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付
摘 要:新課程改革逐步推進,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平穩有效地開展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文章主要從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的困境出發,從三個不同的方面分別討論了優化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具體措施,希望能為廣大的小學班主任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困境;突破路徑
一、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困境
1. 管理模式單一
小學班主任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往往采用監督管理的方式來督促學生的學習,其管理模式往往僅維持在一種模式上。所以在學習和生活中,班主任給學生的印象總是一成不變的,多為刻板、嚴肅的。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班主任多采用整體性管理的方式,并沒有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這使得學生的個性得不到有效的發展。這種管理方式所存在的弊端不僅僅是對學生來說的,也使得教師感覺任務繁重,并且不能有效地對班級進行管理。雖然班主任會定期召開班級例會,在會上表彰優秀的學生,但是大多數的學生還是沒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學生在這種錯誤的思想引導下,只不過是一個執行任務的傀儡,學生的個性以及主體意識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
2. 管理觀念落后
小學生年紀尚且小,“三觀”尚不成熟,這就要求班主任能夠因材施教,針對每個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很多小學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管理理念開展班級管理工作,認為教育無需以學生為主體,不僅限制了學生的發展,更加難以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如果教師一味地讓學生遵循成人的學習模式,適應成人的思維模式,很容易抑制學生的個性,阻礙了他們發展的空間,使學生變成只會學習的機器,這與現行的素質教育理念是很不符合的。
二、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的突破路徑
1. 根據學生的特性因材施教,制訂有針對性的管理計劃
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缺乏成年人的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因此會有較多影響學習的因素。小學班主任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量影響學習的因素,盡量減少影響學生的不可控因素。班主任應深入了解小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關心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況,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班級規章制度,從而使班級管理工作更加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班主任在制定規章制度時,要有足夠的耐心,因材施教,在實踐中不斷地對自己所制定的規章制度進行打磨和修改,一定會看到其帶來的效果。
2.改變管理觀念
小學班主任在班級工作的管理中,不僅僅要扮演管理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協調工作,協調好學生與學生之間復雜的關系與矛盾,用自己的真心與學生相處,用真心感染學生。班主任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多采用鼓勵、欣賞的態度,多多與學生進行互動,增進師生情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學習。但是在班級工作的管理中,如果一味地采用鼓勵、欣賞的方式來進行管理勢必會起到反作用。所以,班主任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對學生的學習問題進行理性的分析,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找出問題所在。當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時,教師要及時幫助他們找出原因,而不是橫加指責。另外,班主任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規則,小學生的叛逆心理沒有中學生那么強,對制定的規則他們也比較容易接受,并且會遵循規矩。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會增強自己的班級榮譽感和自信心,更加努力地投入學習中。如此不僅可以改變學生的不規范行為,而且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情誼,為班級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發揮“小團體”的作用
班主任可以利用班級“小團體”這一力量提高班級管理效率,從而有效地彌補管理模式單一這一缺陷。對班級“小團體”,班主任不應進行打壓,而應該對這些“小團體”加以引導,讓其起到帶動作用,帶動班級的和諧與穩定。
對“小團體”的思想工作,班主任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進行:第一,班主任應學會利用這些“小團體”中的“小領導”去下放自己的權利;第二,班主任應該讓那些參與多個“小團體”的學生協助開展班級的管理工作,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在班級工作中起到紐帶的作用,最終提高班級的凝聚力。
通過以上對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淺析,我們可以看出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離不開“以人為本”這一管理理念,不僅要改變管理理念,而且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制度,順應時代發展對知識型人才的需求,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麗萍,劉李平,陳向陽.優秀班主任素質現狀分析——廣西中小學百名優秀班主任素質現狀調查報告[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6).
[2]章 燕.小學班主任如何培養學生干部落實班級自主管理[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8).
(作者單位:安徽省亳州市夏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