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莉
摘 要:音樂是在小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課程,在進行音樂培養的過程中,音樂對小學生起到思想啟蒙作用。音樂是最直觀的一種情感表現形式,在小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里,直觀的對音樂進行感受,在學習感受的過程中,會讓小學生是心情變得舒暢,這樣就使小學生的心態放松,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會變得更加善良正直。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音樂;德育滲透
詩書禮義樂,在古代教學中,音律最是重要的學科之一。在現代小學教育里,音樂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項科目,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知識,更是對小學生的團隊意識和行為禮貌進行更好的加強,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音樂既能培養小學生的思想品質,又能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情操。音樂既是一門藝術課程,又是一把開啟小學生學習教育新篇章的重要鑰匙。音樂素材里含有豐富的知識,在對小學生教育的同時,對小學生也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
一、舉例說明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應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每一個小學生都會學習的一首歌曲,在每周的升國旗儀式上,都會進行演唱。這首歌曲講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講述了革命先輩的艱苦斗爭。在進行這首歌曲的學習過程中,在進行歌曲學習的同時,讓孩子們得知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積極進取。少年強,則國強。在進行歌曲學習培養少年愛國思想,為祖國未來的建設添磚加瓦。起來,不愿意作奴隸的人們。這是國歌中的一句歌詞,正如魯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正式因為革命斗爭才有了今天的中華民族。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是革命者不斷斗爭取得了斗爭的勝利。是學者為中華民族崛起而讀書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這種精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通過音樂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時,小學生的思想啟蒙有著很大的幫助。
《黃河大合唱》也是不錯的音樂教育題材,它有著豐富的教育背景和教育意義。首先是時代教育背景,這首樂曲是抗戰時期譜寫的歌曲,以抗日救亡為主要題材進行譜寫的。這首歌曲是聶耳和洗海星共同譜寫的音樂樂曲。是在革命時期進行創作的歌曲,這首歌曲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對整個革命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對這首歌曲進行曲目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使小學生了解我們的革命先輩英勇抗敵,保家衛國的光輝形象。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以黃河為背景譜寫出波瀾壯闊的樂章,激起了革命先輩的反抗精神。這對培養小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有著良好的作用,對革命先烈進行緬懷追思。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更好的培養,通過和革命時期的學習生活進行對比,讓小學生明白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增加學習的幸福感。使小學生在進行小學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健康幸福的成長。
二、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教育滲透的方法
1.備課教育準備
在對小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首先需要進行備課教育準備工作。對課程的內容,引導的方向,以及德育教育滲透的方法進行準備工作。根據教材內容,對教育方法進行合理規劃。首先,小學音樂教育課程本身就是一門重要的教育科目,所以需要音樂教師在傳授演唱技巧的同時,也對德育滲透工作進行開展。想要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對教育曲目進行更加系統的了解。例如《春天在哪里》這首歌曲是一首歡快的歌曲,歌頌春天美好的歌曲。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過程中,需要找準滲透方向。這首歌曲的歌詞中寫到了綠樹和紅花。春天的景色優美就是因為花草樹木可以茁壯成長,只有愛護花草樹木才能讓小朋友在春天看到美麗的景色。這樣就使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愛護花草樹木,春天的美好可以使小學生從小培養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這樣對以后我們整個環境的發展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良好的音樂教育形式
為了使小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就需要采用良好的教育形式進行教育。這樣才能培養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更好的進行德育滲透工作。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在教學中采用合理的教學措施,進行有效的滲透,采用合理的音樂互動模式,促進小學生對學習音樂的熱情,在音樂教學中以歌曲舞蹈的表現形式進行教育,通過肢體動作,以及歌曲感染力進行更加快捷的學習。音樂課的教育不同于其他課程的教育,其它課程是理論知識的傳授,音樂課程是思想感情的培養,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忽視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另外音樂知識的傳授也要活靈活現的展現出來,不能把音樂課上成理論課,這樣就會遮蓋音樂本身的魅力,影響德育滲透工作的工作進程。
三、結束語
音樂是一門重要的課程,也是高校教育的必修課。同時音樂也是一種重要的娛樂方式。這是因為音樂本身具有治愈的效果,影響人們的心情。在壓力繁重時,可以緩解壓力。在精神緊繃時,可以舒緩情緒。在心靈受傷時,也可以撫平傷口。所以從小學進行良好的音樂教育可以使小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道德品質,讓他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困境。另外音樂中還有許多值得學習的中心思想,它可以讓小學生明白更多生活中的道理,變得講文明,懂禮貌。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溫和,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