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IP價值的凸顯,電視劇網絡版權費瘋漲為10年前的7000余倍,企業間的網絡版權糾紛逐年增多,網絡版權對互聯網企業的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當今網絡版權生態之中,互聯網企業該如何加強自身對版權的保護力度?本文通過對網絡版權生態模式以及互聯網企業版權司法保護現狀分析,針對互聯網企業版權保護問題提出加大訴訟維權力度,企業IP管理精細化、常態化等建議,以促進互聯網版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 網絡 版權 互聯網 企業 保護
作者簡介:徐慧斌,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學。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186
一、網絡版權生態概況
2013年至今,在經歷“燒錢”搶版權時期的洗禮后,網絡視頻行業步入“內容為王”時代,除了購買優質正版資源,自制優質視頻資源也成了網絡視頻行業發展的新模式。此外,隨著愛奇藝與PPS、優酷與土豆的合并,網絡視頻格局被再一次洗牌。根據艾瑞mUserTracker監測數據,目前網絡視頻行業中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樂視視頻月獨立使用設備數平均超過一億,成為第一梯隊。萌芽階段的“百家爭鳴”已成為四分天下的“巨頭時代”。
在版權規范化的背景下,盜版音樂紛紛下架,截至2015年7月,全網共計主動下架未經授權音樂作品220余萬?,F階段,擴大既有曲庫規模、提供更為完整的曲庫資源成為企業的重要目標。從音樂版權資源看,目前中國新音樂集團(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的版權音樂在整體版權音樂中占比均達到90%以上,網易云音樂的版權音樂歌曲量占整體版權音樂的70%左右,阿里音樂的版權音樂歌曲量在整體版權音樂中的比例低于20%。另外,在線音樂用戶付費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5年已達10.5億元。
這一階段,網絡文學行業發展迅速,網絡文學IP價值凸顯,受到整個泛娛樂產業的追捧,IP版權費不斷上升,天價版權IP頻現。網絡文學誕生了一條全版權運營的產業鏈,以文學為源頭,促進精品IP在線下出版、影視、游戲、動漫、音樂等“泛娛樂”領域的多態呈現,實現了文字閱讀市場價值最大化。但網絡文學盜版現象仍舊根深蒂固,2014年,盜版至少使PC端付費閱讀收入和移動端付費閱讀收入蒙受合計77.7億元的損失。
二、網絡版權生態模式分析
(一)網絡版權生態模式之一:著作權人·平臺·用戶
依據《著作權法》中不同主體的法律地位,網絡版權生態可分為著作權人、網絡平臺和最終用戶三大主體。
其一,著作權人?!吨鳈喾ā返谝粭l明文規定,“為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作者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確立了其保護著作權人的立法原則?;ヂ摼W時代,著作權人的傳統創作模式被顛覆,分享經濟的特點激發了大眾創作熱情。文學創造、視頻制作、原創音樂等各領域的著作權人都步入“互聯網+內容”的潮流。網絡視頻行業中,目前網絡視頻版權人主要由電視臺、獨立影視內容提供商和UGC內容組成。此外,平臺自制作品井噴式發展,2015年網絡自制劇共產出379部,年增幅達85%,成為近年內容提供的一大來源。
其二,平臺。網絡平臺作為作品在互聯網傳播的中樞,是版權生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但也存在諸如畸形發展、盜版侵權等問題,版權人與平臺、平臺與平臺之間的大量網絡版權糾紛產生于此環節。王利明教授曾指出,“互聯網立法的重心在于規范網絡服務提供者”,可見平臺這一環確為法律的重點規范對象。例如《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首次明確了網絡信息服務中的間接責任,2009年《侵權責任法》中也對網絡服務提供者做出了相關規定。另一方面,“避風港”原則的確立則體現了立法者對中立信息傳播技術的保護。產業發展方面,在各大網絡行業平臺經歷數年整合后,網絡版權生態進入了內容為王的巨頭時代,部分平臺的商業模式由HULU模式向付費模式轉變,但廣告盈利仍占主導,同時“粉絲經濟” 的收益逐漸上升。
其三,用戶。在法律地位上,《著作權法》規定了法定許可以及合理使用制度,對著作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濫用該制度也使得網絡用戶往往成為網絡著作權的直接侵權人,即UGC內容涉及的侵權糾紛,平臺則可能成為間接侵權人,負有通知后刪除的義務。另一方面,網絡版權產業鏈中的用戶則是版權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 2016年中國在線視頻用戶付費市場規模為96.2億元,同比增長率為90.8%。 愛奇藝、樂視、騰訊等各大網絡巨頭紛紛采取不同的付費策略,在內容與用戶服務兩方面著手改進,搶占用戶付費市場,使得越來越多的用戶愿意為版權買單?!秷蟾妗分姓{查顯示,70.9%的移動付費視頻用戶為原創視頻付費的原因是“支持原創作者的心血”??梢姡瑥钠脚_到用戶這一環節,版權生態形成了較為良性的相互作用。
(二)網絡版權生態模式之二:上游·中游·下游
《著作權法》第12條規定:“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贝藯l規定明確了演繹作品的歸屬。網絡版權生態中,以網絡文學作為原作品的演繹作品最為典型,例如將網絡小說改編為影視劇本、網絡游戲劇情等。2011年,自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首次提出打造IP為核心的“泛娛樂”構思以來,網絡文學、影視、音樂行業的融合現象明顯,逐步構建起一個全新的網絡版權生態——泛娛樂版權生態,“明星IP”成為泛娛樂產業中發揮粉絲經濟效益的核心。在泛娛樂產業鏈中,網絡文學是最大IP源頭?!?015年中國網絡文學IP價值研究報告》表明,網絡文學作品年產量遠高于出版文學、影視和游戲,以絕對優勢占據產業鏈上游。網絡文學行業利用自身IP資源優勢,主要以演繹作品的形式向視頻行業、游戲行業不斷衍生,甚至向全產業鏈打通,包括音頻、周邊,甚至舞臺劇。網絡視頻、游戲行業成為泛娛樂產業鏈的中游主力,網絡文學改編作品在視頻、游戲領域憑借粉絲經濟取得了驚人的成績。
這一網絡版權生態中,由于粉絲經濟效益,正版用戶的衍生價值高于盜版用戶,對上游業以及衍生的中下游產業營收貢獻度更大。因此,能否有效遏制上游產業的盜版現象關乎整條產業鏈的生態健康。在行政監管層面,“劍網2016”重點整治網絡文學侵權現象,正反映了國家對泛娛樂版權生態的高度重視以及從源頭遏制盜版的決心。
三、互聯網企業的網絡版權司法保護現狀
本文通過“Open Law”判例檢索網檢索相關判決書,以兩大典型互聯網公司: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視)與酷溜網(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酷溜)的網絡版權司法保護狀況為例進行對比,初步對互聯網企業的網絡版權司法保護現狀進行實證分析。
樂視早在視頻行業萌芽階段便前瞻性地低價收購了大量影視劇內容的互聯網版權,積累了大量版權資源,搶先布局版權市場,為其后成為網絡版權“維權斗士”奠定了基礎。2015年,樂視還推出了1500萬元的版權保護計劃,進行全網視頻內容的侵權監控,并與監管部門聯動,維護網絡版權。2012年至2016年僅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中,樂視作為當事人的多達512起,其中作為原告的為412起,訴訟總量居國內互聯網企業之首。 相較于樂視購買版權的先見之明,酷溜則和絕大多數視頻網站一樣,不堪高昂版權費的重壓,逐漸衰落,最終無奈走向了“盜版之路”,近年僅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被起訴的案件就有近200件。如今的酷溜與六間房、56網等紅及一時的網站一樣,已成為歷史,鮮少有人問津。
表1:樂視、酷溜訴訟情況對比表(部分)
根據表1,僅在筆者不完全統計的判決中,樂視通過訴訟獲賠額就達近200萬元;酷溜則全部作為被告被起訴,訴訟賠償額達26萬余元。同時,注重版權保護工作的樂視一審案件勝訴率極高,幾乎無一敗訴;酷溜作為常年被告,則處在近乎“逢告必賠”的尷尬境地??梢?,網絡版權日益規范化的今天,憑盜版資源獲利的可能性已越來越小,只有走正版之路,以內容為王的互聯網企業才能長久生存。
四、互聯網企業網絡版權保護建議
(一)加強版權聯盟工作與協同合作力度
版權聯盟在互聯網巨頭之間已然逐漸成立,但存在虎頭蛇尾的現象,如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版權工作委員會官方網站公布的侵權黑名單在2010年后便再無消息。因此,版權聯盟工作后續力度亟待加強,互聯網企業之間作為聯盟成員,在日常的運營過程中除了堅守聯盟原則之外,有必要進行相互監督,落實版權聯盟成員的獎勵懲戒機制。此外,互聯網企業可積極與出版業等其他行業開展合作,多方面營造健康有序、合作共贏的網絡版權生態。
(二)加大侵權訴訟維權力度
網絡版權保護是綜合性的工程,而現階段司法保護的作用愈發凸顯。正如前文中樂視與酷溜兩大視頻網站的對比,體現了訴訟維權的影響所在。此外,此類訴訟中賠償額的認定對企業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天價版權費反映出IP價值蘊藏著的巨大經濟利益。因此,企業應積極建立投訴鏈接機制,處理日常版權侵權現象,必要時運用司法的力量維護版權、打擊盜版。訴訟維權不僅是力度問題,更彰顯了一個企業的態度,樂視的侵權糾紛之多,勝訴率之高并非僅源于其正版資源之多,而在于樂視的維權態度。
(三)企業IP管理精細化、常態化
精細化的IP管理,是“內容為王”時代互聯網企業版權聚合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如何對自己的IP作品進行有效管理決定了企業的未來。筆者建議互聯網企業建立全面的內容資產版權信息管理平臺,確保版權信息及時有效地收集、查詢、分析和統計,實時管理每一部作品的版權流動。其次,利用網絡技術構建版權保護系統也是企業常態化管理IP的重要舉措。例如,百度開發了反盜版“DNA比對識別”系統。該系統通過文字比對技術,讓其他與比對數據庫里一樣的文字作品不能再被上傳到百度文庫,通過這種方式大大降低了百度文庫的投訴率,99%的侵權作品上傳行為從源頭得到了有效制止。盜版侵權無孔不入,唯有企業自身對IP管理的精細化、常態化才能最大程度地從源頭遏制住侵權行為。
注釋:
《2016年中國視頻網站付費用戶典型案例研究報告》.
參考文獻:
[1]王利明. 論網絡侵權中的通知規則.北方法學.2014(2).
[2]吳漢東. 論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著作權侵權責任.中國法學.2011(2).
[3]江波. “互聯網+版權”將創造什么奇跡.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5-08-06.
[4]毛俊玉. 版權保護:互聯網企業如何作為.中國文化報.2015-03-21.
[5]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