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雨
安徽三聯學院
【摘 要】作為安徽省省會城市的合肥,近些年其經濟發展速度可以說是突飛猛進。而且合肥市在加快安徽省社會經濟發展融入長三角的過程中也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合肥市在推動全省社會經濟發展及各方面建設中起了重要的引領和帶頭作用,尤其是在金融業發展過程中,為其他地級市的金融產業發展提供了許多可供參考的經驗。針對合肥市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現狀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清晰的看到整個合肥市在金融產業發展中所延續的發展道路和模式。
【關鍵詞】區域金融中心;現狀;金融資本
21世紀初到現在,發展最快的行業是哪些?要讓我們對這個命題做個選擇的話,首選答案當屬金融產業。作為推動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的金融產業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尤為關鍵。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國家和地區也是將金融產業發展放在了社會經濟產業發展的戰略核心位置,這主要是因為金融產業發展能夠產生相應的連帶效應或者說能夠產生一定的產業集聚效應,與此同時還能夠增加地區性的就業和推動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與增長,而且金融資本所具有的充分流動性能夠實現一定程度的資源合理配置與流動效應。因此,很多地區都對金融產業發展給予充分的重視,作為安徽省省會城市的合肥也不例外。合肥市在產業戰略發展規劃中也已多次明確指出要將合肥市打造成為區域性的金融中心,不管是在直接融資方面,還是在間接融資方面均要走在安徽省的前列。那到目前為止,合肥市構建區域金融中心的成效如何,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具體分析。
一、金融產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機構總量呈現上升趨勢
隨著合肥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政府對于區域性金融中心建構的政策支持,目前合肥市已經形成了兩個規模較大的金融產業發展集中區域;一是隨城市發展而自發形成的廬陽區金融集聚區。二是政府規劃所建成的合肥濱湖新區國際金融后臺服務基地。這兩大金融集聚區的建立對推動合肥市金融產業發展和區域金融中心的構建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據合肥市統計部門所公布的有關數據顯示,2012年底整個合肥市金融產業增加值已經突破200億元,占全省金融產業增加值總規模的36%,為全省16個市之最,在中部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一。 2016年全年整個合肥市融資規模達2956.52億元,比上年增加1788.51億元,增長率達到153.1%。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3479.6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285.98億元,增長20.4%。其中,住戶存款3332.02億元,增長9.4%;非金融企業存款5929.48億元,增長22.6%;廣義政府存款3601.2億元,增長33.9%;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605.49億元,減少0.6%。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2064.1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893.08億元,增長18.6%。其中,住戶貸款4014.45億元,增長39.0%;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7864.20億元,增長10.7%。這一連串的數字標明合肥市金融產業發展規模在不斷擴大,增速驚人。
隨著合肥市社會經濟的發展,廣發銀行、杭州銀行等中資銀行相繼入住合肥市,而且匯豐銀行、東亞銀行等外資銀行也已相繼進入合肥市。伴隨著合肥濱湖新區國際金融后臺服務基地的建設,大批量的金融業機構被吸引過來而選擇入住后臺服務基地。目前,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后臺服務基地、中國銀行后臺服務基地、浦發銀行后臺服務基地以及中國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等銀行業機構和銀行業監管機構已經相繼入住。金融機構總量呈現不斷上升趨勢。
二、金融業發展業態呈現多樣化趨勢
合肥市為了更好的做好區域性金融中心構建工作,積極地去進行金融業態發展改革。目前,合肥市已經形成了間接金融與直接金融并駕齊驅,銀行、證券、保險、期貨、信托等多種形態金融業態共同發展的大金融發展業態。根據《合肥市金融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報告》顯示,將以構建主流金融業態和新興金融業態協調發展的金融組織體系為目標,到2020年,力爭實現金融全牌照目標。爭取引進8—10家世界知名外資銀行分行落戶合肥,民營銀行正式開業,集聚發展近5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銀行業資產規模翻一番,邁上3萬億元臺階;證券、期貨、保險、信托等非銀行金融機構達到150家,初步建立機會均等、服務大眾的普惠金融體系。同時建立和完善以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并購基金和夾層資本等基金組成的股權投資基金體系,爭取到2020年,引入各類基金150支,累計吸引社會資本1000億元,“基金叢林”初具規模。同時還將以構建分層有序、品種齊全、功能互補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為目標,穩步發展信貸市場,加快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實現企業不同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縣域全覆蓋,大力發展保險市場、期貨市場,探索建設金融資產交易平臺。力爭到202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突破2萬億元;貸款余額達到1.8萬億元;全市在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數量達到70家;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企業數量達到190家;在安徽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企業數量達到500家;全市證券化率達到65%;保險深度達到5%。進一步推動財政金融合作創新、科技金融創新、城鎮化投融資機制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創新、移動金融服務創新、養老金融服務創新等等,從而打造合肥特色政策性融資增信體系,形成財政資金與各類資本共同參與的多元化產業、城鎮化建設、重大項目融資機制;探索完善“投、保、貸、中介服務”四位一體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深化農村金融綜合改革,以普惠金融發展帶動金融扶貧,助力全市率先實現全面脫貧目標;深化移動金融科技服務應用領域,帶動全省移動金融多層次發展。
三、金融中心構建過程中的輻射范圍逐步擴大
作為安徽省省會城市的合肥,其在構建區域金融中心之初,其中心的輻射范圍主要集中在安徽省范圍內,主要輻射城市包括蕪湖、馬鞍山等,但是隨著安徽省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合肥市建構區域金融中心進程的不斷推進,合肥市在加強自身金融產業發展及中心建設的不斷推進過程中,合肥市還充分利用合肥承東啟西的地緣優勢,加強區域間金融合作,擴大金融開放,圍繞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這一中心任務,主動對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積極謀劃合肥金融業在長三角中的定位,打造長三角西翼區域性金融中心。同時結合全市各地區金融發展定位,打造金融總部集聚區、區域股權投資集聚區、區域財富管理中心,升級濱湖金融核心區,培育現代金融商務區、普惠金融創新示范區。隨著這些金融功能服務區的構建,合肥市作為區域金融中心的地位將會越加顯現,與此同時,中心的輻射范圍也將會進一步擴大。
綜上所述,目前合肥市在構建區域性金融中心過程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隨著十三五規劃的不斷推進,合肥市欲打造的區域性金融中心的規模和結構將會進一步優化,輻射范圍也將會進一步擴大。
參考文獻:
[1]葛藹可. 金融發展與產業優化的關系研究—以合肥市為例[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16年第2期。
[2]馬都. 金融業對合肥市產業升級影響的實證研究[J],安現代商業. 2015年第21期。
[3]周亮;楊曼;王仁祥. 中部區域金融中心集群模式及發展策略研究[J],2015年第8期。
基金項目:
此論文為安徽三聯學院校級科研基金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SKYB2017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