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英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龍山中心小學)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提倡,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走進了課堂教學中,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僅僅只是一種形式,處于滯留層面,并沒有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質作用。針對目前小組合作學習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幾點具有實效性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實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型教學方式之一,具體就是將班級成員劃分為一個小組或團隊,在課堂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團結協作和人際交往能力。整個過程,組員之間需要做到分工明確,才能發揮互助性學習的作用。我國實際教學狀況中,許多教師沒有準確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含義,需要加深理解。偏離小組合作學習的中心,形式上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看似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實際卻有不少學生濫竽充數,積極參與的永遠只有幾位學生,“合作”只停留在形式上,這樣不僅不能發揮小組合作學習作用,而且浪費課堂教學時間。
一、新課改,新理念
自新課改以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被廣泛傳播,主要概括有以下幾點: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挖掘語文教學的特點;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營造愉悅的課堂氣氛;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是語文課堂的小主人;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從新理念中可以看出,小學語文學習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而且要幫助學生培養各種能力及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教學過程中,提倡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改變學生傳統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習興趣,鼓勵每一位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由被動轉換為主動狀態,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在學生評價方面,評價方式形式多樣,不能單以考試成績定英雄,要從綜合水平上去評定。因此,各位一線語文教師需要認真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掌握其精神,在教學中逐漸轉換傳統教育理念,為學生導航,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二、實施小組合作教學的技巧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采用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時,對于教師與學生來說,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剛開始實施階段可能會有許多意外狀況發生。分組進行合作教學時,好動的學生可能會在課堂上走來走去大聲喧嘩;有的學生可能濫竽充數,全程不參與活動,不發表自我意見,活動中跟隨帶頭人的腳步走,最后享受團隊成果;小組合作學習根本沒有發揮真正意義的作用。因此,教師作為引導者,需要提升自我修養,在實踐中總結一些小組合作學習的技巧。
1.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
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為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實施合作學習需要學生擁有自主學習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學生掌握知識、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安排學生互相交流,才能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教學效果。
2.了解學生知識水平,對學生進行分組
許多農村教師由于缺乏對小組合作方面知識的學習,會隨意地指定學生以前后桌為一組進行合作探討,這種做法往往是不可取的。每一位學生來自不同家庭,認知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學生具有差異性,教師在進行分組時,要具有針對性,盡量平均分配,考慮的因素可以是學習成績、組織能力及活躍程度等,保證每一組的綜合實力不相上下,均衡分組,有利于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3.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是學生相互之間不知道如何合作學習。小學生中獨生子女居多,學生缺乏合作分享意識及合作學習所必要的能力,這種現象在低年級階段學生中特別明顯。因此,從幼兒園開始,教師可以在一些游戲活動中讓學生互相協作完成游戲任務,逐漸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此外,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讓學生學習傾聽他人的想法,合作學習是互相討論而不是互相爭吵,營造團結友愛、追求真理的氛圍。
4.挖掘教材內容,合理設計
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了解教材編者表達的思想情感。合作學習的內容要難度適中,太簡單學生不需要合作學習就能解答,太難會使學生有挫敗感,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內容時,需要選擇具有探討價值、開放性的內容,科學設計合作學習各個環節的時間,教師在備課時,最好有一個預設時間,以便有效掌控課堂45分鐘。
5.注重差異,因材施教
在低年級階段學生中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系數,低年級學生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分組合作經常發生失控情況,但教師不能放棄在低年級階段應用合作學習。因此,教師要學會靈活調控,加強監督、巡查力度,細心觀察每一位學生的表現,為性格內向的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鼓勵學生勇于發言,讓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值得被提倡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結合以上幾點建議,在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這種教學方式不再流于形式,發揮實質作用,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夏蕾.論當今國學教育的系統化及其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與應用,2014(8):97-99.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