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琳
(福建省南平市樟湖中心小學)
摘 要:通過反思傳統音樂欣賞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在考察當代教育現狀、研究當今教育發展趨勢的基礎上,以清晰的理論做指導,大量的實例做依據,探究了小學音樂欣賞課中的多媒體視聽教學。
關鍵詞:視聽;新型模式;音樂欣賞教學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從音樂課堂中體會到音樂的美妙。從上學期教學的情況來看,目前大多數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欣賞課堂上,依然采用傳統的音樂欣賞課堂教學模式。而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今音樂欣賞課的需要。因此,本文就現今音樂欣賞課堂中使用傳統教學模式所普遍存在的弊端,提出一種新型的音樂欣賞教學模式——視聽教學模式。即考慮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采用聲像結合的教學手段,加以多元化、多視覺的音樂知識,使之與傳統教學模式互補。
一、新型教學模式——視聽教學的概念和實施條件
我們已經知道,傳統常用的教學模式包括傳授接受教學模式、示范模仿教學模式、自學輔導教學模式、啟發誘導教學模式、游戲教學模式、參與教學模式、情境陶冶模式、探究發現教學模式、引導創造教學模式等。那什么是新型的教學模式呢?
“新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在一定環境下展開的教學活動進程的穩定結構形式,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一套方法論體系,是基于一定教學理論而建立起來的較穩定的教學活動的框架和程序。”我們所要研究的就是音樂欣賞課中新型教學模式中的一種——視聽教學模式。
“視聽教學”(Audio-visual Instruction),就是運用視覺和聽覺作為主導手段進行教學。本文所提出的視聽教學模式就是指“電化媒體技術運用于教學實踐的一種技術輔助教學模式”。而把這種模式運用到現今的音樂課堂中,就是本文所提出的音樂課堂的新型教學模式。
視聽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依靠視聽教學媒體(Audio Visual Instruction al Media),如:多媒體設施、Flash課件、PPT課件、各種視聽媒體等。除此之外,音樂教師本身所具備的素質與技能也是相當重要的。它除要求音樂教師具備精通的音樂專業技能外,更要求音樂教師具備基本的多媒體設備操作技術、良好的應變能力、豐富的口頭表達解說能力以及多元化、多視角的人文素養等。
二、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欣賞課堂視聽教學模式適合當今的教育形勢發展
按照傳統的音樂欣賞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對一堆枯燥的樂理知識提不起興趣,對一些復雜的音樂技能手忙腳亂。單一的教學形式和有限的知識面,難以滿足現今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音樂欣賞課堂的需求。試問,在這樣的音樂教育環境下,能讓學生從音樂課堂中體會到音樂的美妙嗎?顯然不能。那么,既然不能,就必須改革。
本文所提出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欣賞課堂視聽教學模式的優點(具體將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欣賞課堂視聽教學模式的實施”這一章節展開論述)在于:
1.采用視聽教學模式,可以避開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形式單一和知識面相對較窄的弊端,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加了教學互動,全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視聽結合的教學模式,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減少維持課堂秩序所花費的時間,使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思路不易被打斷。
3.增強對音樂的記憶能力。單純的“蝌蚪文”、看譜、唱譜、記歌詞,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通過多媒體進行視聽強化,則更易使學生產生音樂記憶。
4.培養音樂情感體驗,塑造良好的音樂氛圍教育。可以通過畫面,使學生正確理解歌曲或樂曲的意境,產生正確的情感體驗。
5.塑造健康的審美觀。對音樂的審美和對美術的審美,都可以通過優秀的視聽教材來塑造和熏陶。
以上優點,證明了音樂欣賞課堂視聽教學模式,較之傳統音樂欣賞課堂教學模式,更符合當今教育的發展形勢。當然,一種新事物的產生,除了強大的理論依據外,還需要與現實不斷磨合、改進和發展。那么接下來,我們重點來探究新型教學模式在實際的課堂實踐過程中是如何來實施教學的。
三、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欣賞課堂視聽教學模式的實施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
低年級學生普遍存在著觀察事物不夠籠統、情緒易波動、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學習活動易依賴教師、缺乏獨立性等心理特征。《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1、2年級學段目標是“應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于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
而中、高年級,則是兒童智力發展的過渡時期。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自我意識強,集體榮譽感強,情緒較穩定持久,求知欲增強,獨立性增強。因此在這個年齡段,教師既要起到引導學生學習的作用,又要適當地讓學生減少在學習活動中對科任教師的依賴性。《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小學3、4、5、6年級學段目標是“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下面根據具體的課堂實驗,將此音樂欣賞課新型教學模式架構如下:
1.教師將準備的教具、多媒體課件安排到位。上課鈴響,教師選用與課堂教學有關的生動形象的Flash畫面和音樂,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可采用模擬郊游、觀看電影等情景游戲式,使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本堂音樂欣賞課的音樂情景。
2.進入本課的主題,首先讓學生欣賞本課的樂曲,然后請學生感受樂曲中有哪些我們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聲音,體驗并說出樂曲的音樂情緒。后通過觀看樂曲的演奏資料,讓學生了解有哪些演奏、演唱形式,并通過觀看、聆聽各種不同的演奏演唱形式,從視覺和聽覺上直觀地讓學生了解各種形式的不同之處。
3.再次同時播放樂曲和演奏資料,通過視覺和聽覺強化,使學生正確理解樂曲的風格,并產生正確的審美意識。
4.利用PPT課件,把樂曲的一小段反復播放。解決了以往無法反復播放樂曲主題部分的困難,并對此部分進行重點分析,通過視覺和聽覺的不斷強化,使學生更容易記住樂曲的重點樂段。
5.復習此樂曲,配合演奏資料,讓學生觀看用線條和色塊來表達這首樂曲情感的圖示。通過視覺,直觀地讓學生理解這首樂曲的高潮起伏,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他們自己來記錄樂曲,使整堂音樂課飽滿豐富。
通過上述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欣賞課堂視聽教學模式的實施,我們可以看到,在實際的課堂實踐過程中,音樂欣賞課堂視聽教學模式較之傳統音樂欣賞課堂教學模式,更全面地培養了學生的音樂素養,較好地消除了傳統音樂欣賞課堂教學模式中所存在的弊端,更符合當今教育的發展形勢,符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總目標和基本理念,因此,適用于現今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堂。
一件新事物,開始時往往優缺點共存。但發展是社會的腳步,在傳統中求創新,以適應時代的步伐,這是對全體教育工作者的考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多媒體視聽教學新模式,是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欣賞課堂的發展新趨勢。
參考文獻:
楊曉蓮.學習新課標 嘗試新教學:談音樂欣賞課中的研究性學習[J].甘肅科技縱橫,2004(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