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攀+杜艷艷
摘要:《金翼》是林耀華的開創式社會學著作。書中關于農村教育的諸多描述,引導我們思考農村教育的社會折射及其適合的發展方式。
關鍵詞:金翼;農村教育;淺析;反思
一、序言
林耀華(1910年-2000年)是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曾擔任燕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和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主任。林先生一生著作成果豐碩,
其中著名的《金翼》(1948)是以小說體裁寫成的人類學著作。全書梗概:祖父去世后,受大哥排擠的東林,蒙張芬洲相助以完婚,兩人遂合伙做生意,并成功向商人轉型。后張芬洲因受多重打擊致“龍吐珠”之家衰落。而黃東林憑借勤勞和堅韌使“金翼”之家蒸蒸日上,終也因抗戰的爆發留下慘淡結局。全書樸素的形似下掩映著高水平的藝術。圍繞張黃兩家族的浮沉,再現了辛亥革命(1921)前的南方農村社會的歷史變遷。
筆者縱觀對《金翼》的相關研究,其研究方向集中于對其反映出的人際網絡關系、宗族制度和小說體裁的討論等角度。例如,學者巴金主張用社會學人際分析理論,透過對金翼反映出的“平面人際”來分析當今現實社會中“立體的社會人際”。莊孔韶教授則通過對金翼中家族浮沉的變遷,來表達對回訪和人類學意義的追問。學者李立對金翼的體裁寫法持肯定態度,他肯定了此種實驗民族志的寫法對于生動豐富的展示事件和人物的意義。
上述研究角度為我們全面發現《金翼》的多重價值具有重要參考作用,但仍然是不全面的。本文拓展了《金翼》中對農村教育的社會折射角度關注,以希提升對《金翼》的價值思考。
二、“一舉成名天下知”—關于農村教育的社會折射及反思
農村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環節,在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1]如何提升農村教育質量,使得提升教育和發展農村相得益彰,值得我們在認知與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
費孝通曾于田野調查的調查報告中寫到,“山里鄉下,往來便利,鄉親們抬頭不見低頭見,彼此十分了解有默契。通過本地的元方言再稍微加上各種手勢和面部表情等完全可以進行非常順利的交流與溝通,即使沒有自己的文字并無影響。是否受過高等教育,對農村的影響似乎不大。”[2]但事實上,“受過教育”這四個字對農村的影響還是根深蒂固的。
筆者通過對《金翼》中諸多教育現象的分析發現,在傳統的廣大的農村中,面朝黃土的農民接受過文化教育的人很少,對教育卻頗為重視,直到今天都會舉全家之力也要讓孩子接受現代教育的熏陶,仔細推敲起來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兩點是無可置疑的:一是封建舊社會下“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學優則仕且光耀門楣的傳統的觀念存留,二是知識實用主義的影響。
前者在小哥幼兒時期于傳統的預測未來的抓鬮中抓到了筆墨,鄉里鄉親無不歡呼叫好中表露無遺;三哥從鄉村得以出國留學,街坊鄰居爭相夸贊,也讓黃氏家族萬分榮耀--在相對閉塞的農村社會中,只有通過接受教育,才能獲得“魚躍龍門”的機會,走向仕途。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早已經成為地位和財富的“通行證”。當年的科舉制度存在上千年,代代相傳,高中則功成名就的思想早已在老一輩人的心里根深蒂固。對此有親身經歷的的費孝通先生有過十分有趣的感嘆“海外留學就是去國外參加科舉。”[3]也正是因為如此,三哥從美國“單獨一個人回家”的時候,想著排場和熱鬧的村民會有多失望。
而后者源于對過去經驗教訓的總結,并企盼抓住未來的反映。東林出生于地道的農民家庭,受教育嚴重不足,為此在林地之爭的官司中吃了不少的苦頭。在受過現代教育的三哥的建議下,向上級法院提出訴訟,最后才打贏了官司。早年被誣陷的經驗深深地烙在東林的腦海中,他痛定思痛,要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由此他格外重視知識的實際力量。放在當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在時代的變遷過程中,教育真真正正成為了農村由農業社會邁向工業社會的最具有操作性和最根本的推動力。
黃東林對教育如此重視,筆者掩卷沉思:科教興國是國家的長期發展戰略,到底什么樣的教育是“適合”和“發展”教育?毛主席曾言,青年乃國家之精華,民族之至寶,是革命事業的未來和希望。[4]青少年時期是人一生發展的關鍵期,此階段所受的教育和引導對人一生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如何滿足孩子適應生活的多重需要,對孩子長遠的發展又有促進作用,需要我們長期跟蹤調查。在文第五章“早期教育”的章節中,黃東林堅持將兒子送往教會學校接受現代教育,盡管六哥哭鬧逃學萬般不愿意,用心良苦的父親頂著讓孩子誤解自己的壓力,動用抽打的方式還是把孩子送回了學校。痛苦是暫時的,“如果東林讓他的兒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辦事,他可能永遠是一個放牛娃”。[5]事實證明用心的父親是完全正確的,六哥后來對學習的新鮮知識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并長大成材,在后來家族面臨的困境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正確的教育方式需要不斷探索,只有讓孩子學會愛人,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學習的教育理念才是適合的教育,也是我們應積極探索的教育路徑。
參考文獻:
[1]史燕來.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J].現代教育科學,2004(1).
[2][3]費孝通.江村經濟[M].江蘇人民出版社,1986.
[4]蔡開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加快農村教育[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6.
[5]林耀華.金翼[M].北京,北京三聯書店,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