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霞
(涼山州越西縣貢莫中心小學校)
摘 要:情感教育作為新時期教育教學的重點內容,在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培養學生語文思想感情的重點學科,在情感教育中的地位更是不可忽視。新階段的小學語文課程發展中給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實踐性要求,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堂中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特點,以“情感教育”為主線,真正走進小學生的心靈深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在給學生進行更好地引導過程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高效學習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以積極樂觀的教育模式去感化學生的心靈,根據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狀況采用多層次的指導方針去滿足學生的心理情感需求,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情感教育”主要是建立在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上,教師積極關注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的教學模式,對教師和學生都有積極作用。在本篇文章中,我通過分析三種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模式,希望為小學生的快樂發展鋪平道路。
一、在具體情境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
由于在我們學校中留守兒童比較多,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比較差,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具體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并對學生的情感加以引導,使學生明白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比如,在講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人教版)《灰雀》的時候,因為本節課的教學實踐目標是使學生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通過文章中的對話模式分析不同人物的心理特點和感情發展模式,從而使學生明白“做了錯事要及時改正,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在課下準備文章中的對話練習,給學生分好各自的角色,指引學生在課堂上設置出具體的練習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能力。在情境練習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從他們的對話表演中理解“列寧在樹林中找見灰雀時候的想法,灰雀失蹤之后的想法,為什么說那個小男孩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呢?”從而對學生形成啟發和指導,教育學生在生活中要像那個小男孩一樣,無論何時都要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才能獲得贊賞,提升學生的語文感受力。
二、在設置情感導入中進行情感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良好的導入模式是語文課程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所以教師要使用“激發情感共鳴式”的課前導入模式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與學生的思想撞出“火花”,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動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挑山工》的講授過程中,因為本節課的教學實踐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學會本課中的基本生字詞“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耽誤”等,理解課文中挑山工所說的話,找出他們的衣著、神態和動作的句子,深刻體會他們的精神品質,指導學生養成堅韌不拔、腳踏實地的精神品質,提升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在本課實際教學之前,教師先給學生講述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即“自己所見的華山上的挑山工”的故事,給學生描述“挑山工由于長時間從事這種職業,他們的肩膀已經不平了,形成了凹凸不平的形狀,看上去有點心酸。”通過這個導入性的小故事使學生對挑山工的故事有所了解,增加學生的心理體驗。之后把學生的思維引進到課堂教學中,給學生講述本課中的重點學習內容,即“挑山工上山的路程比游人們要多一倍,但是他們花的時間卻并不比游人們多;“心悅誠服、意味深長”背后所隱含的重要內容”等,提升學生的理解,從而對學生的思想形成啟迪,引導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從而逐漸取得傲人的成績。
三、在與學生溝通中培養良好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高效課堂的重要前提,也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針對本校留守兒童較多的情況,教師要積極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及時與班里的學生溝通,留意學生的心理變化特點,給孩子們更多的愛,從而使學生從心底改變“不思進取”的不良習慣,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首先,針對學校的這種狀況,語文教師要具備一個健康快樂的心理素質,給學生傳達一個積極快樂的情緒,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要經常與班里面的學生進行心靈溝通,了解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并盡自己所能地去幫助學生,尊重學生的隱私,并不斷對學生的進步進行充分肯定,帶領學生樹立語文學習的信心,從而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針對我們學校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語文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情感”發展特點,從“情感教育”出發,通過實施一些情感教育模式,如“情境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導入模式中的情感教育,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等,從而引導學生樹立語文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習的興趣,指引學生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1]譚春祥.情動辭發,披文入情: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若干思考[J].明日風尚,2016(18).
[2]韓彩紅.對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赤子(中旬),2016(21).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