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慶生
摘要:微課和翻轉課堂作為新型教學模式,沖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對初中物理教學起到了推動作用,但阻力依然存在,需要不斷地探索。從實際教學出發,以《摩擦力》一課為例,簡單闡述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教學中的嘗試。
關鍵詞:微課 翻轉課堂 物理教學
一、前言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通常是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教師的講解占用了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這種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容易造成課堂教學沉悶的局面。“微課”和“翻轉課堂”都是時下課堂教學改革的熱門詞匯。在翻轉課堂中,先利用微課資源課前自主學習,后在課堂上教師輔導,凸顯了微課的作用。微課的產生,本身保證了翻轉課堂的可操作性,但如何把微課和翻轉課堂更好地結合在一起,逐步發展為以后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還需要不斷的探索。本文從筆者的實際教學出發,以《摩擦力》一課為例,簡單闡述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教學中的嘗試和改進。
二、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
1.微課的內涵
微課,即微課程,我國最早提出微課概念的胡鐵生老師將微課界定為,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微課的核心是微視頻,時長5~10分鐘,同時還包括微教案、微習題和微課件等。
2.翻轉課堂的內涵
翻轉課堂,即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課堂內外顛倒過來,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翻轉課堂”的模式下,學生首先接受知識的傳遞,即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課余時間通過視頻或其他多媒體自學大部分理論知識,上課時間則是學生進行知識內化,與教師互動,學生和教師互相提問,學生可以就自學遇到的疑點進行提問,教師給予答疑,教師還可以設計各種情景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以進一步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鞏固。
3.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即是充分發揮和利用微課的優點,創新性地解決網絡教學問題,教師在課前備好課和課件,設計好導學案,制作好微課視頻,和學習任務一起發布,并適時與學生在線互動,解答問題,記錄相關情況。上課時主要是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答疑解惑,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勤思愛問的好習慣。而學生作為主體,課前根據導學案,觀看微課視頻,自主學習,提出問題,積極思考,在課堂上則針對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與教師和同學探究討論,必要時作適當的成果展示,促進知識內化。
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物理教學中的嘗試——以《摩擦力》為例
筆者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第八章第三節《摩擦力》一課為案例,敘述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物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本節課的具體思路是這樣的:課前通過導學案和微課視頻,讓學生感知摩擦和知道摩擦力的方向與作用點,課中則通過小組合作,實驗探究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并觀看改進實驗后的微課視頻。
1.課前:教師準備學習資源和學生觀看微課,按照導學案自主學習
(1)根據《摩擦力》一課的具體內容進行學情分析和教材分析,設計導學案,導學案中包括具體的學習任務、學習目標和課前練習。在本節內容中,整體的構思是從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方面去認識摩擦力。而課前部分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讓其感知摩擦力,豐富其感性認識,然后知道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點。
(2)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師制作了三個課前的微課視頻。第一個微課視頻主要內容是“筷子提米”,通過生活化的且十分有趣的實驗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并讓學生在家中模仿操作,檢驗真假。第二個微課視頻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動手操作,親身感知摩擦力,視頻演示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動,用手指模仿腳走路時的情景。第三個微課視頻的主要內容是利用牙刷在桌面上移動,觀察刷毛擺動的方向,從而知道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點。
(3)學生課前在導學案的指導下,需要逐步的按順序的觀看微課視頻,知道摩擦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并能舉出幾個實例,知道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作用在兩物體的接觸面上。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和在完成導學案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要及時的記錄下來,在課堂上詢問老師或與同學討論交流,解決問題。
2.課中:學生發現問題、自主探究和教師組織教學、答疑解惑
(1)教師準備好學生實驗所需要的器材,以小組為單位,按照導學案的要求進行自主探究。一開始要根據同學們日常生活的經驗,請同學們猜想一下哪些因素會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引導學生用控制變量法,再針對情況引導學生分析木塊要做怎樣運動,為什么要做勻速直線運動,怎樣才可以做好勻速直線運動,怎樣判斷做了勻速直線運動,并請同學們根據自己選擇的影響因素設計實驗及實驗數據表格,進行分組實驗探究,在學生自主探究之前應該將必要的實驗注意事項進行講解。在小組完成實驗數據表格的設計后,教師應組織小組代表發言,各小組之間交流,并引導學生完成最佳的設計。當所有小組完成試驗后,請各小組分析實驗數據,總結實驗結論并匯報。最后,教師進行課堂小結。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照導學案的任務要求,完成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小組內的每個學生都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實驗數據表格的設計,之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思考,認識到控制變量法和木塊勻速直線運動的必要性。當實驗結束后,學生需要將實驗數據轉化成實驗結論。在遇到問題時,可以參照導學案進行思考或與同學進行交流討論,最后才尋求教師的幫助。
(3)在實驗過程中,要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是比較困難的,學生很難保證速度不變。于是,教師借助了一個微課視頻,展示如何更好地保證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以及改進后的實驗操作。只有把實驗更好地完成了,實驗數據才更加的精確,實驗的結果和結論才更加的正確。
隨著科技和互聯網的發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它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提供了全新的個性化學習支持。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結合了微課和翻轉課堂的教學特點,由課前自主學習、課中合作探究、兩個環節組成。課前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知識的傳授;課上開展翻轉課堂,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內化。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希望在今后的時間內,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優化,更好地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林莉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微課資源的設計與開發[J].課堂教學,2016,(23):124-125.
[2]王同聚.“微課導學”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以中小學機器人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5,(02):112-117.
[3]李平,張學軍.基于“微課導學”模式的初衷物理實驗課堂重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09):89-92.
[4]毛燁,徐建林.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J].軟件導刊,2016,(01):195-196.
[5]樂磊.基于微課的物理“一堂一案,自主發展”課堂研究[J].教育信息技術,2015,(07):16-17.
[6]袁峰.用生活化教育促進初中物理有效教學[J].中國教育參考,2014,(08):65-66.
[7]張光宇.基于微課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16,(3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