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陽
摘 要:在醫療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醫學影像學在疾病診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醫學影像教學學時較短,因此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找對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醫學影像學知識是十分必要的,對此在該文中筆者將從醫學影像學教學特點出發,并總結出實踐教學體會,希望能夠對教師同仁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醫學影像學 實踐教學 體會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2(c)-0213-02
醫學人才是我國當下培養的重點對象,而醫學影像學作為教學中的一門重要科目,在臨床醫學中實踐性非常強,要求學生可以將自身所學習到的醫學知識應用到臨床實踐當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是十分必要的,為此教師應該不斷地對教學進行總結,通過教學實踐經驗,優化醫學影像學教學。
1 醫學影像學教學特點
在現代醫療技術發展的今天,運用醫學影像去進行診病已成為最常見的一種疾病診斷方法,因此對于醫學專業的學生而言,醫學影像學知識學習十分必要,而作為一名醫學影像學教師,也應該有同樣的認識,應加強對醫學影像學實踐教學研究。為此了解醫學影像學教學特點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醫學影像學是一種重要的檢查手段,現下的醫學影像主要包括CT影像、核磁共振成像、超生影像、X射線放射影像以及DSA、ECT醫學影像等,這些醫學影像有的具有相互排斥的關系,也具有相同的診斷作用,但是無論怎樣,通過這些不同功能的醫學影像,可以對患者的病情以及發病原理進行判斷,從而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讓所有的學生都了解并且系統化的掌握這些醫學影像學檢查知識、成像技術以及相關的顯像原理和影像學的臨床應用[1]。
在這里筆者舉這樣的一個例子,如針對泌尿系統以及結石方面的疾病,同樣為結石疾病但是具體的病癥卻大有不同,如陽性結石、陰性結石、膽性結石等等,只有通過影像學檢查才能判斷,同時若是結石疾病則超聲檢查為最佳,而若是泌尿系統疾病,則尿路平片檢查為最佳,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疾病采用的醫學影像學檢查方法也各有不同。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了解每一種影像檢查特點,才能讓學生在臨床實踐中選擇出最準確的影像檢查方案,這樣不但對患者的病情診斷有利,也可以讓患者少花錢,緩解經濟上的負擔。其次在醫學影像教學中,解剖學是醫學影像教學的基礎,醫學影像學的發展與人體器官解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在教學中,只有讓學生更加地了解人體解剖知識,學生才能清楚地對疾病的變異進行區分,從而準確地指出疾病病理區域以及疾病的擴散范圍,進而總結出最佳的治療方案,這是在教學中教師要予以注意的。再次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病理改變是教師教學中的重點,在醫學影像學中,疾病的有無或者病情程度是通過回聲或者信號的改變,再經過患者的器官組織的密集程度做出反映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讓學生掌握病理學的特征以及疾病的診斷鑒別方法,在教學中只有以此為基礎,再讓學生將這些理論知識與所看見的醫學影像進行聯系,才能夠提升學生對于疾病的辨識能力,進而在舉一反三的過程中,對患者的疾病準確拿捏。最后在教學中要突出疾病以及臨床診斷病癥與實驗檢查在教學中的參考價值,在實際的病情推理過程中,很多醫學影像都會出現同病異形或者異病同形的情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若是脫離臨床實踐,單從影像學知識進行病癥分析,在實際治療過程中,就很容易出現誤診情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注重臨床實踐,并不是一味地依賴臨床實踐資料,這樣也會影響學生的判斷。
2 醫學影像學實踐教學方法
2.1 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化教學策略結合
當今是一個網絡化的時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去進行教學已經成為教師教學的常見手段,而醫學影像學教學也不例外,在教學中教師同樣可以利用這些現代媒體去進行教學,從而通過這種直觀的教學方法,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如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會采用醫學成像插片觀看的方式去進行教學,但是這種方式膠片的耗費量比較大,并且由于一些成像圖片使用的時間比較長,因此無論是在質量上還是在清晰程度上都比較差,這就為教師的教學增添了一定的難度[2]。并且通過插片觀看的方式,學生觀察起來也比較費力,不但浪費時間,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而像CT、MRI這種固定窗寬的圖像,不僅無法進行后期處理也無法實時變化,這都成為傳統教學的弊端,但是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可以打破這種教學現狀,教師可以利用熒光屏對醫學影像進行展示,并將節省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探究分析,這就大幅度地提升了教學效率。
2.2 體現教學方式多樣化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習慣性地去采用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形式下真正學有所感的學生實在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學生只是隨波逐流去應付學習,或者采用一種死記硬背的方式去領悟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對醫學影像學學習早已經產生一種厭煩心理,教學效果不理想,而醫學研究是十分嚴謹的學科,不容一絲輕視,因此作為一名醫學影像學教師,一定要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這樣才使醫學影像學教學煥然一新[3]。而所謂教學有法,貴在教無定法,因此在教學中,筆者認為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或者講座式、主題式教學方法,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最好先由教師進行教學主題分析,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如在學習CT影像學與X射線成像比對這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設置一些問題來引發學生質疑,如肺部疾病診斷是首選CT影像學與X射線成像,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方法不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
2.3 采用強調比較教學方法
在進行醫學影像教學時,采用比較教學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這種比較的方面有很多,如采用縱向分析與橫向結合的方式進行比較,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從大體解剖出發,進而加深斷層剖析中的病理知識認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疾病診斷能力。并且也可以將這種比較學的方式,運用到不同的醫學成像對比中,從而加深學生對于醫學影像知識的了解,提升學生對于成像的理解和掌控能力。最后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過程中,應該是源于醫學影像但是卻高于醫學影像的,可以讓學生透過醫學影像,橫向對比出個中的優勢與不足,如在進行胸片觀察的過程中,心影擴大可能與心肌病變有關,但也可能與心包積液有關,具體的診斷還是需要結合透視去觀察,這就是比較學在醫學影像教學中的應用。
3 結語
在醫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教師的醫學影像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此教師應該不斷地對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進行總結,從而選擇出更加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進而為祖國培養更多的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國浩,楊娜.關于促進和加強醫學影像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4(3):69.
[2] 張椿,鄭成兵,高加蓉.醫學影像學實踐教學進展[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4,21(7):674-675.
[3] 戚樂,陳小啟,鄧雪英.醫學影像學實踐教學的改革和探討[J].健康研究,2012,32(5):39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