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軍
摘 要:小學五年級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高年級學段,對于學生未來發展具有深遠影響。新課標下,強調教育教學要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教師應將新課程理念更多地應用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中,更加合理有效地開展語文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五年級;師生關系;教學工具
開展新課程教學改革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要求,其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它不僅需要教師更新理念,更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創新。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把新課程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把新課程和語文學科特點相結合,讓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在教學中體現為結果。
一、理順新型師生關系
教學實踐應該以正確的教學理論為指導,這是推進課程改革對教學實踐提出的必然要求,新課程下的教學理念需要教師改變以往的師生關系,建立并理順新型師生關系。
新師生關系,強調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把學生放在第一的位置上。五年級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要切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實際,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特別要在教學中關注舊的教學體系下被忽視的“學困生”。
教師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情感、隱私、差異。對“學困生”,教師首先要有愛心,要有恒心。即要講究方法,善于發現學生身上有教育價值的東西。教師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善于表揚。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有勇氣向學生承認自己的過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尊、自強、自愛,相信自己。教師的微笑給優秀生,就如錦上添花,而教師的微笑給學困生,更如雪中送炭。
語文教師應學會處理提升學生學習主體性和發揮教師教學引領作用的關系,加強對學生目標意識、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在課堂上,教師要正確處理好課堂紀律與寬松、活潑的課堂氛圍的關系,處理好課堂上“動與靜”的關系。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浪潮的推動下,教師也應不斷地轉變教育觀念,在新的師生關系下找到一個語文教學課堂嶄新的模式。
新課程下,語文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聲器”,而是從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向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轉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加尊重學生的人格,積極鼓勵學生突破教師、突破課本、突破課堂。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精神和心理品質,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
語文教師要常常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的學習,與學生一起研究討論、對話,建立一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與學生融合成一個學習共同體,給學生一個更大的獨立空間,讓學生去自主領悟、豐富和了解語文的意境和韻律,體現出自主學習又多元互動的新理念。
二、用活新型教學工具
在以往,由于條件限制,小學語文教學成效始終難以提升。為了更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應用現代先進信息技術是十分有必要的。新型的教學工具有助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并配合完成教學任務。
多媒體這種新型教學工具可以快速創設教學情境。新課標強調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小學五年級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情境教學中,教師能夠更加生動形象地將語文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進入情境,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助于為學生帶來雙重的視覺和聽覺沖擊,將教材中的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教材中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明晰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以激發學習興趣為主要目標,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全身心投入到小學語文學習中。由于課文內容有限,學生難以從教材中感受到課文所攜帶的大量信息,無法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需求,長此以往,很容易喪失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而且紙質文章難以更加生動、全面地將課文信息展現在學生面前。故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與課文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在課堂上展示出來,以生動形象的形式來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興趣,提升課堂學習成效。
新課標教育改革提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所以,教師需要注重小學語文教學的延伸,有意識、有目的地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開展延伸教學,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學習的延伸拓展,豐富知識儲備。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強大的信息收集作用,有效開展延伸教學活動。
現代化教學手段是科學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表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先進技術輔助教學活動開展,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語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高俊文.如何使用新課程理念指導小學語文教學[J].考試周刊,2015(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