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俊
(山東省肥城市龍山小學)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國各個領域均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尤其在不斷開展教育改革、高校擴招后,我國整體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小學教育階段,數學學科一直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數學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和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和發展趨勢。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簡要介紹了數學模型思想的含義,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模型思想的相關措施,以期能夠為提升我國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模型思想;培養措施
教育事業經過多年發展后不論在教育理念方面,還是在教學模式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改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如何更是備受關注。當代教育提倡實施素質教育、創新教育以及通識教育等,為了達到此目標,我國教育界一直在優化教學手段,并且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模型思想方面采取了多種措施,且小有成效。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實際教學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嚴重阻礙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
一、數學模型思想概述
所謂數學模型思想,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以數學公式、數學定理以及數學函數等知識點作為模型進行教學,同時以實際生活中的物體為例來解決數學問題的思想。知識源于生活,將實際生活融入數學教學中也是近年來備受教師、學生喜愛的教學模式,其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能使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實踐能力同時得到提升。因此,今后小學數學教師應高度重視培養學生模型思想方面的工作。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模型思想的相關措施
(一)調動學生的建模興趣
小學生具有十分鮮明的性格特點、心理特點,即對世間萬物充滿興趣,且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種特點來開展模型教學。在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情景,以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經歷作為教學藍本,并一步步引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如,在教學“統計”時,若教師依然采取傳統教學方式勢必無法獲得較好的教學效率,而模型思想恰恰可以在此方面發揮很好的作用,教師可以就生活實例開展教學。例如:“昨天我們班組織果園活動,班長摘了4個橘子,小明摘了3個橘子,小芳摘了6個橘子,請問3個同學一共摘了幾個橘子?”此類情景問題能夠將學生引入到場景中,并利用數學模型來解答問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有趣,也更加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二)樹立學生的模型意識
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只有使學生擁有建模意識,才能使其在今后的學習中自覺利用建模意識來解決數學問題。而要做到此點,教師應指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建模習慣,同時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如,很多學生在幼兒園時期已經對數字有了深刻的認知,但是在小學加減法學習中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很多學生往往在面對數字時容易混淆,在進行計算時也容易出錯,若能用學生感興趣的東西舉例,對數字進行模型構建,則能很好地解決此方面的問題。建模意識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學規劃,并且有針對性地開展意識培養的工作。
(三)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
模型思想建立后并不意味著學生能很好地將其應用到學習中,必須充分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在教學中學生對建模有一定的了解后,應趁熱打鐵,加強學生對建模的認知,并不斷提升建模能力。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將建模與生活相聯系往往只局限于相對簡單的問題中,如加減法方面,但若涉及相對復雜的問題時,很多學生會無從下手,如:“籠子中共有兩種動物,雞和兔子,共有68只腳,而雞的腳共有30只,試問籠子中有多少只兔子?”在解答此類問題時就可以應用到模型思想,學生在生活中知道雞有2只腳,兔子有4只腳,根據已知條件可以知道雞有15只,只要再經過簡單的加減法計算則可以得到兔子的數量。
綜上所述,研究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模型思想培養方面的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不僅關系到我國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也關系到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甚至與小學生數學成績、各方面的能力提升息息相關。如今,社會各界對人才的要求在不斷提高,這種形勢下我國必須抓緊人才培養方面的工作,倡導“人才培養從小開始”,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對于學生而言百利而無一害,教師今后應持續完善此方面。
參考文獻:
[1]朱陽金.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2(40):102-103.
[2]王月琴.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開發的思考[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4(10):58.
[3]黃藝芳.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3(14):118.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