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虹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學數學高效、高質的教學目標給小學教學提出了要求,重視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氛圍日益增強,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的教學內容在教材中得到體現。針對目前小學中高年級存在的教學效率低、學生對數學課堂的學習內容吸收和消化差等問題,提出了些許高效性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效率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進入初中及高中學習的重要基礎階段,思維能力及邏輯能力的建立十分關鍵。教師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針對每名學生的學習特征及其個性思維模式,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提高數學課堂的高效性,是當代教師數學教學深思的課題。
一、提升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效率之作用
目前,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仍被無效課堂的陰影所籠罩,煩瑣的教學模塊,關聯的教學內容沒有系統地加以整理,加上師生之間的交流甚少,參與互動性差,使得學生難以將前期的學習內容與自身已掌握的知識有效地結合,有的甚至產生本末倒置的問題;忽視了教學與學習內容的創新,發散性思維方式并沒有在數學課堂中實施。因此,新課改的教學宗旨是開展數學教學的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所謂效率,就是指在規定的單位時間內實際完成的工作量,而高效課堂是指在規定時間的教學課堂里,激活學生的學習細胞,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課堂的教學內容,去繁從簡,促使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并有所創新地多方向發展。只有在高效課堂中,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參與能力才會有效地融合在學習過程中,排除干擾,有效地將教學內容滿足他們學習的愿望與需要,讓課堂的每一分鐘都能實現最大的價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創新精神。
二、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課堂效率的途徑分析
1.提前預設,督促學生預習
在規定的數學課堂中,新知識的講授及掌握需要一定的心理及知識的準備。因此,在教學課堂之前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在課堂上有充裕的時間去復習和學習課程內容,跟緊教師的教學安排步伐。
2.有效整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溫故知新
數學課堂教學內容時間的科學控制是教師的基本功。圍繞著學生這一學習主體,教師一方面要給學生溫故而知新的時間,另一方面還要帶動學生在設計的不同環節,提高其感應器官,積極踴躍地參與到教學環境中來,確保他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注意力及思考力的到位。例如,在一節課堂內,一般設計的教學模塊有三個以上,實現模塊教學的環節在6個之內為宜。
3.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新設計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中高年級的教學過程中,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以視覺沖擊為主,增添游戲趣味性氛圍,通過多媒體的運用,播放活躍、動感的形象故事,演示相關的課程內容,幫助小學生正確合理地思考和學習課程知識,而不會錯誤或難以理解生澀數學概念。例如,西師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百分數》,教師通過講述百分數的概念,分析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掌握常用的百分數的計算方法,同時結合多媒體視頻展示生活中眾人喜愛的“火鍋”配料的具體應用,分析配料中所包含的百分數信息,辣椒占50%,花椒占30%,其他成分占20%,得到配料的總體成份為100,從而分析出這桌火鍋的麻辣程度,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4.開展合作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生的個人思維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在教學課堂中,采用多形式諸如:網絡式、立體式等課堂結構,讓每一名學生沉浸在學習的主角當中,在小組的學習議案中發出自己的聲音和見解,取長補短,教師將課件中的重點和難點放在討論課題中,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有效的歸納總結,使課堂洋溢著生機勃勃的氣氛。西師版小學五年級“長方體”,教師首先在大屏幕上放映出一個點引起學生的注意,再慢慢地拉動這個點,得到一個線段,再讓三名學生上臺在屏幕上照樣畫出一個線段,繼而教師提問:“如果將這四個線段首尾連接會是什么圖案?”學生回答:“長方形?!比缓蠼處熇^續將課件出示6個面,再圍成一個長方體,從而得到一個結論:六個長方形組成一個長方體。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點、線、面和體之間的相互聯系,也了解了長方體的基本構成。之后,教師就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的長方體物體導入到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等基本概念的認識,順利地導入了新課,提高了學生的認識能力,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課程教學的高效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案,注重他們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其親身體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發現知識,享受應用數學知識的樂趣,發揮主觀能動性,拓寬自己的學習范圍,加深數學知識的理解與過程,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性。
參考文獻:
[1]寇學昭.淺談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效率的策略[J].學周刊,2016(32).
[2]黃仕江.淺談小學高年級數學反思習慣的培養[J].華夏教師,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