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麗
摘 要:翻轉課堂作為混合式學習中的一個創新教學模式,廣泛采用了研討式、項目驅動式學習教學模式,與船舶柴油機使用與維護課程的強實踐性要求極為吻合。本文基于 THEOL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探討了船舶柴油機使用與維護混合教學模型。
關鍵詞:THEOL 混合教學 翻轉課堂 船舶柴油機使用與維護
一、網絡教學平臺應用現狀
高職院校進行教育信息化改革勢在必行,網絡教學平臺已經成為專業課程教學的有效手段之一。渤海船舶職業學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高校信息化建設,引入清華教育在線THEOL網絡教學平臺,大力開展網絡課程建設,包括實訓仿真、電子教材、動畫、案例等各類資源,實現資源在線共享。在網絡教學平臺的使用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明顯的問題,達不到預期效果,如教師對網絡課程使用頻率不高、學生不熟悉平臺的使用方法、對網絡課程不感興趣、網絡課程的訪問量低等,從而導致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教學質量沒有明顯提高,學校的各項投入與教學效果不成正比。慕課、微課等新型教學方式在高職院校的推廣與應用,教學資源的利用率明顯提高,使得學生的學習真正成為了24小時自由自主行為。我們高職專業教師如何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優化教學質量、提高專業教學效率、從而整合教學資源,借助微課、慕課新的教學模式構建專業優質核心課程,是在互聯網+時代高職課程改革需要思考的問題。為了更好地開展船舶動力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項目化教學,實現基于THEOL網絡教學平臺的專業課程混合教學是符合船舶動力專業教學的全新教學模式。
二、混合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學生學習的需求,微課、慕課等網絡教學方式在知識傳播上為高職教學改革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和思路,而單純的網絡教學又有其局限性,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課堂學習。在線學習與傳統課堂學習各有所長,只有將二者采用適合的方式加以組合,使兩種學習方式相互融合,實現優勢互補,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較高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基于此,在高職專業教學過程中產生采用線上學習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Blending learning)模式。混合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在線學習和傳統課堂學習的優勢,既能發揮教師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引導、示范、啟發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調動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混合教學包括教學理念的混合、教學設計的混合以及教學方法的混合。筆者所指為教學方式的有效混合,即將面對面的傳統教學與網絡在線教學相結合,利用網絡、多媒體、數字化資源、智能終端等數字化教學手段由專業教師引導學生實現自主學習的全新教學方式。
翻轉課堂作為混合式學習中的一個創新教學模式,國內目前應用較多,教學效果較好。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也稱為“反轉課堂”,與“老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下課寫作業”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恰恰相反,開課前學生自己觀看教學視頻并完成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 課堂上學生完成作業,實現專業知識內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實現自主在線學習、教師與學生充分互動、教師作為導師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因故缺席學生不會因為缺課而導致專業知識的缺失、所有學生都可以自主參與專業學習并獲得個性化教育教學等特征。而這些特征正符合高職教育教學做一體的教學理念。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將翻轉課堂應用到教學實踐,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翻轉課堂廣泛采用的研討式、項目驅動式學習教學模式與船舶柴油機使用與維護課程的強實踐性要求極為吻合,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其實踐教學將大大提升教學效果。
三、基于THEOL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型的構建
船舶柴油機使用與維護課程混合教學模型構建,是基于解決本專業課程教學和在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網絡教學平臺為前提,利用網絡手段開展項目化教學,學生在自主學習專業課程的過程中體驗網絡教學的優越性,從而增加學生對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的認識,將網絡貫穿學習始終,實現隨時隨地自主學習。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以微課為核心,將微課及相關教學資源上傳網絡教學平臺,以項目的構建過程設計教學環節,整個教學過程由船舶柴油機在使用與維護中典型工作任務來驅動,以零部件的拆裝和系統的使用與維護貫穿整個課程教學過程的始終,理論知識的講授圍繞任務展開、組織。 基于THEOL 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型主要包括教學資源開發、課前知識(技能)傳遞、課上知識(技能)內化、課后知識(技能)鞏固四個相互關聯的過程所組成。
1.教學資源開發
將船舶柴油機的拆裝作為任務設計教學情境,并進行教學資源的開發,分析每個拆裝技能點和項目化教學要求,撰寫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情境、設計測試題;根據教學設計開發包括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材、情境化教學設計、任務工單、微課、典型案例、專業試題等教學資源,以及在線答疑、在線測試、在線調查等自主學習環節,并開發青春風采、專業拓展等學生感興趣的模塊,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完整的教學設計可以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南,將所有開發的教學資源上傳至網絡平臺,建成船舶柴油機使用與維護網絡課程。
2.課前知識(技能)傳遞
課前知識(技能)傳遞過程需要學生在課堂外單獨或小組完成,該過程主要依托網絡教學平臺,其中微課作為“翻轉課堂”的核心,內容選取與錄制效果將直接決定課前知識(技能)傳遞的效果,從而影響課上教學環節的設計與項目化教學的開展。根據任務分解,初步確定船舶柴油機使用與維護課程微課30個,涵蓋結構原理、部件拆裝、設備維護等方面內容,主要針對學生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技能點展開。學生根據教學設計及教學目標,通過微視頻的學習,再配合相應課程資源進行知識(技能)的鞏固,完成課前“學習+鞏固+檢測+交流”的學習過程,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查找問題、分析問題,并針對典型問題設計課堂教學活動。
3.課上知識(技能)內化
按照課前的教學情境設計及教學活動設計對學生進行分組開展項目化教學,基于船舶動力工程技術專業40人左右的班型,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教學活動根據具體任務不同選擇在柴油機實訓室、輪機綜合實訓室及柴油機教學做一體化教室開展,并將6S管理模式引入教學活動。將拆裝、使用與維護的要點及注意事項作為技能評分點,首先明確典型工作任務,并根據每個任務的難易程度,學生采取自主學習、小組協作學習等不同的方式,進行任務實施,通過觀測各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及遇到的問題,引導學生應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充分調動各組學生小組協作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于各組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采取個性化輔導或者統一講解的方式,指導學生完成任務;最后完成任務工單的填寫,形成階段性學習成果,實現知識(技能)的構建和內化。在整個項目化教學過程中,知識技能培訓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優秀品質、團隊協作精神、勇于創新精神;使學生在實訓及今后的工作中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和協作學習的能力;具有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并具備初步的管理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
4.課后知識(技能)鞏固
教學活動結束后,針對教學過程中學生反饋的進展情況和遺留問題,實現在線測試,小組間分享學習經驗,交流學習成果,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以及任務工單的填寫,進行教學效果評價,將學生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和存檔,將優秀的成果上傳網絡教學平臺,作為教學參考材料,有余力的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可以完成拓展任務,實現學生對知識(技能)的鞏固和拓展。根據學生的學習總結及評價,整理反饋本課程的學習效果和改進意見,總結每次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記錄教學機制,并在下一輪教學中完善教學設計。
四、小結
THEOL 網絡教學平臺為混合教學模式實施提供了全面、靈活的網絡學習環境。船舶柴油機使用與維護課程的混合教學模型的構建既能滿足船舶動力工程專業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又能提高其自主學習專業課程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能夠便捷地獲取更有效的指導和幫助。雖然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要比傳統教學模式耗費更多的精力,但恰當的教學設計,優質教學資源開發和積累將使教師節省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跟蹤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狀態,有針對性地開展項目化教學活動,從而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提高專業教學質量。隨著高職信息化教學改革全面開展,基于網絡教學平臺構建專業課程的混合教學模式必將成為高職教學方式發展的主流。
參考文獻:
[1]白穎,趙紅順.混合學習理論在“電力電子與變頻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3(11).
[2]TheFlippedClassroomDefined[EB/OL].http://blogs.kqed.org/mindshift/2011/09/the-flipped-classroom-defined/.
[3]Jonathan Bergmann,Aaron Sams.Flip your classroom: 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M].ISTE and ASCD,2012:13-19.
[4]盧強.翻轉課堂的冷思考:實證與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2013(8).
(作者單位:渤海船舶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