松.新課改指導下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效果[J].教育教學論壇,20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