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虹
摘 要:班主任是班集體的靈魂,主要體現在班主任對學生群體的導向作用。“導”就是疏導、誘導、指導、引導。選取了班主任上班會課這個角度,分別從計劃性、針對性、教育性、趣味性和自主性五個方面闡述分析班主任的“導”。導,學生則通,則得。所以,班主任要善于當“導演”,特別是在培養和教育班集體的主舞臺上當好“導演”。
關鍵詞:班會課;計劃性;針對性;教育性;自主性
一次好的班會課,能給同學們留下美好的回憶。一位好的班主任,定會以自身所能,在精心執導的班會課中,讓同學們在與之構建的集體生活中,積聚多彩的畫面。為此,上好班會課尤其重要。那么,如何上好班會課呢?我認為有以下四點:
一、班會要有計劃性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要根據學校要求和班級建設目標有計劃地安排班級活動。本學期我結合學校的工作要求,有計劃地安排了養成教育、“三感”教育等系列班會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行為和生活學習習慣,學會感恩,懂得感激,常懷感動之心。開學第一周我以“新學期的愿望”為主題讓學生在班會暢談新學期的愿望,以便做好新學期的計劃。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在新的一年里同學們都說出自己的新年愿望或新學期的愿望。同學們在悠揚的音樂聲中說出的愿望有關于自己的;有關于別人的;有關于老師的;有關于宿舍的;有關于班級的;有關于學校的等等。聽到他們的愿望,我覺得學生的心靈都是那么善良,那么純真,那么美好。接著我又說出我作為班主任的愿望:
1.希望我的學生平平安安,身體健康。借此談談安全的重要性。健康也是一種幸福,教育學生注意人身安全和自我的身心調適。
2.希望我的學生文明有禮,誠實守信,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明禮誠信是一種修養,愿我的學生都做有修養的人。
3.希望我的學生尊師守紀,成為別人尊敬的榜樣。讓學生認識到遵守紀律是講文明的一種表現。借此說說一天中一個學生遵守的紀律內容有哪些,使學生心中有數,明確方向。
4.希望我的學生勤奮好學,團結進取。班榮我榮,做先進集體的成員,做文明班的學生,做同學們心中的英雄。一節班會課下來,同學們的臉上是掛著笑容。我想,在笑容的背后我與同學們的心靈是相通的。彼此的愿望讓師生之間架起感情的橋梁,真誠的心愿增進師生感情,增進感情之余,同學們也受到了教育。
二、班會要有針對性
“針對性”是班會的重要特征,確定主題選擇材料都要從班級實際出發,做到有的放矢。班上的孩子獨生子女多,他們個性張揚,比較自我。總認為自己是對的。不能容忍別人的過失和缺點。以致經常鬧矛盾,班上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現象。于是我分別以“如何處理好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和“我尊敬的人是誰——學榜樣做榜樣”為主題,連續利用兩周班會課的時間教育引導學生要正確認識自己,客觀對待別人。這兩次班會活動都由學生干部主持,讓學生之間互動交流,最后我來總結。通過交流同學們學會了忍讓,學會了寬容。懂得了當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時,我們如何去對待,怎樣處理為最好。同時,同學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優點和長處,我們要多看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就能成為別人的榜樣,從而受到別人的尊重。“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不是他們沒有缺點,而是他們把自己的優點發揮了出來。”所以在“學榜樣做榜樣”的班會活動中,同學們談到班上自己最尊敬的人時,說到自己尊敬的理由都是積極向上的。如:助人為樂、學習優秀、刻苦學習、大公無私、性格開朗、積極樂觀、主動為班集體做事等等。你看我們的學生都是要求健康上進的,這樣的班會就能達到以善引善的目的,從而消除了班上出現的不和諧現象。
三、班會要注重教育性
陶行知曾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所以我們班會的形式要精心設計,堅持正面教育,因為它的教育作用不僅體現在班會過程的每個環節,還體現在班會的前前后后。每次班會活動前都應有個整體構思,做好充分準備,精心設計好班會活動的內容,讓班會活動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班會活動后要把班會的教育功能延伸到學生的生活學習當中,不能上完班會課后就跟自己說我完成任務了。
記得有一位學生家長在孩子的書包里無意發現100元錢,這位男生說不是他自己的也不知道是誰的,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我順藤摸瓜花了幾天時間從各方面去調查。最后鎖定這100元錢是這位男生的,但他總不肯承認是自己的。剛好那段時間我校深入開展學習《弟子規》的活動。在班會課上,我與同學們一起學習《弟子規》的內容。當學到“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貽親羞”這一段時,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不但動情地用語言分析其中的含義,使同學們曉之以理。我還用眼睛深情地掃視著每個學生,用眼睛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情感,并且故意把目光游移在那位男生身上。
我的目光有時變得嚴厲,有時又變得深沉,但更多的是表示痛心。不出我所料,班會課后,等其他同學都走了,那位男生單獨走到辦公室來找我,對我說:“對不起,老師,那100元是我悄悄地從媽媽錢包里拿的。我知道學校是不允許帶錢回來的,我不但欺騙了父母,還違反了學校紀律。”說完,他的眼眶里盈滿了淚水。我知道他是內疚、自責、后悔。于是,我拍著他的肩膀因勢利導地與他進行心理疏導并動情地進行了教育。事后,他還主動找父母談心,向父母親承認了錯誤。此后,我主動與男生的父母溝通,以便共同教育孩子。多留意,多觀察,發現他確實改變了許多。
四、班會要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要在班會課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其成為班會的主人。要重視提高學生在班會活動中的參與度。這種參與意味著每一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能發現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并且在參與中得到成功的快樂體驗。在“我自信,我精彩”的主題班會上,我要求同學們圍繞四個問題分組討論:(1)我為自己做了什么?(2)我為別人做了什么?(3)我為班集體做了什么?(4)我的驕傲是什么?經過激烈的討論,同學們都踴躍發言,而且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這樣大大提高了同學們的參與度,讓更多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對學生群體的導向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導”就是疏導、誘導、指導、引導。導,學生則通,則得。由此,我認為“班主任是班集體的靈魂”這說法不為過。如果說,學生生活在一個好的班集體中是一種幸運的話,那么,遇上一個善于當“導演”的好班主任,則是整個班集體的幸運。所以,我們班主任要善于“導”好每一節班會課,“導”好班級中的每一個“演員”——學生。
請相信自己,我們都能在培養和教育班集體的主舞臺上當好“導演”角色。
參考文獻:
[1]李季,梁剛慧,賈高見.小活動大德育[M].暨南大學大學出版社,2012.
[2]張萬祥.班主任其實好當[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