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世敏
摘 要:“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深刻揭示了閱讀與寫作之間的緊密聯系。閱讀是采集信息的過程,是積累詞句的過程;寫作則是將腦中詞匯進行再加工的過程。胸中有詞,筆下才能生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平衡閱讀與寫作的關系,以讀促寫,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思想,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以讀促寫
大量地閱讀,大量地積累詞句,巧妙將詞句運用到寫作當中,這就是以讀促寫的內涵。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認知事物的過程,是積累詞句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思想,實現以讀促寫,讓寫作在閱讀的肥沃土地上富有生機地萌芽,真正達到閱讀與寫作的并行進步,這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積極意義。
以讀促寫第一步——善閱讀
寫作是一個長期的學習過程。閱讀好比寫作的地基,有大量的、有效的閱讀,才能為一篇好文章提供有價值的素材。因此,實現以讀促寫的基本前提是幫助學生搜集有價值的知識信息,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就等于賜給學生“點金術”。會閱讀、善于閱讀,胸中有詞,才能筆下生花,這也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真諦。小學生天性活潑,思維靈敏,對周圍的環境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語文教師應當結合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引導學生將其化為一種積極動力,將學生引入課堂活動中,激活學生的閱讀意識。例如,在教學《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語文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教學環節:(1)自行勾選出文中不認識的字詞,自己查閱字典,跟同桌或者前后桌討論。(2)熟讀文章,將文中比較富有文采的句子畫出來,仔細品讀。(3)仔細思考,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讓學生按照這些步驟去進行閱讀,認識字詞、畫出辭藻華麗的句子;有條理、有目的地開展,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也是采集信息、積累詞句的過程。善于閱讀,精于閱讀,這也是激發學生寫作靈感的重要方式。
以讀促寫第二步——會仿寫
“光說不練假把式。”經不起實踐檢驗的真理自然也是假學問。閱讀的最終目的是發展學生的語文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寫作就是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重要方式,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一直是語文教育者熱議的話題。須知,寫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寫作需要靈感,需要素材,需要語文思維的有效配合。因此,語文教師應當從寫作的最基本形式——仿寫開始教學,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寫作形式,循序漸進,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語文教材中不乏一些經典的范文:有言簡意賅的古詩、辭藻華麗的散文以及引人深思的故事等體裁。例如,在教學《珍珠鳥》這篇課文的時候,語文教師可以利用一張色彩鮮明的圖片進行情境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順勢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描寫小鳥的語句:“瞧,多么像它的母親: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后背還沒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首先,幫助學生分析句式,進行仿寫。以下是學生的仿寫:
看,小金毛長得跟它的母親一樣,一只滿身散發著耀眼金黃的小金毛,伸著長而粉的舌頭,只是背后不停擺動的尾巴暴露出它的本性,它很調皮,到處瘋跑,亂叼東西,就像一個收割機,從左邊走過來,從右邊跑回去。
凡事需循序漸進地進行,從最簡單的開始做起,利用字詞,進行簡單的仿寫,逐漸讓學生會寫、善寫,精寫。“千尺之臺,起于壘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慢慢積累經驗,這也為學生今后的寫作練習打下了基礎。
以讀促寫第三步——精于寫
寫作是靈感跟詞匯的集合體,只有好的靈感才能撐起高水平的文章,靈感是寫作的靈魂,是寫作的源泉。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當帶領學生深度剖析文章的思想感情,以情引情,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例如,在教學《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時,語文教師可以將與課文相關的主題圖片展現在學生面前。帶領學生朗讀課文,辨析字詞,深刻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教誨,將心比心,反省自己。趁熱打鐵,給學生留下一個課下作業,讓學生寫一篇隨筆,可以從生命、情感、社會熱點等多方面出發,字數不限,體裁不限,真正讓學生做到有感而發。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思想,以讀促寫,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必經階段。因此,教師應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走進閱讀的世界,會閱讀、愛閱讀,不斷積累詞句,搜集知識信息;以課文中經典的范文為模板,進行仿寫,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在閱讀中,挖掘課文的內在思想,以情引情,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讓學生真正達到“讀有聲,筆有神”的寫作境界。
參考文獻:
[1]楊朝輝.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能力[J].學周刊,2014(7).
[2]王曉宇.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