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轟
摘 要:翻轉課堂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模式,起源于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高中”。2011年,薩爾曼·汗(Salman khan)和他創立的汗學院(Khan Academy)應用翻轉課堂方式開展教學活動。翻轉課程的特點是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自主自由地獲得學習的知識資源,且沒有學生人數的限制。并且可以借鑒精品課程的教學內容,甚至一些教學名師的個性化教學方法,及時和學生進行互動。當前在VB程序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文章把翻轉課堂模式融入VB程序傳統教學模式之中,對該課程改革進行探索與實踐,為高校課程改革探索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翻轉課堂;VB程序;課程改革
一、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VB程序設計課程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1.程序課程設置問題
VB程序是一般本科院校的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但是由于它屬于計算機程序類課程,要求有一定的數學功底以及邏輯動手能力,并且一般開設在大一學期,而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既沒有編程基礎,邏輯能力又比較差,而VB程序課程需要大量的上機練習和實際操作才能掌握,而現在的課程要求并不會安排足夠的課時,甚至考慮到學生其他重要的課程還會經常被減縮課時,學生往往還沒完成好上機操作的題目就要參加考試。大部分院校都以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為目的,因此在教學內容和難度上都圍繞這個目標,在教學上雖然可以做到應試卻不能用于實踐,稍微高深一點的編程或難點內容就會給學生造成學習上的壓力。
2.學生問題
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學習該門課程時,由于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和能力有較大差異,大部分的學生欠缺編程基礎,在程序語言學習方面也不容易接受,考慮問題不全面,遇到難題或難點,不敢請教老師,以致問題越聚越多,干脆就放任自流,很容易產生厭學和棄學的心理。當然也有一些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或許在上大學之前已經學過該課程,對這種強調邏輯思維的程序課程有濃厚的興趣,理解能力也比一般的學生強,他們可能對這門課程的學習不限于此,反而覺得課程由于圍繞的是應試等級考試的內容而感覺到乏味,因而也沒有再深入學習的積極性。
3.教學方式問題
大部分的學校現行的VB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方式依舊是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學生實驗課練習為輔。理論教學與上機教學基本上是分開進行的,在理論課上,教師為了考慮到所有的學生,只能從每一章的每一節的每一個小點從頭到尾講授,并不能很好地從學生角度出發去講解課程,大部分的時候采取的是“填鴨式”的灌輸式教學。上機課上教師雖然可以進行面對面的輔導,但讓全體學生都能得到教師的輔導也是不現實的,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少的情況居多,達不到應用的教學效果。
二、實踐和探索
1.探索內容和方法
講授這門課程的教師可以通過集體備課,進一步明確課程的教學目的,吃透難點、重點,提供實用、經典的教學案例,制作深入淺出而又貼近實際的教案和PPT;并且在網絡平臺上提供大量教學資源,讓學生在上理論課前就可以利用教師在網絡平臺上傳的數字材料(如音頻、視頻、PPT等)學習。在如今“互聯網+”的時代,利用圖書館、電腦、智能手機等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還可以把自己的疑惑和問題提交到平臺上,讓其他學習的同學和教師都可以進行評論和回答,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也更好地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使得學生能更好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
2.實踐效果與評價
我們會對VB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實踐效果評價研究,通過學生評價和同行評價等手段進行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VB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的應用效果研究,如果效果良好,將會在其他課程學習上推廣。
翻轉課堂模式并不是取代傳統的課堂,它是對傳統課堂的一種更好的補充,如果純粹用翻轉課堂來代替傳統課堂,會造成教學指導思想的偏頗。但是可以把這種模式和傳統課堂進行互補,因為這種模式對教師和學生其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 (3).
[2]姚青榮,楊鵬程,李華兵.翻轉課堂在工科大學物理教學模式中的探索與實踐[J].海峽科技與產業,2016(7):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