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峰
(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曹莊鎮中心小學)
摘 要:以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為背景,首先對模型思想具有的作用加以闡述,然后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從教學情境、教學內容和聯系實際三個方面分析了數學教學過程中對模型思想的應用方向,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相關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模型思想;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模型思想指的是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將問題內容與具體模型相結合,并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保證問題的準確解決。小學生正處于各門學科學習的起步階段,因此,適時地應用模型思想開展數學教學,對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構建數學思維,以及提高數學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模型思想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保證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過程中的基礎,而對以構建數學思維為目標的小學數學教學來說,學生興趣的激發則顯得更為重要,模型思想的應用能夠提升學生對課堂的熟悉程度,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提高數學素養
數學素養指的是學生通過對數學的學習而獲得的觀念、知識和能力素養,模型思想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和能力進行更加準確的掌握,并且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相應經驗,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
(三)樹立應用意識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應試教育逐漸被素質教育所取代,因此,現階段數學教學的目標主要在于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而模型思想則可以讓學生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將不同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所對應的狀況進行聯系,樹立應用意識。
二、模型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創設教學情境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教學活動通常是依托于教材內容而逐步開展的,這種教學方式無法對數學的靈活性和趣味性加以體現,另外,小學生受年齡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對于相對刻板、枯燥的教材內容難以產生興趣,進而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喪失。想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則需要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適時融入模型思想。以乘除法教學為例,如果教師僅僅按照教材內容對相關知識進行敘述,極易導致學生無法對其準確理解。此時就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課堂上創設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教學情境,首先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然后以某一因素為出發點,對不同小組的情況加以敘述,例如,第1組內有1/2的學生身高超過1.6米,而第2組內有3/4的學生身高在1.5米至1.6米之間,但第1組學生的平均身高低于第2組,教師則可以根據這一現象提出以下問題:“我們可以說第2組學生的身高比第1組學生高嗎?”學生則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對這一問題進行考慮,最終得出自己的結論。上述內容即為應用模型思想幫助學生樹立相應數學思維的過程,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對乘除法相關知識進行引入,并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具有更加準確的理解。
(二)選擇教學內容
通過對現階段小學數學的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中絕大部分知識均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學生由于受年齡因素的制約,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對于抽象知識的理解能力與其他年齡段學生相比較為遜色。針對這一現狀,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內容進行選擇和整理,通過應用模型思想的方式,實現對數學知識的逐步滲透。
(三)聯系生活實際
數學作為一門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的學科,實際的應用范圍極其廣泛,正是因為如此,在應用模型思想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明確將教學內容和方式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并且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相應的生活實踐,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養成在生活中對所學數學知識進行應用的習慣,同時還可以對模型思想的應用起到一定的拓展作用。例如,在講解完統計內容后,教師可以將課后練習的內容進行靈活的更改,讓學生對自己各學科日常作業或測試的成績進行分析,明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所在,并且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劣勢學科進行強化,提高學習的綜合水平。通過上述例子的分析可以發現,將教學內容和課后練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能夠在提升數學趣味性的同時,幫助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進行更加深入、準確的掌握,最終強化學生所具有的模型思想。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大力推行的當今社會,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模型思想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已經開始被廣大小學教師所熟知,可以說,模型思想的應用為學生構建起了與實際生活相關聯的學習環境,而學生也可以通過獨立對信息進行提取和應用的方式,提高自身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為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荀升亮.數學建模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讀書文摘,2016(8):217.
[2]徐麗麗.簡析模型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知識文庫,2016(15):127.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