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 梁遠亮 黃饒黎
摘 要 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培養當代大學生誠信的道德操守,對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通過調查問卷了解了廣西財經學院的學生誠信狀況及各二級學院誠信教育做法,分析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及誠信教育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提出加強誠信教育的相應對策。
關鍵詞 核心價值觀 誠信教育 大學生
基金項目:廣西財經學院2014年度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課題,一般項目。
作者簡介:文新,廣西財經學院法學院教授,民商法博士,研究方向:民商法、經濟法、農村經濟;梁遠亮,廣西財經學院法學院分團委副書記,講師,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檔案管理;黃饒黎,廣西財經學院法學院輔導員,廣西大學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247
一、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
(一)調查活動基本情況
1.調查對象
在全校范圍內以問卷調查方式開展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調查對象為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共回收各學院共520份有效問卷。其中男生115名,占22.12%,女生405名,占77.88%。大一占52.5%,大二占26.73%,大三占14.81%,大四占5.96%。
2.調查方式
調查組制作一份包括誠信認識、誠信現象、誠信考試、誠信教育等內容的問卷,通過網絡專業調查平臺給學生進行隨機、自愿填寫。其中,手機提交442份,占85.00%,電腦鏈接78份,占15.00% 。
(二)調查結果和分析
1.大學生對誠信的認識
學生普遍認為誠信大學校園中的誠信應包括“生活中待人真誠,恪守信諾”、“在學習上實事求是、工作認真負責”、“在規則和道德的允許下要作到言而有信”、“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在分析當前不少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時,同學們認為“社會大環境中不誠信的影響”、“自我意識低”是兩個主要的原因。
同學們認為,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誠信情況“一般,不誠信只是個別行為”,可見,同學們對整體的大學生誠信情況,較為樂觀。
在問及哪一項誠信問題中是最為嚴重的時候,“求職履歷弄虛作假,就業簽約無故悔約”選擇率居最高,“不守信用,言行不一”次之,“考試作弊”排第三,可見,同學們對工作求職的社會不誠信更為關注。
2.大學生對誠信考試的看法
大部分同學對考試作弊現象持反對態度,但部分同學對考試作弊現象卻持包容態度——“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占38.85%、“心里異常氣憤,但是不會主動舉報”占40.96%。
對于無人監考誠信考試,48.27%的同學認為有必要開展,33.46%的同學對無人監考誠信考試抱無所謂的態度。而對無人監考誠信考試中有作弊行為的同學,56.73%認為應按照校紀校規處理。29.81%的同學認為可以包容,“給一次改過機會”。
3.大學生對誠信教育的理解
絕大部分(84.23%)的同學認為大學生誠信教育與社會“關系重大,社會對大學生影響是深刻的”,且社會大環境對大學生誠信的影響主要有“經濟生活方面的欺詐造假”、“文化方面的學術造假等現象”、“政治方面的貪污腐敗現象”。并認為“社會大環境中不誠信的影響”、“家長、老師、朋友的影響”、“高校考試教育體制不合理”是當前大學生誠信教育面臨的困境。
在誠信教育方面,同學們一致認為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應該從健全個人誠信檔案、建立失信的懲罰措施、開展宣傳教育、加強輿論監督等方面入手。且75.38%認為有必要在學校里建立“個人誠信檔案”,培養學生誠信意識,約束其行為。
在建議開展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有影響作用的活動中,同學們主要建議開展“校園文化載體活動”和“人生選擇的講座”。
(三)大學生誠信問題成因分析
大學生出現各種誠信問題與外界環境的影響有密切聯系。一是傳統的守信道德難以約束現實的利益實際,在權衡利弊的時候,低成本的失信行為最終還是逾越了道德的約束;二是社會風氣的影響,市場經濟的轉型期社會不良風氣滋生對大學生的社會意識產生了不良的影響;三是學校的教育上,重形式輕實效,重灌輸輕引導;四是家庭教育的影響,父母在教育過程中,沒有以身作則,重學業成績輕道德教育;五是復雜龐大的虛擬網絡世界也對學生的誠信產生不良的影響。
二、學校大學生誠信教育現狀
近年來,學校非常重視大學生誠信教育,把誠信教育作為常規工作狠抓落實,定期開展。學校及各二級學院誠信教育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召開主題班會,倡導誠信考試;二是開展簽名活動,在《誠信考試倡議書》上簽名或開展誠信宣誓活動;三是推行無人監考,踐行誠信考試;四是舉行板報比賽,宣傳誠信知識;五開展“誠信杯”辯論賽、演講比賽;六是開展學生資助誠信教育主題活動。
在對學生了解其所在學院開展誠信教育的宣傳方式中,同學們首選的是主題班會,講座、誠信板報、誠信演講等次之。可見,誠信教育主題班會是各二級學院開展誠信教育的主要方式。
三、大學生誠信教育存在問題與不足
學校歷來重視大學生誠信教育,每年積極組織各種誠信教育活動,但總體看來,當前的誠信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
一是主題教育內容不夠豐富。當前學校的誠信教育內容主要集中在考試誠信,但在就業、社會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誠信教育較為缺乏。
二是活動形式較為單一。現在我校的誠信考試主題教育活動主要以主題班會、講座、板報、演講比賽等集體教育活動為主,輔以簽寫《誠信考試承諾書》,并進行誠信考試宣誓的方式,而無人監考誠信考試只是在個別學院進行試點;誠信板報也主要是部分學生參與,難以保證誠信觀念深入到每一位同學。
三是同學參與度不高。部分同學對誠信教育不夠重視,認為誠信教育、誠信宣傳與自己無關,但往往在學習、生活中卻失信于人。
四是教育效果不明顯。在調查問卷分析中,60.38%的同學們認為所在學院對誠信教育的宣傳“效果不太明顯”,只有17.31%的同學認為誠信教育的宣傳“效果很好”。如圖。可見,學校的誠信教育教育仍缺乏實效性,教育效果沒有真正體現出來。
五是學生對教師缺乏信任。在調查問卷中,讓學生對家長、老師 、朋友、自己、其他人按照可信任程度進行先后排序(最信任的排在前),排序的選項平均綜合得分反映了選項的綜合排名情況,得分越高表示綜合排序越靠前。計算方法為:選項平均綜合得分=( 頻數€茲ㄖ擔?本題填寫人次。家長得分最高4.38分,自己次之,而老師得分2.59分排在朋友之后。由此可見,在部分同學看來,老師仍缺乏一定的信任感。
四、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措施建議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將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作為加強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誠信教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要根據現有教育存在的問題,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
(一)豐富誠信教育內容
誠信教育內容不應僅僅局限在誠信考試上,還要豐富其他方面的內容,如就業誠信、社會人際交往誠信、資助誠信教育,內容可以結合社會的道德文化建設,體現誠信道德建設,引導學生共建和諧校園。
(二)豐富教育活動形式
誠信教育除了主題班會、講座、演講等形式,還應當充分利用學生課外活動,調動學生的各種社團組織,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主題活動進行針對性的誠信教育,如開展誠信征文、評選“誠信標兵”等,還應繼續實施無人監考誠信考試,進一步擴大誠信考試的范圍和積極宣傳其良好的影響作用。
(三)增強學生誠信意識
大學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過程中,要著重加強誠信意識的自我培養。一是要引導學生黨員、團員、干部等學生骨干帶頭,自覺認識誠信道德建設的必要性、重要性;二是引導學生黨員、團員、干部等學生骨干以身作則,做好踐行誠信的榜樣和模范,把誠信作為日常生活、學習的習慣行為。
(四)完善誠信制度
一是建設學生誠信考評制度,包括確定誠信考評指標,劃定誠信考評等級;通過學生自評、互評,老師評議進行民主考評。二是建立學生誠信檔案,充分利用學校學生管理系統,建立學生關于考試紀律、圖書借閱、助學貸款、學費繳納、獎懲情況、學習成績等詳細信息,通過與學校的校園卡、上網卡等校園系統進行兼容聯網,實時記錄學生的各種信用行為,并設定不良信用行為的處罰措施。在學生畢業時,把誠信檔案加入到學生個人人事檔案中,通過誠信檔案約束、監督大學生的信用行為。
(五)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
當前,學校在具體執行各種規章制度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定的不公正和不誠信行為,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產生了負面影響,而作為德育的老師,在誠信教育時,教育方式、方法過于簡單,灌輸、說教過多,忽視情感教育,導致了學生對老師產生了反感情緒甚至不信任。為此,教師要以身作則,時時處處做誠信的表率,做好率先垂范的言傳身教作用,并注重改進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誠信教育寓教于樂,學生樂于學習,樂于接受。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實踐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工程,高校的誠信教育對培養素質全面、德才兼備的社會后備人才有重要的作用,全體師生應抓住當前國家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實踐的良好時機,積極探索誠信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與時俱進,共同開創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