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詩琴
摘 要: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創設教學情境,豐富學習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應用于小學音樂教學,能夠激發學習興趣,加強審美體驗、促進個性發展。主要探討了“在小學音樂情境教學中如何發揮多媒體課件優勢”的話題。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音樂;情境教學
音樂學科是小學藝術教育的基礎課,小學音樂的教學目標除了教學生唱歌、教簡單的樂理知識外,更要以藝術形象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的審美,陶冶他們的情操,并發展其創造性思維。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可以較好地完成這些教學目標。
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可以創設音樂情境,豐富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習興趣,加強審美體驗、促進個性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如何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作用呢?
一、再現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積極探尋的內驅力。運用多媒體創設動畫情境,可以化靜為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比如,在欣賞笛子演奏曲《早晨》時,我通過課件給學生展示了一幅恬靜的春曉圖:一片樹林茂密蔥蒼,晨曦微露透過林隙,林中寧靜安詳,偶爾一兩聲鳥鳴,此時,笛聲悠然響起。然后,課件顯示字幕:“笛子獨奏《早晨》”,此時學生的視覺聽覺立體交錯,緊隨笛聲,字幕化為一輪噴薄而出的太陽。在這樣的情景引導下,學生逐漸進入了笛聲所創設的意境,賞析樂曲的興致很快被激發出來。
又如,在學習《綠葉》這首歌曲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融聲、光、色、形為一體創設了如下情境:樹林蒼蔥、陽光燦爛、原野河川、茅舍依稀、鮮花綻放,學生跟隨者背景音樂,仿佛身臨其境,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的內涵,引發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二、伴隨情境,鼓勵學生模擬表演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表演,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配合多媒體,參與對音樂的模擬表演,教學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比如,在教學《鴨子嘎嘎嘎》時,為了讓學生體驗“八分音符”與“四分音符”節奏的不同,我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群鴨子嘎嘎嘎歡叫的場景,然后播放音頻,讓學生仔細辨析鴨妹妹、鴨媽媽、鴨爸爸等的叫聲,之后,鼓勵大家模擬表演,然后抽出幾位同學分別扮演鴨子一家,模擬他們各自的叫聲。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展示出很高的表演天賦,還有同學提議:還應加上鴨哥哥、鴨奶奶、鴨爺爺等角色。在游戲的愉悅氛圍中,學生的想象力也被激活了。
又如,《大鹿》這一首對小學生來說,教學內容簡單重復,很容易產生厭煩甚至厭學心理。但即使曲調簡單,學生對音準的掌控也不夠好。因此,我先利用小學生好奇心,通過多媒體的音樂動畫向學生介紹歌曲內容,然后找兩名同學扮演歌曲中的角色:小兔子急切逃命,而大鹿則助人為樂。通過這種游戲表演,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圍,還讓學生快速理解了歌曲旋律,從而輕松學會了演唱。
三、強化情境,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多媒體不但可以播放樂曲、展示樂譜,還可以通過變換字體、粗細、顏色等,凸顯教學重難點,從而加強學生的視覺刺激,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和記憶。
比如,有些地方民歌,帶有當地的民族風味,要想讓學生有感情地唱好其實很難。如,江南風味濃郁的《太湖美》,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歌曲后,又展示了一幅江南美景圖: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紅菱,水邊蘆葦青,水底魚蝦肥。對于難點句段如裝飾音,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動畫,并用特定的色彩作比較,演示其細膩甜美的唱法。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歌曲的難點。
又如,學生了解了音高后,能豐富學生的內在聽覺,我們通常會進行一些練耳訓練,以發展他們對音樂的聽辨和記憶力,加深對樂譜的實際理解和音響效果的想象力。但對小學生而言,常規的練耳訓練很枯燥,效果也不理想。為突破這一難關,我在課件制作時,化抽象為形象,將音階比作小動物的活動,如小跳音階就像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大跳音階就像翻筋斗的小猴子。在課件展示音節時配以活潑可愛的小兔子和小猴子,就很直觀地化解了這一教學難點。
四、情境引導,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音樂教學中有很多培養小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機會。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對音樂作品進行再創造。
比如,《雪花飛舞》的旋律優美,我讓學生閉眼傾聽樂曲的同時,引導他們想象潔白的雪花漫天飄飛的畫面。在試聽結束后,我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所想象的畫面,有位學生說:“老師,我覺得這段曲子太美了,雪花先慢慢飄飛,等一會雪下大了,就飄得很多很多,地上落了厚厚的一層,一會又下小了,雪片也變小了。”還有一位學生說:“我覺得雪花就是可愛的小精靈,他們有生命,我只想著站在旁邊欣賞,不愿踩在雪地上,害怕把他們踩疼了。”他們的回答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那應該是對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肯定吧。接著我播放視頻,讓學生跟著雪花飄飛的畫面進入到美麗的童話世界,都情不自禁地律動起來。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諸多優勢,我們音樂教師要立足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注重情境的創設與思維的引導,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神奇與魅力!
參考文獻:
劉興榮.如何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情境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9):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