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哲+王晶茹+王偉偉

【摘要】 目的 研究并探討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血漿生長素(Ghrelin)水平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方法 80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設為觀察組, 50例健康體檢者設為對照組, 所有受檢者均接受血漿生長素檢測。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腦梗死患者與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不同面積腦梗死患者的血漿生長素水平, 并分析血漿生長素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相關性。結果 觀察組血漿生長素水平為(67.35±10.87)ng/L,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5.46±14.59)ng/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腦梗死患者血漿生長素水平明顯低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面積腦梗死患者的血漿生長素水平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相關性分析, 血漿生長素水平與缺血性腦血管病呈負相關(r=-0.716, P<0.05)。結論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生可能與血漿生長素水平降低有關, 血漿生長素水平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會對腦缺血性損傷予以加重。
【關鍵詞】 缺血性腦血管病;生長素;腦梗死;相關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4.011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investigat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sma ghrelin level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There were 80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50 healthy people in physical examination as control group. All test subjects received detection of plasma ghrelin. Comparison was made on plasma ghrelin level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d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rea. Correlation between plasma ghrelin and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plasma ghrelin level as (67.35±10.87) ng/L, which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85.46±14.59) ng/L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ad obviously lower plasma ghrelin level than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difference of plasma ghrel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rea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sma ghrelin and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r=-0.716, P<0.05). Conclusion Occurrence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ay show relationship with reduction of plasma ghrelin level, which leads to certain exacerbation of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Key words】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Ghrelin; Cerebral infarction; Correlation
缺血性腦血管病主要是指因腦組織缺血而引發的病變, 主要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即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尚未發現理想的治療方法, 故如何有效防治缺血性腦血管病成為當前腦血管疾病方面的重要研究課題。血漿生長素可能與缺血性腦血管病存在密切關聯, 但目前臨床上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報道相對較少, 為此, 本次研究對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間共80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和50例健康體檢者進行比較研究, 以明確缺血性腦血管病與血漿生長素表達水平的關系。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和5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80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設為觀察組, 50例健康體檢者設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均經顱部CT、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測證實為缺血性腦血管病, 其中, 腦梗死51例(包括15例大面積腦梗死、16例中面積腦梗死、20例小面積腦梗死),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29例, 男42例, 女38例, 年齡45~73歲, 平均年齡(58.67±12.59)歲;對照組體檢者均經顱部MRI檢測未見任何腦部病變, 其中, 男26例, 女24例,
年齡39~78歲, 平均年齡(57.29±16.83)歲。兩組受檢者均對此次研究方法和目的進行了解, 自愿參與研究。兩組受檢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受檢者均接受血漿生長素檢測, 于清晨空腹狀態下采集患者肘靜脈血液3 ml作為檢測標本, 將其置入含有抗凝劑的冷試管中, 以1600 r/min的速度持續離心處理5 min, 取血漿, 置于-80℃冷凍箱中保存,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劑試驗法測定血漿中生長素含量。
1. 3 觀察指標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腦梗死患者與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不同面積腦梗死患者的血漿生長素水平, 并分析血漿生長素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相關性。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多行多列計數資料采用F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相關性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觀察組與對照組血漿生長素水平比較 觀察組血漿生長素水平為(67.35±10.87)ng/L,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5.46±14.59)ng/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腦梗死患者與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血漿生長素水平比較 腦梗死患者血漿生長素水平明顯低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不同面積腦梗死患者血漿生長素水平比較 不同面積腦梗死患者的血漿生長素水平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4 相關性分析 經相關性分析, 血漿生長素水平與缺血性腦血管病呈負相關(r=-0.716, P<0.05)。
3 討論
腦血管疾病隨著近年來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而出現增高, 是導致人類死亡的重要原因, 其中, 缺血性腦血管病在腦血管疾病中占約85%的比例, 其致殘率、致死率均較高, 因此, 如何有效防治缺血性腦血管病這一問題越來越受關注和重視[1]。
明確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病危險因素是對其進行有效預防的重要條件, 而將缺血性腦血管病發病危險因素與其自身病理生理改變進行聯系是當前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研究新方向。近年來, 有學者提出采用生長素治療腦梗死, 主要是通過外源性補充生長素, 促使腦梗死患者神經細胞逐漸修復, 從該點著手, 臨床研究發現, 生長素在腦梗死患者機體內的表達水平普遍較低, 提示生長素可能參與到腦梗死的發生機制中[2-4]。生長素屬于小分子多肽, 主要包含有28個氨基酸, 生成于胃底黏膜泌酸腺X/A細胞, 通過其N端第三位絲氨酸殘基的辛酰化作用, 可對生長激素分泌予以促進, 具有心臟保護、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等作用, 還可對腦血管缺血反應進行調控[5]。有研究報道指出, 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后大鼠的生長素表達水平在其缺血灶內顯著下降, 而通過注入外源性生長素, 可使其生長素表達顯著增高。臨床上關于生長素的研究逐漸增多[6], 但關于血漿生長素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研究報道極為少見, 為此, 本次研究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和健康體檢者進行比較后發現, 觀察組血漿生長素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腦梗死患者血漿生長素水平明顯低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P<0.05);不同面積腦梗死患者的血漿生長素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經相關性分析, 血漿生長素水平與缺血性腦血管病呈負相關(r=-0.716, P<0.05), 提示血漿生長素可能參與到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生機制中。
綜上所述,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生可能與血漿生長素水平降低有關, 血漿生長素水平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會對腦缺血性損傷予以加重。
參考文獻
[1] 李淑紅, 田麗, 尹蕾, 等.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血管生長素2濃度在腦梗死患者預后評估中的應用價值.中國綜合臨床, 2014, 30(1):58-60.
[2] 薛炬君, 陳曦.探討重組人促紅細胞生長素在急性腦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應用前景.中外醫療, 2016, 35(17):30-31.
[3] 田華.73例胞二磷膽堿與腦神經生長素治療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15(70):120, 123.
[4] 孫巖.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血管生長素-2濃度的動態變化及意義.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1):23-24.
[5] 楊艷艷, 陳德哲, 趙敏, 等.大面積腦梗死患者血漿Ghrelin的表達及其與同型半胱氨酸相關性的研究.泰山醫學院學報, 2016, 37(5):481-483.
[6] 賈增強, 王來, 劉麗冰, 等. Ghrelin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腦水腫和水通道蛋白4表達的影響.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13, 29(5):867-871.
[收稿日期:2017-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