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強
(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六祖鎮船崗小學)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大力實施,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運用科學、有效、多元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語文知識,實現語文能力的真正發展。在這樣的觀念要求下,將發展性教學理念引入小學語文課堂,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掌握方法、增強動機的過程中學習語文,達到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發展性教學;小學語文;應用方法
實現發展性教學,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充分按照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策略教學。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工作分析,對發展性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和方法總結。本文將就此問題進行重點討論。
一、發展性教學的概念
發展性教學是以蘇聯教育學家贊科夫為實踐代表,在20世紀60年代的蘇聯實行的一種教學理論。發展性教學理論明確指出教學的過程必須滿足對兒童的一般發展,而絕非單純認識能力的提高;這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通過了解和借助學生的興趣與動機,有針對性地讓學生通過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實現對學習內容的充分理解。另外,發展性教學是針對全體學生的,目的是讓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也能實現能力的有效提高。該教學理論曾在蘇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并且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二、發展性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1.了解學生愛好,有針對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贊科夫曾提出:“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彼?,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和能力特長,從而有效結合教學內容,通過多元化的方式,有針對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獲得學習的動機。這樣,學生就能在興趣和熱情的引領下獲得學習的動力,進而讓他們能夠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進行知識的獲取和探究,并在這個過程中掌握個性化學習方法,實現知識的掌握和學習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講解三年級下冊課文《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大家都知道高速公路是汽車走的地方,可是大家看文章標題,為什么我的家也跨到了高速公路上?而且還叫‘信息高速路,這是怎么回事呢?”這樣的問題很容易造成學生的認知矛盾,進而激發研究興趣。教師借此引入課文,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利用分層教學讓全體學生獲得發展
根據發展性教學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然而,由于每個學生都具有個體差異性,因此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興趣、方法和態度也不盡相同。對此也會直接體現在考試成績上。針對這種現象,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分層教學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屬于自己能力要求的語文學習。
一般而言,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考試成績和語文水平劃分為三個不同的能力等級,并在教學計劃安排、教學方式、測驗評價等各項教學環節中實現差異化。對于層級較高的學生,教師應當引導他們以獨立探究為主、教師教學為輔的方式進行自主化學習,并且在達到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實現知識的拓展和個性化學習方法的掌握,進而達到綜合能力的提高;對于層次中等的學生,教師應當通過引導和點撥的方式讓他們達到學習目標,對于學有余力者還可以向著更高的等級邁進;至于層次較低的學生,教師需要通過教學使其完成最基本的學習目標。并且在課后作業、測驗成績上也要實現分層評價,使得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實現能力的提升。
3.借助多媒體讓知識變得具體和直觀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將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信息處理和演示功能,將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和具體,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有助于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充分理解。這也是符合發展性教學的重要教學策略和方法。
比如,在講解四年級下冊課文《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時,很多學生難以理解泥沙導致河床升高的生成原因。然而教師利用多媒體,就可以通過動畫演示的方法為學生直觀、形象地解釋河床升高的動態過程,讓學生更加立體、生動地掌握相關課文內容,更好地提高他們的思維和理解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多媒體對于教學效率的提升雖然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和課堂使用頻率,不得讓多媒體占據整堂課的教學時間,否則會導致學生因為接受信息過多而產生疲勞,也會剝奪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地位,反而事與愿違。
總之,將發展性教學理念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學習要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語文知識的汲取和能力的提高,是點亮小學語文課堂的重要教學思想。
參考文獻:
[1]肖龍鳳.論發展性教學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小作家選刊,2015(36).
[2]董敏.依托發展性教學手段,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小珊迪》教例分析[J].林區教學,2010(2).
[3]楊向東.發展性教學策略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